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网约车新政实施半年 市民叫车等待时间增加一倍
广州网约车新政实施已满半年。18日,为全面探讨“专车新政”的实施效果,进一步完善网约出租车管理,广州市公共文化观察室举办了广州市网约车新政实施效果专题研讨会,邀请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政协委员、广东省人大代表及相关律师、专家,对网约车新政实施情况提出建议。
研讨会上,广州市公共文化观察室还发布了《广州网约车新政实施效果评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的部分内容。该《报告》显示,专车新政实施半年来,广州网约车订单量出现了明显下滑。而且在早晚高峰用车期,广州市民呼叫的平均等待时间增加了一倍,并超过四成的乘车呼叫需求得不到满足。
南方日报记者 余秋亮
调查??拥堵情况有所缓解但“打车难”问题卷土重来
《报告》显示,网约车新政实施后,对司机和车辆要求都比较严格,使得大量司机退出。调研人员调查发现,广州某网约车平台上只有不到4%的车辆符合要求,平台上95%的司机和车辆将退出。同时,该平台每日注册数量由原来的500辆日均骤降到不到30辆。
据该调研人员介绍,2016年1—6月,滴滴平台上专车快车司机的车辆排量以2.0L以下为主,占比81.3%。其中以1.6L以下占比最大,为39.3%,其次是1.8L—2.0L,占比32.6%;1.6—1.8L的占比为9.4%。从接单量看,近四成(39.3%)1.6L以下车辆,完成了近六成(59.9%)的订单。
而随着车辆和司机的减少,广州网约车订单量出现下降,网约车日均客运量从高峰期的50多万人次下降到目前的低于45万人次,广州出租车的日均客运量则从最低点的154万人次上升到目前的171万人次。
值得注意的是,网约车行业遇冷后,城市交通拥堵有所缓解。从时间上看,除开2017年春运时期,2017年与2016年同期相比,交通拥堵指数有所下降。以2016年12月广州正式印发网约车新规为界,对比前后半年,交通拥堵指数也是有所下降。
不过,由于车辆、司机减少,市民“打车难”“打车贵”卷土重来。调查数据显示,在早晚高峰用车期,广州市民呼叫的平均等待时间增加了一倍,超过四成的乘车呼叫需求得不到满足;同时车辆的接单距离和时间也大幅度上升,据不完全统计,平均等待的距离超过1.5公里,上涨了35%。
建言??应运用互联网思维管理网约车
研讨会上,广州市公共文化观察室还邀请全国人大代表陈舒、广东省政府参事室特聘参事王则楚、广东省政协常委孟浩、暨南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胡刚等多名专家参与讨论。他们分别对网约车行业监管提出了相关建议。
在网约车新政背景下,如何有效管理网约车同时激发市场活力?对此,全国人大代表陈舒表示,社会最关注的是分享经济出行安全监管问题。可以细分为对司机自身品质的安全考察、运输车辆车况的安全考察、司机驾驶行为的安全考察三个问题,“对司机自身品质的考察,可以由金融信用信息系统与公安身份管理系统与第三方平台对接,进行信息的共享识别。运输车辆车况的安全应当由公安车管部门的年审系统与第三方平台对接,进行信息共享识别。司机驾驶过程和行为的安全问题,可以通过对行驶过程数据全程采集(包括人脸识别等)以及乘客意见采集进行确认。”
因此,陈舒建议,政府应运用互联网思维管理网约车,“分享经济通常属于散点式分布,政府单一管理模式成本太高;而通过互联网技术才可以实现无缝对接全天候监管。”
广东省政府参事王则楚表示,“政府要管互联网也要通过互联网来管,互联网环境下,网约车的相关数据不是局部地区的,其实广州的数据、深圳的数据都可以联网。”王则楚建议,应用平等共享的大湾区精神进行网约车管理,“比如大湾区内的网约车都可互通互用这样发展,打破限制。”
作为活动的主要发起人之一,广东省政协常委孟浩则表示,待《报告》完善发布后,他将就《报告》反映的问题,专门撰写提案,希望相关部门能对“专车新政”中不合理的部分进行完善,促进网约车的健康发展,让网约车更方便百姓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