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是毛,产品是皮,品牌是心
“陈老师,我现在很焦虑,感觉今年的生意比往年难做很多,恐怕比去年要下滑二成,搞活动也不管用了。想转型做家居互联网平台,你觉得怎么样?”
我说:“张总,你的生意只是难做,现在很多老板却都没有生意做咯。尤其互联网行业,2016、17年,我都见过很多融资几百万,上千万的品牌,到了18、19年,都销声匿迹了。张总,转型做互联网一定得慎重啊。”……
这是我9月份跟做家居行业的老板张总的一次交流。
传统行业,生意越来越差,都觉得互联网好。殊不知,互联网那是巨头好,绝大部分投身进来的都成了炮灰,几百万上千万的砸进来,钱花完就消失了。
传统行业,再怎么说,还可以啃啃骨头,你的产品还有人要,无论是家居建材、还是服装、餐饮,大不了降降价,亏本大甩卖,还是有人要的。互联网产品,一年半载弄出来,搞不好免费都没人用,欲哭无泪。
比如,我了解的这几个在成都的项目,正如孔尚任在《桃花扇》中所说,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
微小摇,软件、硬件一体化,促进商家搞活动的一款摇红包工具,也曾经融资500万,经销商提货上千件的拿。
创富宝,让花掉的钱飞回来,主打O2O本地化社区服务,曾经吸引了很多加盟商的注意,搞地推也曾经风光一时。
按需网,您的VIP生活管家,曾经在成都,整层楼的办公室,上百号员工,融资千万,可惜,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有一句名言:创业公司最大的浪费,不是员工上班时间刷微信,不是花了广告费没有效果,也不是工资给高了、办公室租大了,而是辛辛苦苦加班加点做出来的产品没人用。有一个无形的陷阱在等着创业者们上套。那就是自以为是、美好愿望式的造“自己心仪”的产品,圆自己的创业梦。而不管这个产品所属的行业有多少人在做,做到什么程度,消费者接受度如何,竞争的关键点在哪里……我虽然是做品牌定位、营销创意、强感知传播策划的。但我知道,这一切的根基都是建立在好产品之上的。好产品是皮,营销、创意、传播是毛。毛再好看,也得附在皮上。什么样的皮才好呢?就是被需要,产品这张皮得“被需要”。被需要的越强烈、越频繁,皮就越大、生意也越大,产品附着的品牌(品牌是心)也就越有价值。怎么把皮拉大呢?围绕这三个点下功夫:刚需、痛点、高频。这几年,我在成都看到很多倒闭的公司,都是倒在了这里,项目不刚、不痛、不频。什么是刚需?用户想要的都可以称之为需求,当需求非常强烈,甚至非要不可,就可以称之为刚需。什么是痛点?在解决需求时,往往会遇见阻碍,比如时间、金钱、体力、学习、麻烦、动脑等。这个阻碍就是痛点。当解决问题的阻碍越大时,痛点越强烈。
1、刚需与痛点我去年见过一家做智能家居的创业型公司,产出多个智能硬件,并积极推向经销商、客户群体试用,然而得到的反响并不热烈(基本上就是沟通送去试用后,很少有反响和回馈)。他们很疑惑,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情况?在持续一年的智能硬件设计开发中,大到智能产品的使用功能、材质选择、制作工艺、APP设计,小到产品包装、说明书颜色等,都会有老总在一旁进行指挥及定夺,按照预想情况,这种经过老总亲自指点和关心的产品,不说多好,至少不应该表现得这么平淡,然而结果却给他们上了结结实实的一课。他们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人力、物力得到的产品,用心服务吗?用心!产品精美吗?精美!使用体贴吗?体贴!但是为什么还会出现反响不热烈的情况呢?那是因为他们忽略了一个前提,那就是用户不想买这个东西,因为没有需求。没有需求,解决的不是痛点,而是伪需求。我们会看到市场上出现许多失败的产品,为什么会出现失败?我们是否真的找到了用户的需求?这是一个真正值得思考的问题!作为一个公司,尤其是刚成立的创业型公司,其实做的最不值的行为就是往一个没有存在感(别人不太需要)的市场里砸钱,投入精力,这是一个很危险的举动。公司看到的需求很可能就是一个伪需求。做产品其实最大的限制并不是体验(体验不好,我们可以改),最大的问题是伪需求。我碰见有些老板,一开始就假定用户要用他这个产品,假定这个产品非常好,内部开发只谈材质、外形,及体验等细节。做营销策划,做创意推广,也得在这个默认假定下开展。这其实都是不正确的。应该多问问的是,用户为什么要用我们的产品?是什么驱动用户来选择我们的产品?在任何产品开发之前,尽可能的进行各种严格假设和调研,找到刚需及痛点。 2、高频使用有许多创业者,在做产品的时候,经常会想象出一个场景,但是这个场景在实际生活中很少发生,这就会导致产品使用者感到这款产品“很无用”,“鸡肋”。比如:上门修锁,是不是刚需?肯定是。是不是痛点?绝对痛。但是它发生的频率太低了,在这种情况下,你的产品往往就很难凝聚用户。就无法做成品牌。我2018年接触一个公司,做的是一套智能家居的安防套装,主体基本类似于小米的安防套装,包含一个网关、包含了门窗感应器、红外动态检测器、紧急按钮等六件子设备,主打的是安防报警,由传感器设备感应,通过网关设备,通知配套使用的智能家居APP,起到一个安防报警的作用。后来产品面世了,问过使用这套设备的用户,得到最多,且最直接的回答就是:
“这套东西,对我来说感觉没什么用,后来都不用了,APP也卸载了。”
安全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之一,而家庭安全自然也是一个需求,产品针对的场景是:假如有小偷、盗贼进入家庭,触发了门窗感应、红外动态监测等安防设备,这个时候及时通知家庭成员,帮助用户及时发现报警,降低使用者的意外损失。家庭安全是不是刚需?是刚需。影响家庭安全,如小偷等,是不是痛点?是痛点。那产品为什么还是没有引起反响,或是为公司带来价值体现呢?这就是我们一开始一直忽略的“高频”!我们的生活中,被入室偷盗的几率是多大?一般的家庭,出现这样的几率大吗?单纯的一套只能作为安防的智能设备,是不是对用户来说是非必须的呢?其实发生这套智能设备使用场景的几率太低了,让用户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我并不需要”,并不是因为刚需或痛点,而是因为频率。普遍用户根本不会愿意在这样一个“没有用”的东西上面进行投入。这种情况为什么只能在最后才知道,是因为,一开始,老板太想做这个项目了,不想也不希望看到反对的建议,眼里看到的、心里想的全是好的,所以,老板的思维与眼界决定着项目与产品的成败。在一个公司内,尤其是一个创业型的公司,无论你做什么职位(专员还是总经理),无论你做什么岗位(产品,技术,还是销售、策划),其实都需要从用户视角出发,来为用户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用心去倾听用户的声音,让产品的脚落在刚需、痛点、高频这几个字上,这将成为影响未来发展的关键。总结:好产品是皮,营销、创意、传播是毛。毛好看,但毛得附在皮上。什么样的皮才好?就是被需要,产品这张皮得“被需要”。被需要的越强烈、越频繁,皮就越大、生意也越大,产品附着的品牌(品牌是心)也就越有价值。怎样把皮拉大?全力向这三个点靠近:刚需、痛点、高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