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前中国就装备有1万支半自动步枪? 火力优势为何却没能发挥
1928年6月4日清晨5时23分,当张作霖乘坐的专列京奉南满铁路交叉处的三洞桥时,日军大尉东宫铁男引爆事先埋下的炸药,顷刻间花岗岩的桥墩被炸开,张乘坐的80号包车被炸得只剩底盘,震惊中外的皇姑屯事件爆发。
而据当时参与行动的日军侦察兵回忆,爆炸刚一结束前后车厢的卫兵便反应上来,朝着列车四周的可疑目标一通射击,火力之猛超乎想象。日军哪里知道,这支东北军中绝对的精锐部队,早已装备了远超他们手中栓动三八式步枪的半自动步枪。
大多数人其实并不熟悉这款枪械,但对生产它的捷克布尔诺陆军兵工厂却耳熟能详,其实早在20年代它就享誉世界,凭借着ZB-26在遥远东方带来的影响力,他们收到了来自中国的研制半自动步枪的要求。虽然没有准确的史料,但是基本可以确定是东北军提出的要求,设计师伊曼纽尔·哈力克最终完成了这款名为ZH-29的半自动步枪。
该枪总长1150mm,其中枪管长545mm,所以按照当时的划分它应该算作是一款卡宾枪(步枪740mm、短步枪600mm、卡宾545mm),重量为4.5kg,一般使用7.92x57mm毛瑟步枪弹,也可使用7mm口径子弹,弹匣的容量分为5、10、25发三种规格,必要时也可使用ZB-26的20发和ZB-33的30发弹匣。可以看出这种设计在当时非常先进,而且它还使用了非常新颖的扳机解除空仓挂机上膛,即当装上新弹匣后,扣一次扳机释放枪击、子弹上膛,再扣第二次就可击发。
它被中国军队迅速购入,首批就是150支,其后又陆续进口10000多支,在张作霖遇刺前他的卫队就大量装备该枪,中央军36、87和88三个德械师的一些班排长也装备该枪。此外该枪还被出口到南美和北非,埃塞俄比亚和泰国军方都曾有装备,最著名的经历即是该枪的0.276英寸型号曾与佩德森T1和M1伽兰德步枪一起参与30年代美军的半自动步枪选型。
那么为何抗战前就装备中国的1万支半自动步枪却未能在抗战中发挥应有的火力优势?首先即是东北军的迅速败亡导致其中最大的一部分ZH-29被直接缴获,而零星装备的中央军各师也在之后的凇沪会战中消耗殆尽,这款造价昂贵,且并不适应恶劣环境的步枪注定不能改变颓丧的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