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的 AI 中场战事
作者 | 刘亚杰
责编 | 胡巍巍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一点财经(ID:yidiancaijing)
“在ABC(AI、大数据、云计算)时代,要重新定义商业模式的话,它应该是一个动态的生命体,一个可以自我修复、自我进化、自我升级的活的生命体。”
从最早的互联网时代行驶而来的搜狗,在立身的搜索、输入法之外,同样找到了于新时代生存的法门,AI升级后的核心业务以及AI本身,正在为它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在剧烈变动的商业时代,驱使它能够完成自我进化与升级的秘诀在于对技术的信仰,在于它脱离于“热点”与“风口”的钝感。
回顾2018年,悲观者的关键词是“衰退”,保守派的关键词是“稳增长”,不过搜狗与他们大相径庭。
2月1日,搜狗公布了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全年未经审计的财务报告。财报显示, 2018年全年,搜狗总营收首次突破10亿美元,达到11.2亿美元,同比增长24%;归属于搜狗的净利润9880万美元,同比增长20%。
相比其他企业通过数据“秀肌肉”,或掩饰下行发展轨迹不同,搜狗的财报体现出一种行业内在调整与自我进化的适度调和。
以规模为主导的互联网公司秉承“撒网捕鱼”式的商业逻辑,通过资本兑换流量,再借助资源垄断获取高回报,最终完成市场收割。而以能力为主导的厂商“以疏代堵”,以技术为解剖数据的“手术刀”,架构挖掘用户价值的闭环通路。
搜狗CEO王小川已点破公司面向未来的发展趋向,这样的改变,正在通过数据渗透到财报数据中。
"高调"的2018
“在当下宏观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时期,搜狗仍然保持着高质量的资产、庞大的用户群和超过10亿美元的年收入”,搜狗公司CEO王小川如此评价其去年的表现。
数据显示,截至12月31日,搜狗拥有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以及短期投资为10亿美元,现金流充裕,具备当量抵御“寒冬”。
对于业绩增长的原因,王小川将其归结于搜狗所实施的搜索和输入法双引擎战略,认为这“为公司发展带来了强大的驱动力”。“我们的核心搜索收入增长快于行业平均水平,并且实现了搜索和输入法的深入协同。”对早已有准备的搜狗来说,经济调整期亦是升级期。去年,搜狗在主营的搜索、输入法业务上都完成了升级。
搜索上,搜狗搜索贯彻差异化发展,利用AI技术升级搜索服务,推动搜索向问答升级,逐步走向智能问答。以医疗等垂直领域为例,搜狗医疗搜索结果中权威医疗内容的占比提升至65%。同时,第四季度,在全网结果点击中,首条答案的点击占比提升至35%。
财报显示,截至2018年Q4,搜狗手机输入法日活跃用户数达4.3亿,较一年前增加28%,稳居以DAU(日活跃用户数量)计的中国第三大手机应用。
输入法上,搜狗尝试拓展产品创新的边界,开始提升与搜索结合的效率,凸显移动输入法作为内容和服务分发平台的价值。跨语言翻译功能,用户日均翻译请求量比一年前增长60%。
第三方数据显示,搜狗占据手机输入法70.9%的市场份额,该数据已超过竞争对手百度、讯飞之和;其日均活跃用户超过2.51亿,进一步甩开其他竞争对手。
相比竞争对手的产品,搜狗并未将用户与产品的互动停留在单一使用层面。经过智能化改造,搜狗输入法与搜索在贴合用户需求的基础上,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多的价值输出。
2018年第四季度,搜狗语音识别完成新一轮核心技术升级,搜狗搜索语音识别准确率达到98%;搜狗手机输入法日均语音请求较一年前增长69%,峰值请求量达到5.4亿次,稳居国内最大的语音应用。
在单独的智能业务上,延续软硬件结合的路线,搜狗也部分地完成了产品升级。年中,搜狗发布了搜狗翻译宝Pro与搜狗录音翻译笔,并且在第四季度完成版本升级。设备升级后新增了俄法西等语种在线及离线OCR(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光学字符识别)拍照翻译,错误率下降10%。
同时,搜狗在探索新的商业应用场景,比如与新华社联合发布全球首个AI合成主播,自研的智能诊断助手模拟医生与病人对话模式,搜狗大律师的问答机器人搜。这些新探索将为搜狗在人工智能时代的持续发展铺平道路。
钝感的胜利
回顾2018年,搜狗尤其特别。
在全球经济形势下行的整体背景下,互联网行业也迎来了人口红利的尽头。第三方数据显示,2018年手机网民规模达到8亿,增长率仅为6.7%。继PC端增长停滞后,手机领域的增长也消失殆尽。
“大家都在说今(2018)年是资本寒冬,但我认为对于搜狗来说,这可能是一个好时代。”王小川的观点与主流相左。
无论推出新品还是延展服务,其前进的主线仍围绕着2012年就已确定的AI与语音识别展开。2011年,随着苹果Siri、微软小冰的发布,语音识别一时间风头无两,只是从目前来看,真正坚持做下来的寥寥无几。
幸运的是,搜狗坚持了下来。2012年,搜狗成立了一个语音识别团队,开始尝试在输入法上进行语音识别。恰逢移动端转型浪潮,搜狗输入法在安卓上一上线就爆发了,并且自此搜狗输入法成长为中国用户最常使用的应用之一。
2014年后,机器翻译由SMT(统计机器翻译)向NMT(神经机器翻译)迁移,由模拟人类的翻译行为,到像大脑一样思考,在后世看来,这正是很典型的人工智能。此时,距离AlphaGo打败李世石,AI全面进入公众视野还有两年的时间。
后来,在其他人纷纷转投AI时,搜狗仍然延续着之前的语音路线一路向前。2016年8月,它推出了语音交互引擎“知音”,主打“自然交互+知识计算”的技术战略。
2017年的人工智能问答机器人,2018年翻译器、人工智能主播……几年前,在别人战略调整来调整去,互联网热点来来去去,行业浮浮沉沉时,这并未影响搜狗的既定战略,这是王小川赋予搜狗的钝感。
探究搜狗这样的钝感力,主要来自于王小川。他曾评价自己是个钝感的人,这样的人往往不被周围干扰和左右,而是在自己喜欢投入的事情上,花费时间精力,一路披靡,无所畏惧。
对技术出身,有技术情节的王小川来说,与其说AI的坚持与投入是选择,不如说是一种必然。在他的驱使下,搜狗自一开始就是一家依靠技术驱动的互联网企业。
技术是硬核实力,不会随周期与市场的调整而改变,因此无论赛道何在,只要速度够快,赛程够长,搜狗就能发挥优势。“我们会找到自己的道路,以长跑的心态看待公司的运行。”王小川表示。
正因如此,搜狗在机器翻译比赛中战胜了科大讯飞、阿里巴巴、APPTEK(美国应用科技公司)等竞争对手,获得IWSLT 2018口语翻译大赛Baseline Model赛道的冠军;众多厂商都能提供语音识别服务,不过搜狗搜索语音识别的错误率低于竞争对手18.6%。
为了维持技术领先于竞争对手,搜狗在研发环节的投入自然更加主动且激进。技术研发投入占比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财报显示,去年搜狗研发费用约为2.0亿美元,同比增长17%,占总收入的17.9%。
“‘钝感’背后的源头是做符合客观规律的事情,不被噪音干扰,是对自己目标的一种坚持。”在王小川看来,搜狗遵循着技术型企业的客观规律,行走在自己的道路上。
重塑与起跑
虽然王小川并不惧怕竞争,但他也一直带着审慎的态度。“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技术成就了现在的搜狗,下一步要做的就是不要让技术去主导人,创新还是要围绕着人展开。
在发展初期,搜狗聚集了一批与王小川人生轨迹相似的精英:他们中的多数毕业于清华大学,才华横溢,年少有为,追求技术上的极致状态。对他们而言,能用技术解决的问题就不是问题。不过正是因为个人能力突出,他们各自为战,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
接受采访时,王小川认为,对过去的搜狗而言,它需要完成“从无到有”的突破,需要个人英雄独当一面;不过随着企业的成长,搜狗进入战略升级状态,需要完成“从好到优”的升级,组织纪律性与协调作战能力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需要依靠共同的目标和使命感置换从前的理念,而且迫在眉睫。
用户对网络的需求,已经不再是单一维度的数据反馈,而是需要更加复杂的问题解析能力与处理效率。用户诉求迫使企业按照前端传达、中端处理、末端呈现的逻辑链条自我改造。
在搜狗的产品体系中,搜索可以提供窗口服务,输入法可以桥接各项服务的中心系统,AI系统能够迅速处理用户的各项操作指令,整个交互过程可以通过PC、手机,以及搜狗的终端平台得以呈现。各类产品和服务都具备足够强大的功能,不过如何将这些形若孤岛的产品和服务按照统一的逻辑衔接起来,这是一门学问。
“我将精力和时间更多放在公司文化的重新梳理、未来战略规划的方向。”王小川表示,资本市场对人工智能仍然保持着浓厚的兴趣,行业专家、创业公司、人才高度集中,以及中国互联网提供的丰富实践场所与海量数据,让人工智能的发展前景非常明朗,这需要搜狗从内部建立互相认同文化和审美。
“搜狗要抬头看路,对未来的格局空间要有更多认知。”王小川已在重新思考搜狗的产品、技术与商业逻辑,迎接全面AI时代。
结语
2017年11月9日,搜狗在纽交所上市。论市值、规模、行业积累,搜狗都还无法与BAT相比。不过在人工智能领域,搜狗从前、未来在一直投入,不过多,怕贪多嚼不烂,也不少,怕畏手畏脚;不快,想以此赚钱是不现实的,也不慢,不进行商业化推进也是不现实的。
搜狗本身依靠技术驱动,加上王小川的居安思危,使得这艘大船能够在剧烈变动的时代和波涛汹涌的海面上平稳行驶。
根据第三方预测,2020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达到3700亿元,年均增速约为20%;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达到约330亿元,年均增速将达到35%。数据证明,AI是一次长跑,搜狗已到中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