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书生进京赶考 得富家公子相助 两人后来一人当皇帝一人成总统
从小时候看,袁世凯着实不像是个能成大器的人。袁世凯的爷爷袁甲三是李鸿章的战友,等到他死时,已经做到了漕运总督,一品大员。出生在官宦之家的袁世凯就像是曹操小时候一样顽劣不堪,天天只知道逛戏院子听戏,时不时找人打上两架。
幸好历史是个好导演,不愿让袁世凯就这样变成个颓废的官二代在舞台上草草谢幕。1873年,养父袁宝庆因患霍乱死在了南京,袁世凯只得来天津来投靠堂叔袁保恒。
袁保恒是个极具潜力的青年官员,为人也非常严肃,看到侄子袁世凯每天只知道胡混,便决定对他严加管理,将他培养成文武全能的人才。于是袁世凯同学过上了比高中生活还艰苦的学习生涯,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学习八股文,以准备科举,晚上则是学习兵书到深夜。
从后面袁世凯参加屡次科举不中的情况来看,袁同学在学习这一块确实不是料,既考不中秀才,也没留下什么好的诗歌。但幸好,袁保恒当时还让袁世凯学习之余做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帮他处理公务。
如果说学八股文是功名之学,那处理公务则是帝王之学。在袁保恒的刻意指导之下,不太擅长科考的袁世凯成了官场高手,如何处理官场人际关系,如何走后门,如何与人谈判,这些对袁世凯以后的人生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袁世凯原本可以在叔叔的庇护下像很多官家子家一样,参加科举然后入仕,历经宦海沉浮,运气好就混个二品大员光荣退休。但历史又出来摆了袁世凯一道。
1878年袁保恒得急病去世,袁世凯虽然分得了一大笔财产,但却失去了庇佑,需要自己闯出一条路来。
为了出人头地,袁世凯选择的第一条路,便是参加科举。参加科举之前,他跟很多文人一样,开始养望。从小不喜欢读书的他,不得已跟一群酸腐文人混在一起,写诸如“大泽龙正蛰,中原鹿正肥”这种打油诗。
除此以外,他还像宋江一样,乐善好施,散尽家财去帮助那些落魄的人。从后面的结果来看,这些行为并没有为袁世凯带来什么实质性的帮助,但是却让他结识人生中极为重要的一个帮手-徐世昌。
徐世昌跟出身于官宦世家的袁世凯不同,他是个贫穷人家的孩子,穷到中了举人却没钱去北京应试。在一次打零工的时候,徐世昌遇到了袁世凯。
袁世凯非常赏识徐世昌,认为他将来必能出将入相,于是便出钱资助他进京赴考,两人并结为异性兄弟。这是袁世凯早年最成功的一笔投资,他没有想到自己资助的这个人以后会成为民国的大总统。
后来袁世凯多次科举落榜,投靠了与袁宝庆有金兰之交的淮军将领吴长庆,来到朝鲜,成了一个大头兵,并搭上了李鸿章这条线,走上发迹之路。而徐世昌则顺利通过科考,成了一名翰林学士。
朝鲜战败后,装病避罪的袁世凯并未受到太多惩罚,反而通过巴结张之洞和荣禄,在李鸿章的推荐下,把握住了训练新兵的机会。
小站练兵是袁世凯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转折,通过小站练兵,他掌握了清朝末年最强大的一支军队,无论是清政府还是革命党,都不能忽视他的存在,最后在他的巧妙手腕之下,窃取了革命的胜利果实,并自立为洪宪皇帝。
小站练兵,袁世凯也没有忘了多年前资助过的穷秀才徐世昌。当时徐世昌已经是翰林学士,虽然无权无势,但贵在有翰林之清望。袁世凯于是便把他拉来当幕僚,给自己壮大声势。
徐世昌也因此搭上了仕途的快车道,从一个穷翰林在短短十数年间成了当朝一品大员,升官速度之快,仕途之顺利,连曾国藩都远远比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