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头仍在快速奔跑 得大数据AI者得未来
科技巨头仍在快速奔跑。
财报数据显示,阿里巴巴2018财年(2017.4.1~2018.3.31)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8.12%至2502.66亿元,扣非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同比增长47.88%至645.87亿元;腾讯2017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6.23%至2380.14亿元,扣非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为548.41亿元,同比增长59.80亿元。
与石油、汽车等传统行业相比,在营业收入达到千亿级别后,阿里、腾讯等科技公司仍能保持高速增长实属罕见。笔者认为,这与科技公司拥有大数据、人工智能以及丰富的应用场景息息相关。
以金融科技领域为例,或许是出于信息收集和处理的能力不足、成本和收益不成正比等因素,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一直对中小商户、自由职业者等放贷谨慎。阿里、腾讯通过一张小小的二维码就能解决上述问题。
路边的馒头铺、菜市场的小摊主等线下的小微经营者,规模小、底子薄、缺乏信用记录和积累,支付宝、微信支付二维码让他们零门槛开始了“数字化经营”的第一步。一张二维码让小微商家享受数字化服务的同时,也让信用的价值在点滴积累中可衡量;金融服务与商业场景深度融合,服务变得无所不在,触手可及;而通过AI能力,更加个性化、动态化,提前预判与匹配用户的需求也成为未来提供服务的关键能力所在。
网商银行官网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3月底,网商银行为277万家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累计为用户提供信贷资金879亿元。
不只是金融科技,大数据、人工智能已经应用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以送外卖起家的美团点评为例,近期提交的上市申请书显示,美团点评2017年通过自有配送网络完成了约29亿单配送,占平台全年即时配送交易的70%以上,平均每单配送时间约为30分钟。
如此大规模的配送量离不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帮助。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持下,美团点评的智能调度系统根据骑手的实时位置进行订单的最优匹配,高峰期每小时执行约29亿次的路径规划算法。
有利益的地方就会有争斗。近年来,物流行业对于数据的争夺越发激烈。
数据对于提升快递服务质量及提升快递企业盈利能力具有重要作用。首先,拥有丰富的快递取件地、派件地、物流干线信息,可以通过信息处理综合考量进行路由规划,提供对于快递公司成本最优、时效最佳的线路选择,最终实现快递企业盈利能力及服务质量双提升;倘若掌握全链条数据,包含销售、仓储、物流等全链条数据,可以获得丰富并清晰有效的信息,最终对市场做出快速准确的判断,同时根据整个供应链条状态合理安排资源,以实现成本最优化。
因此,不仅仅对于单独快递服务、对于整个电商供应链条来讲,数据获取对于降低成本、提供高效服务都具有重要意义。商业竞争的本质就是供应链之争,而大数据的获取分析是现代供应链竞争的基础。
在看到未来产业演进方向后,为了占领科研技术制高点,腾讯AILab、阿里达摩院以及罗汉堂、百度人工智能实验室等相继成立。
笔者认为,伴随着中国经济新旧动能的切换,拥有大数据、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的超级大平台必将赢得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