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最好的过时飞机, 吃透米格-21的标志——歼-7E

中国在六十年代就获得了米格-21战斗机,并在1966年完成国产化的歼-7首飞工作。由于当年的技术储备薄弱,八十年代之前,歼-7的生产质量和技术水平都很低劣,没有真正形成战斗力。一直到80年代,利用科研环境好转以及与西方国家合作的契机,歼-7家族才迎来大发展。

1978年,歼-7II 首飞。因为性能稳定可靠,技术成熟,80年代在该机基础上延伸出两个重要型号——歼-7M 和歼-7E 。

先说歼-7M,1983年首飞。该机采用英国马可尼公司的点子火控系统,包括平视显示器和武器瞄准计算机、测距雷达、大气数据计算机以及为新增的电子设备而改进的机载电力系统等诸多西方先进设备。其他改进还包括增加了一对翼下挂点,具有发射霹雳-7 近距格斗导弹(仿制的法国R.550“魔术”I)的能力。

歼-7M的研制成功不仅为歼-7家族打开了向外出口的大门,出口到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伊朗、津巴布韦等国家,也为歼-7后续的改进积累的宝贵经验。

根据国外几次局部战争中的空战案例以及客户的要求,歼-7的进一步改进应该以提高中低空机动性为主要目标,以适应新时期空战的需求。

1990年,使用西北工业大学设计的双三角翼的歼-7E首飞成功。这种机翼亚跨音速性能较好,同时由于展弦比增大,加上增设的前后缘机动襟翼,提高了亚、跨音速机动性能。与之前相比,歼-7E的低空格斗能力,起降性能,对地火力,续航时间都有了显著的提高:爬升率提高24%,瞬时盘旋角速度提高 0%,近距格斗能力提高84%,综合机动性提高43%,综合作战能力提高35%以上。

飞行过歼-7E的巴基斯坦飞行员评价歼-7E为“小F-16”,曾经观看过歼-7E飞行表现的美军飞行员称这是“改进最好的过时飞机”!不管如何,歼-7E也是90年代中国空军最拿得出手的战斗机,从1993年到2000年以每年一个团的数量交付,装备数量将近300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