《三个院子》的最后一间院子开门后, “慢综艺”也该刹车了?
《三个院子》总导演岑俊义打出了不卖人设、不设计矛盾的旗帜,对于真人秀节目而言,人设是成功的捷径也是陷阱,《三个院子》是对“慢综艺”的一次不成型改变,但这样的野心勃勃也不足以掩盖这档节目的缺陷。
宣发了几个月、延迟了两周后,江苏卫视的首档“慢综艺”《三个院子》终于上线,首期节目便以0.689%的收视率取得了同时段综艺节目的冠军,微博话题阅读量截至发稿已突破10亿,大张伟和妈妈撞脸也登上了热搜,给年末的综艺市场掀起了一波水花。
《三个院子》首期的开门红,大约在于赶上了慢综艺类型节目的余热,和不少观众对前“跑男”总导演、《中国有嘻哈》总编剧岑俊义的期待。虽然前有《向往的生活》《中餐厅》领跑“慢综艺”节目,但Q4的《亲爱的·客栈》与《青春旅社》让“慢综艺”走向主流模式,当模式固化后如何跳脱出来呢?
节目打出了不卖人设、不设计矛盾的旗帜,对于真人秀节目而言,人设是成功的捷径也是陷阱,《三个院子》是对“慢综艺”的一次不成型改变,但这样的野心勃勃也不足以掩盖这档节目的缺陷。
“共享生活”的立意无法落地
节目开篇提出了一个新概念:共享生活,明星和素人共同住进一个院子里,从实物的共享:客厅、厨房、院子到才艺技能、人生技能以及关于友情、爱情、亲情领悟的交集。以通俗的方式来理解,即是陌生人在短时间内的一次同吃、同住、同劳动的生活。
可显然,连嘉宾也有些混淆,素人到达院子前纷纷打电话通知明星嘉宾们准备食物,林更新说:“我们也住在这里,他们也住在这里,我们为什么要帮他们买东西吃?”陈小春的一句:“那还没共享身份,已经叫我去买东西”却还是无可奈何的接受“保姆”的身份,共享的立意似乎回到了“经营”的老路上。
总导演岑俊义认为,共享并非表象或者实物化的形式,而是生活方式的碰撞以及在此过程中的相互学习和提高。不满足于学校、公司、社会相处的日常,《三个院子》选择从共享院子开始,入住者在一个院子里,通过多种细微的交集来观察生活的本质。
主题是成立的,可《三个院子》嘉宾们产生了什么交集呢?实际上,《三个院子》中的三组明星有着已定且显著的社会关系,兄弟档林更新、朱桢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夫妻档陈小春、应采儿“男弱女强”的相处关系,母子档大张伟和妈妈的“嘴炮”二人组,在此基础上,首期节目的内容并没有扩宽三组明星的关系希望后续的节目能对这三对关系做些有料的扩充。
这几组明星是综艺常客,除了长期保持既定的人设之外,其余的生活经历与内容早已被其他综艺节目挖空。早在看到嘉宾阵容的时候,不少观众就认为这是一档能预想到的、显而易见的节目,就首期节目来看,确实是。整期节目中,也就热点、笑点与亮点同在的陈小春“恐娃症”印象深刻,带着Jasper走过了整季的《爸爸去哪儿5》后,面对新来的萌娃们竟然转头就躲,大佬的人设一秒破功。
除此之外,其他几组明星嘉宾并没有给出惊喜的表现。对于综艺节目,有一种说法是:非凡人平凡化,平凡人非凡化。在《三个院子》里,明星们平凡化,素人们则需要努力展现出非凡的特质,但这种刻画点到即止,没有背景故事的铺垫、没有情绪的起承转合实在难以成功塑造一个人物角色。谁都知道,立素人花的功夫比明星要多几倍。
笔者印象最深的素人反而是大张伟买兔子时的小孩,没有名字也没有介绍,在兔笼旁边抱着只兔子、戴着眼镜就跟大张伟搭起讪来,教大张伟怎么安抚暴躁的兔子,如此专业却在犹豫要不要买兔子,似乎都能从中猜想到他犹豫的原因,出场不过两分钟反而用“兔子小达人”的人设成功立住,也算是惊喜。
大张伟曾表达过对院子生活的满意度,“这个节目最后大家的反响我们可能无法控制,但是我和妈妈都很感谢这个节目,这将会是我们这一生中非常美好的回忆,而且我能感觉到自己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变化——对人越来越热情了。”无论是节目本身强调的生活情调与人情味,还是立意上跳脱出社会压力后的理想生活,两种内容都是《三个院子》想要表达的,但是节目承载有限,找准一面才能好好地做出精准化节目。
故事线混乱、故事点突兀
《三个院子》最为人诟病的是故事线。首先,完全区隔开的三组嘉宾原本是独立的三条故事线,本可以以三种不同的方式展开,却都是以明星搬入院子、参观院子、准备食材、素人搬进院子......几乎一致的故事剧情发展,实际上在整个流水账的过程中,除了大张伟与妈妈周振霞不停歇的幽默对话,另两组嘉宾都显得有些“尬”。
奇怪的是,本属于同类型节目的《亲爱的·客栈》是一条线贯穿全程,《青春旅社》则是经营两个不同的旅社,到了《三个院子》这儿,却成了三条线。《青春旅社》在经营过半后,将两间旅社成员打乱再分,可以满足不同人员间的火花再生,而《三个院子》的三组嘉宾毫无联系,虽然是以三种感情为区分基础,但实际上,脱离于大环境的背景,无论是以明星或是素人为载体,这些感情都可以有极致的体现。
在此基础上,《三个院子》更考验的是剪辑过程中的叙事手法,三组完全没互动的嘉宾要如何自如地衔接在一起?显然节目在这方面还有点手生,三个院子的切换较为频繁,这一边买海鲜,那边也开始逛超市,这边素人到达,那边素人也开始搬进院子,这也导致节目后半段素人出现后,一大批陌生面孔集体涌现,信息量太多致使观众无法全盘接受。
其次,构成故事线的故事点略微突兀。素人突然的一通电话,在电话中也没有与嘉宾有正常的沟通,而见面后的自来熟更是让人一头雾水,与陈小春、应采儿同住广西涠洲岛的一群闺蜜们,立下会做饭的flag却连番茄炒蛋都做不好,更是叽叽喳喳地互相调笑,在没有任何性格、背景的铺垫下,非好感的行为也难怪让看着的陈小春一脸无奈。
而张凯丽的突然入住也让人摸不着头脑,明明说好的三组明星,却在首期节目中就加入了飞行嘉宾,唯一的亮点也就是与乐手们一起唱歌,但能给节目增色多少呢?飞行嘉宾参与慢综艺节目现在已成模式,节目组想要以艺人流量增添看点无可厚非,但飞行嘉宾对真正看节目的观众而言,非常鸡肋,下期陈赫继《青春旅社》后又将出现在《三个院子》里,对节目而言,或许能增加笑点也是可贵的吧。
在笔者看来,经过首期节目的磨合后,《三个院子》在后期加强叙事能力,可看性大约能提高20%。
慢综艺是道伪命题
2017年伊始“慢综艺”类型节目接连推出,《向往的生活》三人一狗的农村体验,《中餐厅》《亲爱的·客栈》《青春旅社》进入“仙境”体验经营事业,再到收尾的《三个院子》回归生活化,“慢综艺”看起来霸屏整整一年,但在这一题材上做出多样性尝试的平台并不多。
一面担心着城市压力过大的现实问题会压垮了全人类,一面却将压迫感与焦虑不断输入到节目中,“慢综艺”真的如此有效吗?
就目前的几档节目而言,“慢综艺”显然还是个伪命题,与《奔跑吧》《极限挑战》的最大区别或许在于没有大型竞技游戏的设定,但在娱乐性、治愈效果上并没有做到加法。纵观“慢综艺”出产方韩综《三时三餐》《孝利家民宿》等节目,他们不是鼓励观众去旅行、去下乡,而是在嘉宾的相处中,传递一种积极的、抚慰人心的力量,这也是韩综将这类节目称为“治愈节目”的原因。
《孝利家民宿》
这么看起来,所谓的慢综艺实际上是强行加上的命题,让一群陌生人在一个陌生环境下相处,十天半个月后自然会有人际关系的变化,但在这其中要以怎样的价值内容来点缀节目立意呢?显然目前的“慢综艺”是偏题了。真心希望后面的节目能拉回正题,毕竟目前看来,相比其它所谓的“慢综艺”,《三个院子》事实上最得《三时三餐》等韩式慢综艺的“真传”。
最近“慢综艺”的唱衰之声不绝于耳,与其说是这类型节目做烂了,不如说还没有真正的开始。今年综艺市场集体落寞让电视人焦虑不已,把这当做是“慢综艺”试水的一年,反正好的内容观众都能看见。
相关推荐
昨天介绍了罗PD“模仿尹餐厅的失败作”——《姜食堂》,今天介绍以下本尊《尹食堂》。《尹食堂》第二季已经于1月5日回归,虽然刚刚播出了一期,豆瓣评分高达9.7,难怪网友们说“能打败罗PD的只有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