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存储 HDFS 与 GFS 的设计差异

「后端分布式系列」前面关于 HDFS 的一些文章介绍了它的整体架构和一些关键部件的设计实现要点。

我们知道 HDFS 最早是根据 GFS(Google File System)的论文概念模型来设计实现的。

然后呢,我就去把 GFS 的原始论文找出来仔细看了遍,GFS 的整体架构图如下:

分布式存储 HDFS 与 GFS 的设计差异

HDFS 参照了它所以大部分架构设计概念是类似的,比如 HDFS NameNode 相当于 GFS Master,HDFS DataNode 相当于 GFS chunkserver。

但还有些细节不同的地方,所以本文主要分析下不同的地方。

写入模型

HDFS 在考虑写入模型时做了一个简化,就是同一时刻只允许一个写入者或追加者。

在这个模型下同一个文件同一个时刻只允许一个客户端写入或追加。

而 GFS 则允许同一时刻多个客户端并发写入或追加同一文件。

允许并发写入带来了更复杂的一致性问题。

多个客户端并发写入时,它们之间的顺序是无法保证的,同一个客户端连续追加成功的多个记录也可能被打断。

这意味着一个客户端在连续写入文件数据时,它的数据最终在文件中的分布可能是不连续的。

所谓一致性就是,对同一个文件,所有的客户端看到的数据是一致的,不管它们是从哪个副本读取的。

如果允许多个客户端同时写一个文件,怎么保证写入数据在多个副本间一致?

我们前面讲 HDFS 时它只允许一个写入者按流水线方式写入多个副本,写入顺序一致,写入完成后数据将保持最终一致。

而对多个客户端而言,就必须让所有同时写入的客户端按同一种流水线方式去写入,才可能保证写入顺序一致。

这个写入流程我们下一节详细分析。

写入流程

GFS 使用租约机制来保障在跨多个副本的数据写入中保持顺序一致性。

GFS Master 将 chunk 租约发放给其中一个副本,这个副本我们就称为主副本,其他副本称为次副本。

由主副本来确定一个针对该 chunk 的写入顺序,次副本则遵守这个顺序,这样就保障了全局顺序一致性。

chunk 租约机制的设计主要是为了减轻 Master 的负担,由主副本所在的 chunkserver 来承担流水线顺序的安排。

如下图,我们详细描述下这个过程。

分布式存储 HDFS 与 GFS 的设计差异

  1. 客户端请求 Master 询问哪个 chunkserver 持有租约以及其他副本的位置。如果没有 chunkserver 持有租约,说明该 chunk 最近没有写操作。Master 则选择将租约授权给其中一台 chunkserver。
  2. Master 返回客户端主副本和次副本的位置信息。客户端缓存这些信息以备将来使用。客户端以后不再需要联系 Master,除非主副本所在 chunkserver 不可用或返回租约过期了。
  3. 客户端选择最优的网络顺序推送数据,chunkserver 将数据先缓存在内部的 LRU 缓存中。GFS 中采用数据流和控制流分离的方法,从而能够基于网络拓扑结构更好地调度数据流的传输。
  4. 一旦所有的副本确认收到了数据,客户端将发送一个写请求控制命令到主副本。由主副本分配连续的序列号来确定最终的写入顺序。
  5. 主副本转发写请求到所有次副本,次副本按主副本安排的顺序执行写入操作。
  6. 次副本写完后向主副本应答确认操作完成。
  7. 最后主副本应答客户端,若任意副本写入过程中出现错误,将报告给客户端,由客户端发起重试。

GFS 和 HDFS 的写入流程都采用了流水线方式,但 HDFS 没有分离数据流和控制流。

HDFS 的数据流水线写入在网络上的传输顺序与最终写入文件的顺序一致。

而 GFS 数据在网络上的传输顺序与最终写入文件的顺序可能不一致。

GFS 在支持并发写入和优化网络数据传输方面做出了最佳的折衷。

总结

GFS 的论文发表于 2003 年,后来大部分的分布式文件系统设计实现或多或少都参考了 GFS 的设计思路。

而 HDFS 算是开源分布式文件系统中最完整实现了 GFS 论文中的概念模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