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微信支付在台湾地区的现状
界面饶文怡
作为腾讯Facebook等公司的手中抢来份额。有媒体曾经形容过:“在国外,一看到使用微信的,就知道他一定是华人。”
微信支付的出海则正在改变这一切。正如上述台湾商户所提到的,为了吸引陆客,他们不得不学着去运营微信公众号,与游客维持交流。在这个过程之中,使用微信将会逐渐成为这些商家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也许缺口就会在其中被打开。
打通收单行
微信支付在台湾的落地过程,其实并不简单。首先,当地的收单行是它们所绕不开的。
在台湾,2015年正式实施的《电子支付机构管理条例》规定,像微信支付这样的境外机构在台湾落地时,无法直接签约商户,必须通过收单行来接入。
想要和银行合作,微信支付首先需要确认,对方是否符合两岸的相关法规,以及它们本身的软硬件设施是否能够配合得上腾讯方面的要求。
这是淘汰率最高的一个过程。陈仪庭说,自己从2016年1月以来,和台湾当地接近20家银行进行过洽谈,但一大半都不符合上述的条件,许多银行都倒在了第一关上。
过了第一关的银行,接下来就需要搭建整个跨境支付的系统。这其中包括了清算、换汇、资金流动等部分。内部的系统构建完毕之后,银行方面还要准备商户端的支付系统方案。
前两个阶段算是微信支付落地的前期准备。这些工作完成后,陈仪庭就需要帮助银行构建招商团队。他表示,这一个步骤算是整个环节之中最难的。
在台湾传统的金融圈子中,商户在考虑与第三方支付平台合作时,往往只会简单地比较不同平台之间的费率。陈仪庭正是希望通过提前的理念灌输,让银行们跳出这个固有思维。“微信支付本身不是银行自己的服务,所以它们首先需要理解其中的逻辑,之后才能更好地在招商过程中说服商户。”他说。
银行获得了商户,不代表陈仪庭工作的结束。在最后一个步骤中,他必须参与到日常运维之中,作为FIT在台湾的唯一代表,无论是商家或是银行,只要在运营上出现了问题,他都必须参与解决。
“这样一套步骤走下来,最起码也需要六个月的时间。”陈仪庭说。
目前,微信支付已经与台湾当地的六家银行机构达成了合作协议。陈仪庭表示,在今年,还有另外四家银行也即将会上线微信支付。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相比于商户,银行拥抱新变化的意愿也许会较淡;对于它们来说,稳定才是硬道理,移动支付及其潜在的风险,是树立在银行和微信支付团队之间的一道鸿沟。
然而事实上,一些台湾当地的银行对于微信支付的到来却表达出了积极的态度。这是团队在开拓时所没有想到的。
台湾新光商业银行(下称新光银行)于2004年正式成立。在当地,新光银行还算是银行中的小字辈,这也使得它们更乐意接受这种新变化。
新光银行数位金融部协理蔡佩如最近身上的担子很重,因为她所在的部门就负责与微信支付的对接工作。“我们整个部门的绝大多数同事都会参与到整个推广的过程中,包括招商,以及对于商户的一些培训。像比如百货商场这样的大型商户,培训的时间可能会长达一个月。”蔡佩如告诉界面新闻记者。
这背后所承载的,是新光银行希望借助与微信的合作快速成长的希望。她说:“相比于那些传统的老牌银行而言,新光银行的规模比较小,所以我们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来获得竞争优势。”
除此之外,新光银行与微信的合作,也有助于其母公司新光集团其他业务的开发。新光集团在台湾涵盖的业务范围包括了百货、保险、观光等,如著名的百货商场新光三越,就是新光集团所有。
对于这些业务线来说,新光银行与微信支付的合作也有利于它们的产品推广,形成“协同作战”作用。
现在,新光银行已经从接入微信支付尝到了一些甜头。它们已经和台湾最大的电信运营商中华电信达成了合作,在机场用微信支付购买中华电信电话卡的过程,背后就是由新光银行提供支持。
“在以前,我们很难会和中华电信这种行业巨头有合作机会,但现在不同了。”蔡佩如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