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020」程序员该如何在寒冬中自处
首发公众号:Android程序员日记
作者:贤榆的榆
如果你觉得有帮助欢迎关注、赞赏、转发
阅读时间:5703字 9分钟
2018的寒冬似乎比2016年还要冷一些。2016年是我来到魔都的第一年,可也是那一年移动互联网的红利期也到了尾声,2016年下半年就碰上资本寒冬。记得那时,身边的很多小伙伴都放弃了继续从事android开发,有的转入了后台或前段开发,有的则彻底离开了IT行业。而我当时所在的公司也在这个寒冬倒下了。中间停滞了1个月没找到工作。
记得有一句话是说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时间拨到2018年下半年,又一个寒冬到来,只是这一次更多的不是公司倒闭,而是一波儿裁员潮。我们先来看一张图
而我再一次未能幸免的被裁员了。作为一名在两次寒冬都中标的程序员,我还是想把一些经验分享给后面的来者吧!
1、了解自我,提升自我
在互联网行业,很多时候,我们总有一种感觉是无论自己学了多少的新技术,都还是会担心自己一旦失业就找不到工作了。
我之前一直和朋友吹牛说:“作为一名程序员,我们是靠技术吃饭的,要有一个技术人员的自信。”但这份自信又从何而来呢?在我看来,它来源于我们对自己了解。对自己的了解有很多方面,而作为技术人员当然更多的是对自我技术的了解了。
而对于这一点我的建议是,在一家公司隔一段时间,你就需要别人来帮你检测一下技术水平。面试官就是那个最好的人选。所以当你在一家公司工作了一段时间(半年一年可以自己定)之后。就去招聘类App上浏览一下各公司对相关职位要求的描述。你就知道这个人才市场到底对你这个行业,又有了哪些新的技术或能力要求。这样你在工作之余的时间,也可以有针对性的去扩展自己的技能树。另外,你也需要看看各公司对你自身所对应的工作年限、学历、经验的岗位要求所对应的薪资水平是什么样的。再看看自身的薪资是什么样的。之所以让大家要关注薪资这一点,不是为了说看准了就跳槽,毕竟跳槽除了薪资以外还需要考虑自身发展、个人技术兴趣和擅长、团队氛围、公司前景、福利待遇、工作时长等等。而我强调关注市场薪资水平,是因为互联网行业职位的供需关系变化的比较快。比如17年初我被离职的后,找新工作时,就没有适当放低自己的薪资期望,导致一个月才找到工作,而新工作也只是涨薪了500。再比如18年12月和我一起被裁的ios同事,他在之前的公司工作了3年没有关心过ios职位的薪资动态,一心提升自己的技术。和我一起被裁员之后,我让帮他推简历的时候,发现他的期望薪资是15--20k。可是就当下市场环境而言,虽然比不了移动互联网红利期的时候,但是一个4年多接近5年的本科ios开发而言,拿20k以上应该有很大可能的。再加上,我对他的技术水平还算了解,也是能够担得起这个价位的活儿。所以我就建议他写了20--25k。最后他也确实拿到了这个薪资。所以了解自我的技能、薪资水平,我们都要大概了解自己所处的位置。
而关于提升自我
最常见的方式就是买一些课程、看一些书、进一些圈子都可以实现。需要强调的一点是不要只是看技术书籍,其他的也可以看看。
而另一种方式则是通过面试提升自己,你需要从浏览的公司里选出几家进行投递,通常这些公司都会有一些电话面试,面试时记得录音。基本上有两三个面试你就知道自己当下是个什么水平,还欠缺什么了。当然这个需要注意的是,你是以自我定位和提升为目的的,所以别投太多,人家会有案底的;也尽量别请假去面试,因为你不是有心换工作(如果有心换,就另当别论),对你现在的工作影响不好。除了技术方面的总结提升,你还需要听你自己的录音积累一些面试经验。比如碰到那些你不会的问题,怎样可以回答的更加委婉或是借此凸显出你其他方面的能力。
好了,这一块儿就说到这里了。
2、努力工作,与人为善
一个公司创造价值的过程,就是集结一群人进行协同合作完成一个或多个产品的过程。能够聚到一起,多少有些缘分。俗话说朋友多了路好走,其实不是说非要阿谀奉承或者在别人面前做舔狗。只是在别人需要帮忙的时候搭把手,上下班工作交流过程中多一些礼貌和微笑就足够给别人留下一个还不错的印象了,另外就是你在团队中是否有主见,是否认真负责,同事之间多少都能感受得到。
你可能还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我们每个人的名字都是自己的品牌,而这个品牌故事都是我们用日常去堆砌起来的。所以,如果别人刚好有工作机会,为什么他要推荐给你呢?答案就在你的名字里。
除了自己公司的同事,还有就是那些想要加你微信的猎头们,其实也没必要排斥他们,可能在寒冬来临时,拉你上岸的就是你微信里的某个猎头!
之所以讲这一点,是因为12月份被裁员后,我在离职当天晚上确定的offer是前同事推的。而另一个offer则是之前加我的一个猎头推的。另外和我一同被裁的ios同事的两个offer 也是我我通过以前的同事推出去的。
3、找到自己的圈子
在我看来进入一个行业最快的成长方式便是,进入这个行业的圈子,注意这里不是说去扩张人脉。进入一个行业的圈子。这在几年前,应该还是比较困难的,随着互联的发展,微信群、知识星球都是好的圈子。
怎么说呢!拿我的星球来说吧,我加的星球差不多有这样三类或者说于我自身有这样三个目的:
第一、自我教育
记得逻辑思维在201的跨年演讲上讲过李希贵校长的一句话:
教育的难题就是把远期的效果在当下呈现!
离开大学之后,教育将不再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而是我们自己对自己的事情,我称之为自我教育,我们都会背上一个终身学习者的标签。为此我同时加入了“任主席”和stormzhang的星球,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们都是Android开发出身的,一个偏向于纵向深入技术,一个偏向于横向多元发展。可能我并不一定能在将来达到他们那样的高度。但是通过他们两个的星球或者微信,他们已经在当下为我呈现了做Android开发的一个远期的效果。如果用李希贵校长的话说这已经解决了我进行自我教育的一个难题。我看到这条路走下去的两种成果。它让我笃定、自信的去面对未来!能够遇见一个所期望的未来,在我看来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情,毕竟如果我在中学曾遇见过一个心之所向的未来,我可能会更加的珍惜坐在课堂里学习的机会。(最后这里强烈推荐一下,他们两位的星球的内容质量也确实非常的高,在我看来只要提一个问题就能值回那张入场券了。)
第二、共同成长
在李笑来的《把时间当做朋友》一书中,有一个重要的观点是——请相信,你并不孤独!
在成长的道路上,最难的就是一个人孤独前行,但就像书里说的“请相信,你并不孤独”,无论你选择的或被选择的道路有多么的特别,都要相信,这个世界上一定也有人跟你走着相同的路,你需要找到他们一并前行,而加入大白和明哥的星球有一部分就是出于这方面的考量。虽然他们两无论是在公众号、工作经验和经历方面都远远走在前面,但我们却走在同一条路上,所以在我心里他们就是我的同行者。(这里也说下,他们的星球质量也都非常的不错,我也是同样强烈推荐的,我这里不是要故意避开星球的实质内容来讲,只是我的角度稍微又不一样)。
第三,资源共享
其实能进入了你想进入的圈子,资源共享也就是那个圈子的一部分罢了。什么职位内推、面试经验、简历撰写、技术书籍、课程视频。关于资源共享这一块儿,一般你进入圈子的壁垒越高,分享的资料或咨询越有质量。拿只是星球来看,付费的就免费的要好很多。
最后
进入一个圈子,我们可能会幸运的认识一些特别厉害的人,甚至加到他们的微信。比如我也加到了stormzhang和任主席的微信,但我请他们吃饭,他们愿意来吗?用前两天我看到的一句话总结就是:“毕竟你不优秀,认识谁都没用”!我们是混技术圈儿的,千万别动不动先拿人脉说事儿!
5、明确自身和公司的关系
其实,对于大部分人而言,我们和公司都只有雇佣关系。之所以要强调这一点,这里有跟大家讲两个我自身的例子:
- 第一个:
曾经在大学时代,我在一家英语培训机构工作。那时候年轻,机构打造一种家文化,见谁都称为家人,而我也信以为真的把这个公司当成自己的家。我单纯的以为只要我付出,我努力。那个我也同样称之为家人的老板,他不会亏待我。可是通过长期来看,跟着他的人,从他的合伙人,到后来的核心圈子,再到跟他时间最长的人,一晃眼5、6年过去;他买了房子,买了车子。而他那些跟随者,不曾有一个人是那个公司的法定合同员工,没有一个人缴纳过五险一金。而那些所谓的员工,在现在的我看来也不过只是临时工罢了,每隔一段时间就可以换一批而已。我想这应该是一类典型的公司,以大饼、股份、期权或是个人成长和文化,来精神洗脑你为它以极其低廉的人力成本建造金字塔。“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我想这句话在任何时代都不会过时吧!
- 第二个:
这是我在上海呆的第三家互联网公司,也是呆的时间最短的,但我自认为是付出最多的。我进入公司是在3月底,公司缺一个ios,我把我一个刚入职了另一家公司的朋友挖了过来(注意没有推荐奖,我不是为了这个)。4月赶第一版App上线,我们差不多一个多月每天晚上都加班,有时周末也过来去上班,我也因此放弃了4月份所有的专升本考试。项目紧急,又是刚入职,心想,我们做着,老板总是能看到的。可结果是,我们的加班是按一定比例调休的,我善意的揣测这个比例是2:1(即2小时加班可调休1小时)。我们加班所有打车费也都是自费,公司对此只字未提过,我大概估算了一下差不多加起来有两千了吧。5月过后,老大跟我们说,让我们晚上晚走一个小时,要让老板看到我们的努力,至于加班的调休或补贴仍旧只字未提。而这些我也都照做了。8月份COO与CEO产生分歧,就带着集体技术部出走新公司。到了新公司后,业务有所改变,在移动端工作并不那么紧迫的情况下仍旧要求我们每天加班1--2小时,公司换了,风格依旧,对加班调休和补贴只字未提。如果公司说过什么的话,只说加班的时长会影响年终奖和来年的加薪幅度。到了12月份,公司觉得移动端人数多了,要裁掉一个ios和一个Android。而我就是那个被裁掉的Android,就在我得知被裁的那一刻,我知道我的加班,我的熬夜、我的放弃自考、我的自费打车,我做的所有额外的付出都变成了泡沫。什么核心员工,什么放一些股票期权给我们。此时此刻,我们就是单纯的雇佣关系,而这家公司决定裁掉我这个员工。仅此而已,听上去感觉是不是像个笑话?
记得之前的老大还说过一句话:
在有能力和很靠谱两种人中让我选择,宁愿很选靠谱的人;说不定什么时候有能力的人的一个“小聪明”会让你焦头烂额
之前觉得蛮有道理的,可直到我发现可能我就是那个“不靠谱”,但有能力的人了吧。但我想说,每个人对“靠谱”都有自己的定义(比如有的人觉有效率的工作算靠谱,有的人觉得听话就是靠谱...)。但我还是那句话,我们做IT的是靠技术吃饭,我们要有一个技术人该有的自信!有能力就是硬道理
我知道在互联网行业,加班是常态,加班没有加班费是常态,加班没有调休是常态,画大饼、精神洗脑压榨劳动力都是常态。但我也时常在想是不是这些变态的状态变成了常态,我们就该去无知无畏,不求回报的付出?我们就该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任人切割?我们就该去习惯并附和所有这些所谓的“常态”?
怎么说呢,还是第一句话所说的,并且我们要始终记住这句话,我们和公司的关系就是雇佣关系,大部分公司为了获取更多的低成本劳动力可能会不停的为这层关系包裹各种糖衣,但一旦有一天需要裁员的时候,无论你谁,你和公司最终还是会回到雇佣关系。那么有没有可能跳出这样的关系呢?肯定有的,比如stormzhang和薄荷科技,共同成长,相互成就。从小职员到公司决策层。但这个不仅需要能力、人品还需要运气。
最后强调雇员与雇主的关系的另一个层含义就是,当有一天你被解雇了那么你应该得到你的一切合法赔偿。应当结清你的所有假期+加班并予以n+1的赔偿。这方面,我已经看到很多人都说了,我就一笔带过了。
后记
从我在大学时代录制下的这个音频《生命的列车》中摘出一段话,送给在这个冬天离职和被离职的各位朋友,也送给我自己:
亲爱的站台上的旅客们,你刚刚走下来的那趟列车已经开远了,让我们祝福它,也祝福那趟列车上所有的旅客。然后默默的转过头来重新招手,赶紧搭上一辆新的列车上路吧。为了下一次更好的离别与相聚,更完美的故事结局上路吧。旅途充满挑战、梦想、希望、离别,就是不能回头。善待你的时间吧,善待时间就是善待你那绚丽多彩的生命。上一趟列车上遇到的人,发生的故事,其中的真假、善恶、美丑。就让它跟随时间的流失,跟随上一趟列车越开越远吧。至于那趟列车上还有你怀念的人,请装在心里。我执着的希望,在我们大家都会到达的那个终点站,我们还会向聚。我始终希望当有天我们坐在摇椅里斜看夕阳,经历自己最后一段时光时。再回首看那些上过的列车,看那些发生过的故事时,在我们眼中将会没有了对与错,只有经历过和还没有经历。
献给那个还在站台上等车的你,在站台上等久了,你也就会忘记在路上的感觉和旅途的愉悦。
最后这段话送给和我一起“乘过车”的所有“旅客”:
在这边,我交到了以往没有交到过的朋友,我交到了好多,可以说是知心的朋友。而且在这,我觉得我过的要快乐很多。我知道总有一天我是会离开,但意料之外是我不知道原来来的这么快,难说再见。 好了,既然难说再见,那就不说了,让我们一起开启新的旅程,相约巅峰。
推荐阅读
系列文章
- 「Do.006」Android实战项目(1)——我想说“开始吧”
- 「Do.007」Android实战项目(2)——使用Github进行版本管理
- 「Do.008」Android实战项目(3)——Git 分支管理模型
- 「Do.009」Android实战项目(4)——AndroidStudio插件推荐(磨刀)
- 「Do.014」Android实战项目(5)—— gradle 配置release与debug环境分离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