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大涨、融资困难、投资放缓, 钱都拿去买理财了, 2018年实体经济该怎么办?

在之前的文章《实体经济有风险?上市公司疯狂卖房做局,就等你接盘!》里,观潮君揭示了目前上市企业有脱实向虚的趋势,钱在虚拟经济里打转,迟迟进不了实体经济。

而在《大数据告诉你,中国实体经济到底有多惨!》里,观潮君又分析了目前实体经济的状况不容乐观,融资、原材料等各项成本都很高。

那么快到年终岁末,中国实体经济状况有没有什么改善呢?2018年,该怎么做资金才能投入到实体经济中,解企业燃眉之急呢?

投资缩紧、工业增加值增长减缓

1-10月份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仅为7.3%,较1-9月份又一次趋缓。其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313734亿元,同比名义增长5.8%,增速比1-9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

成本大涨、融资困难、投资放缓, 钱都拿去买理财了, 2018年实体经济该怎么办?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民间固定资产投资13837亿元,同比增长15.6%,增速比1-9月份提高1.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146543亿元,增长7.7%,增速回落0.5个百分点;最惨的是第二产业,民间固定资产投资153354亿元,增长仅3.2%,增速回落0.2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工业增加值的增长也在降速。其中今年10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增速较9月回落了0.4%个百分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6%,增速较9月回落了2.4个百分点。私营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增速较9月也回落了2.4个百分点。股份制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增速较9月回落了1个百分点。

成本大涨、融资困难、投资放缓, 钱都拿去买理财了, 2018年实体经济该怎么办?

也就是说,十月过去了,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仍然没有好转,工业增加值增长率在下降,其中国企较为抗压,而股份制企业和私营企业日子越来越不好过。那么,之前观潮君提到的上市企业的投资流入不了实体经济的现象,还有改观么?

上市公司热爱理财,房市冰火两重天

观潮君在《实体经济有风险?上市公司疯狂卖房做局,就等你接盘!》里提到,上市公司这几年不少资金脱实向虚,其中原本钟爱楼市,今年却格外重视理财。截至今年8月份,已有826家上市公司参与购买理财产品,累计规模达7429.8亿元。

等到年底,再看上市公司的理财情况,这回已经有1194家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理财规模达1.08万亿元。这么多钱投入理财,肯定不止上市公司的闲置资金,不少钱就是上市公司定增和IPO来的,而这些理财产品的钱又很有可能回流到股票里,造成资金空转,无法进入实体经济。

2012年, A股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的规模也就71亿元,而今年还没结束,这一数字已攀升至1.08万亿元。A股上市公司的理财产品投入就增大了151倍,平均每年增长2.73倍。

成本大涨、融资困难、投资放缓, 钱都拿去买理财了, 2018年实体经济该怎么办?

再说房市,当时观潮君发现上市公司正在减持手中的房地产,现在看来,是超过八成的上市公司减持投资性房地产,然而上市公司持有的投资性房地产则略有增加。这说明就连上市公司内部对房地产也产生了两极分化,不少亏损的上市公司靠卖房卖地保壳,而手头有余裕的上市公司则逢低买入房地产。

不过结合上市公司增持理财和房地产以及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来看,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实体经济还是缺乏好的投资标的,它们手中的资金还是没法投入到实体经济中,迟迟不能脱虚向实,导致这些上市公司在实体经济扩大再生产上动力不足,佛系了起来。

当然,这并不妨碍某些上市公司看到实体不赚钱,玩起了金融游戏。哦不,金融创新。近30家上市公司涉及最近热门的网络小贷,其中不乏本业搞女鞋的星期六、深陷赵薇收购事件泥潭的祥源文化这些公司。至于这么玩有多少风险,恐怕还得请投资者睁大双眼咯。

放水减缓,明年环境更加恶劣

去年的时候,杠杆率生长到了可怕的230%。一时“灰犀牛”、“明斯基时刻”的呼声越来越大。于是今年银行放水尤其谨慎。

成本大涨、融资困难、投资放缓, 钱都拿去买理财了, 2018年实体经济该怎么办?

而随着美国减税以及加息带来的资本外流压力,央行明年很可能会继续保持谨慎放水态度,不仅打不开水龙头,还有可能上调基利率,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会进一步上升。

这在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速上也有所体现,社融增速已经从年内高点的13.2%降至12.5%,创下年内新低。

成本大涨、融资困难、投资放缓, 钱都拿去买理财了, 2018年实体经济该怎么办?

而衡量原材料价格的工业企业原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PPIRM)今年增长很迅猛,多个月同比增长率保持在8%以上,10月依然保持在8.4%的高位,所幸11月增速放缓到7.1%,但明年原材料成本可能会进一步推高。

成本大涨、融资困难、投资放缓, 钱都拿去买理财了, 2018年实体经济该怎么办?

所以今年年底乃至明年的情况,可能是:

1. 融资会进一步趋紧,融资成本推高;

2. 中小企业乃至部分上市企业融资困难,也没有好的实体投资对象,只能玩资本游戏,甚至不惜冒险;

3. 原材料成本升高进一步造成实体经济困难;

4.融资较为容易的大型国企可以用手头的资本逢低收购中小企业包括房地产在内的优良资产,进场收割,强者越强。

引导经济脱虚向实,2018年得这么做

实体经济在今年日子确实不好过,照此趋势明年将会是实体经济的寒冬。中小企业会冻死一批,而国有企业和一些大企业也只能哆哆嗦嗦,但它们可以靠分食中小企业的尸体活下来。总之,前景似乎并不美妙。

但是,冬天来了,我们还是得想办法给实体经济穿上几件棉衣的,不能眼睁睁看着它受冻。这几件贴身小棉袄可以有:

1.降低金融成本。融资收紧的大环境下,部分金融成本可以适当降低,给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减负。

比如中小企业受到大企业的货款基本都是承兑汇票,周期长达半年,收多了承兑汇票的小企业容易造成现金流紧张甚至资金链断裂,而找银行去贴现,就得给银行6到8个点。20-30万这种小额的承兑汇票银行还不收,还要有担保公司担保,这样担保公司又要收一道,最后落到中小企业手里的钱就少了。

像承兑汇票贴现成本这样的中小企业金融隐性成本还有很多。如果能够砍掉不必要的金融隐性成本,就能为中小企业减少不小的负担。

2.如果害怕高杠杆率就减少债权融资的话,不如放开融资渠道。要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直接融资尤其是股权融资,不仅能解企业融资燃眉之急,也不增加债务杠杆。发展直接融资的同时建立中国资本市场信心尤为重要。2016-2017年一共IPO企业609家,其中制造业438家,这是可喜的进步,说明股权融资一直在欢迎实体经济。

3.有些原材料和能源成本本来是可以上涨不那么多、不那么快的,比如液化天然气(LNG)价格比上期价格上涨23.6%,如果煤改气推进前做好调研,逐步推进不搞一刀切,目前各地的“气荒”起码会得到缓解。而如今天然气价格大涨,实体经济又要承受成本压力,最终成本上升会传递到各行各业。

4.随着美国减税,全球出口回暖,但是我国出口产品国内增加值占比不仅低于发达国家,还低于印度。

成本大涨、融资困难、投资放缓, 钱都拿去买理财了, 2018年实体经济该怎么办?

说明我国还需继续进行产业升级,爬升到产业链高端,这就需要加大科研投入,提高科研效率。目前我国基础研究经费中政府承担了98%的经费,企业资金仅占2%,这可能造成科研效率不高。为了促进企业科研,需要健全国内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鼓励企业创新,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帮助企业能够更方便地融资用于科研创新。同时,科研上的投入加大也有利于经济脱虚向实。

总之,虽然寒冬要到来了,但是如果我们高筑墙,广积粮,多穿几件防寒衣,实体经济熬过冬天,春天还会远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