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力争成为科技强国 引发欧美竞争对手恐慌

导言:为了实现科技强国梦,北京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它借鉴了德国的“工业4.0”战略,描绘了中国制造业从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智能科技时代转变的宏伟蓝图。如果取得成功,这项计划将让中国经济发生根本性变化,从山寨制造者升级为全球领先的制造业大国。除了“中国制造2025”,中国政府还通过“千人计划”吸引硅谷、波士顿和其他地区的最顶尖人才,进一步壮大中国的科技实力。中国的雄心壮志在欧洲国家和美国引发恐慌。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以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为首的外国监管部门否决了多项涉及中国企业的交易。

以下为文章全文:

颠覆全球秩序

蒂姆·伯恩斯虽是一名澳大利亚人,但却是中国力争成为世界高科技超级大国的一个象征。这位39岁的量子物理学家放弃在纽约的职位,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上海,投身于量子物理学研究。他就像是一面镜子,彰显出北京颠覆全球秩序的魄力和决心。伯恩斯说:“中国拥有雄厚的量子物理学实力。顶级研究机构的水准可以与世界上的其他任何地区相媲美。现在,它们正在进行着一系列令人吃惊的研究。”

时下,伯恩斯正致力于研发新技术,希望能够让该领域的圣杯——量子计算机成为现实。他就职于上海纽约大学,担任物理学助理教授。之所以谋得这一职位是因为中国的全球人才引进计划,共招聘上万名世界最顶尖的科技人才。该人才引进计划是一项更为宏大的战略组成部分,即通过“中国制造2025”计划推进产业政策调整,壮大中国的科技实力。

中国在科研方面投入了数十亿美元,时收购大量海外资产,这些大手笔让全球竞争对手陷入不安。根据市场调研公司Dealogic提供的数据,过去两年时间里,中国公布技企业并购协议总额超过1100亿美元。由于北京在某些协议签署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并购行动引发了美国等国对国家安全的担忧。1月,美国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主席罗伯特·阿特金森在发言时指出,“中国制造2025”计划是一项“富有侵略性并且不择手段的战略”。

中国政府支持的科技计划源于旨在赶超美俄,实现陆军和海军现代化的行动。现在,这些计划的触角进一步向民用领域延伸,力求让中国处在人工智能、生物制药和电动汽车等领域的前沿。

成为三大支柱之一

2016年,习近平主席设定政府投资所要达成的目标,将科学和技术称之为“经济的主战场”。在本月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这些优先事项被进一步强化。如果取得成功,“中国制造”计划将让中国经济发生根本性变化,从一个山寨制造者升级为全球领先的制造业大国。中国的科技三巨头——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谷歌、eBay和Facebook的模式,力争在半导体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称霸全国。与外国竞争对手相比,他们的步子迈得更快更大。2016年,柏林智库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将这项计划称之为“一项总体政治计划的组成部分”,“从长远来看,中国希望控制全球供应链和生产网络中利润最丰厚的环节”。

习近平吹响了壮大科技实力的号角,说明中国充分意识到,科技竞争力是经济实力和主权实力以外的三大支柱之一,任何一个现代超级大国如想奠定国际地位,都必须建立在这三大支柱基础之上。随着经济增速放缓,加之对宣传已久的结构调整的担忧——从投资拉动型经济转型为消费拉动——发展科技成为一个更为紧迫的需求。除此之外,还存在一个由来已久的担忧,即过度依赖外国技术。随着奉行贸易保护主义的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这种担忧进一步加剧。

中国力争成为科技强国 引发欧美竞争对手恐慌

阿特金森在国会发言时指出:“从半导体到电子商务,习近平毫不掩饰地提出要让中国‘将关键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目标。”“中国制造2025”于两年前提出,是一系列旨在实现中国科技发展目标的计划之一。它借鉴了德国的“工业4.0”战略,描绘了中国制造业从世人熟知的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智能科技时代转变的宏伟蓝图。在劳动力成本上升的背景下,这一战略更具有现实意义。“中国制造2025”提倡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和机器人技术实现大规模的工业自动化,力求到2025年,70%的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实现自主保障——当前的比重在0到30%之间。

多项涉华交易被否

中国曾在某些行业做过这种尝试。一直以来,中国进口半导体的花费比石油还要多,让中国倍感挫折。2014年以来,中国投入1500亿美元完成一系列并购,并进行国内补贴,大力发展半导体行业。此外,政府还向中芯国际为首的国内顶尖企业投入大量资金,同时鼓励英特尔、高通等跨国企业到中国建厂。

如此大张旗鼓地发展半导体行业不免引发争议。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以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为首的外国监管部门否决了多项涉及中国企业的交易。2016年,一个中国财团计划出资30亿美元收购飞利浦公司的在美照明部门,最后被外国投资委员会毙掉。在欧洲,中国投资者斥资6.7亿欧元收购德国芯片设备制造商爱思强(Aixtron)的计划同样被监管部门叫停。大部分专家预测,未来对中国收购海外科技资产的审查将更加严格。

不过,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美国和其他市场创建研发中心或者开展小规模业务,审查问题将得到缓解。美国律师事务所Squire Patton Boggs上海办事处的主理合伙人丹尼尔·劳莱斯指出,合资项目能够为影响国家安全的收购案提供渠道。他说:“如果一家在美国经营业务多年的外国企业现在收购一家科技企业,我不确定外国投资委员会将如何看待,也不确定人们会产生多大担忧。”劳莱斯指出,中国企业正从长远出发开展业务。

发展半导体行业代表着北京重塑科技业面貌的一次最为大胆的举措。在其他私营部门,我们同样能够感受到政府的影响。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与政府都有合作项目。现在,他们都已在海外上市,总市值达到6000亿美元左右。2016年,负责制定经济社会战略的国家发改委宣布成立19个国家级数据实验室,大部分建在高等院校,作为“中国制造”计划的一部分。阿里巴巴的云业务部门参与两个实验室项目,一个为在线挖据挖掘和工业部门云处理服务提供支持,另一个旨在打造大数据软件平台。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助理教授迈克尔·拉斯卡表示:“中国正在接入全球商业和科学网络,加强技术转让、海外研发投入以及中国科学家和工程师到国外接受培训。这些努力背后的深层次战略就是‘自主创新’,即发现、吸收和再发明选定的外国技术,将其用于民用和军事领域。”

招募全球人才

香港律师事务所品诚梅森的保罗·哈斯维尔指出,招募伯恩斯这样的专家与引进足球外援没有本质差别,都是为了获得他们的技术。政府支持的人才引进计划——尤其是将伯恩斯吸收进中国的“千人计划”——旨在吸引硅谷、波士顿和其他地区的最顶尖人才,让他们到北京或深圳等热点城市工作。千人计划于10年前启动,所提出的优厚条件让绝大多数跨国企业无法望其项背。除了100万人民币的“欢迎礼包”,千人计划还为海外人才的子女安排学校,为配偶安排工作。该计划会对申请者的资质和成就进行评估,拥有技术和知识产权的申请者得分最高。通过评估后,候选者可以选择在公共部门或者私营部门工作。千人计划推动了中国在基因排序、清洁能源和国家安全技术领域的进步。

作为交换条件,中国雇主可以获得任何专利或发明的部分所有权——专利和发明是北京评估千人计划成效的重要指标。对于自己研发的专利,伯恩斯拥有42.5%的所有权,余下归上海纽约大学所有,这一比例与他在美国的情况相同。上海纽约大学是纽约大学和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的一所合资院校。

千人计划有助于中国建设强大的科研队伍。计划实施过程中,一些旅居海外的中国科学家也被吸引回国,张良杰就是其中一位。在声望颇高的清华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张良杰离开中国,到美国发展。现在,他带着名下的40项发明专利他回到国内,担任深圳金蝶软件的首席人工智能科学家。深圳是中国的企业家摇篮,同时也是硅谷在亚洲的最大竞争对手。

国家层面的计划是对越来越多的地方计划的有力补充,尤其是在深圳和杭州这样的科技中心。除了这些计划,中国还直接寻猎全球人才。这种做法在西方非常普遍,但在中国的历史相对较短。2016年晚些时候,百度招募微软老员工陆奇,负责推动人工智能的研发。一名分析师指出:“如果你无法收购一家公司,那就招募他们的人才。”

创新轨迹东移

中国的科技发展计划毁誉参半。30年前启动的“863计划”旨在填补军用和民用技术的空白,最终取得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成就。863计划研制了世界上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完全采用中国制造的处理器。此外,这项计划还在医学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将采用干细胞培育的3D打印血管植入猕猴体内,让打印器官用于人类移植手术的梦想照进现实。

然而,中国的科技大发展中也出现了层出不穷的专利纠纷和侵权案件,这为律师带来福音。一名往返于中美的律师表示:“知识产权、产品责任、工业间谍,所有这些都被用作竞争武器。”另一名律师指出作为全世界拥有专利最多的公司,华为也像ICT设备制造巨头中兴通讯以及众多互联网巨头一样疯狂购买专利授权。在中国,只要有资金,任何一家企业都会购买专利。

并购热潮、补贴和全球招募人才证明中国“不差钱”。对于其他钱袋不够充盈的国家来说,他们的感觉可是完全不同。网络情报公司Flashpoint高级分析师约翰·科斯特洛上周在美国国会发言时表示:“美国是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诞生地,同时也是民用和军用信息革命的诞生地。中国以量子及相关新兴技术领导者的姿态崛起,预示着技术创新的轨迹开始东移。”

西方观点:传统创新中心陷入恐慌

中国力争成为科技强国的雄心壮志在欧洲国家和美国引发恐惧和憎恶。它们曾是科技领域的领导者,现在却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地位被一个拥有雄厚财力,极为重视提高科技实力的国家威胁。他们的恐惧有两个层面:国家安全受到威胁;政府补贴让科技竞技场的天平朝着中国企业倾斜。如想在中国经营业务,半导体等领域的跨国企业经常要面临“浮士德契约”,即用技术转让换取市场准入。

1月,美国科技顾问委员会对已经产生怀疑的白宫表示,中国的政策是以各种方式扭曲市场,破坏创新和压缩美国市场份额,让美国的国家安全陷入危险之中。本月初,中国欧盟商会公布了“中国制造2025”蓝图的详细标准,同时阐述对跨国企业的潜在影响。欧盟商会主席伍德克用“非比寻常”描述这项计划。该计划设定了国内外市场份额的详细目标,引发全球担忧,唯恐疯狂的中国国有企业用他们的产品淹没利润丰厚的行业,再现过去20年钢铁业和其他低端制造业的景象。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中国否定了这种观点。报告称:“在资质许可、标准制定、政府采购、享受《中国制造2025》政策等方面,对内外资企业需要一视同仁。”此外,中国企业也积极点赞政府的支持。两会期间,百度首席执行官李彦宏表示政府的支持很有必要,也非常重要。

就连中国政策的批评者也指出禁止出口或阻扰交易将带来意外后果。科技调研公司Intersect360 Research首席执行官艾迪生·斯奈尔列举了针对某些处理技术的出口限制的一些例子,包括用于中国升级超级计算机的英特尔处理器。在这期间,中国自主研发了处理器。“可以确定的是,中国的科研计划不再因美国的出口管制受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