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发布新一代数据中心网络“怪兽”,AI流量井喷,抢滩400G
本周,华为在连续发布鲲鹏920芯片,以及搭载鲲鹏920的泰山系列高性能服务器的“爆款”产品之后。又发布了一款新一代数据中心网络交换机的“怪兽”级产品CloudEngine 16800,以满足未来AI时代的数据流量爆发为背景,抢滩400G网络应用市场。
很明显,这款数据中心核心网络“塔尖”的产品迭代,将决定未来5-10年,华为在企业网和数据中心市场的身位。众所周知,华为的网络产品线,一直以来都是其大本营,在华为企业业务成立之初,市场和用户对华为进入企业市场存在众多争议的时候,华为正是通过CloudEngine 12800系列交换机产品的发布,一举奠定了其在企业网市场的竞争优势。凭借在架构、网络虚拟化、高性能、低能耗等方面的独特优势,CE 12800系列交换机开始在互联网数据中心、云数据中心、企业数据中心等场景崭露头角,与思科、新华三(原H3C)、瞻博网络等主流玩家正面交锋。
正是凭借CE 12800,华为敲开了互联网数据中心的大门,以互联网这一需要高并发、高性能为核心应用场景的行业,树立起了华为在数据中心市场的技术能力标杆,从而向更多行业用户辐射。这期间,国内以阿里巴巴、腾讯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陆续在云端发力,而华为主打的“CloudEngine云引擎”系列产品,正契合了这一应用驱动性因素。
随着软件定义网络(SDN),40G/100G、智能化等概念和标准的发展,近年来国内外网络巨头又将博弈拉回到了以技术驱动的赛道,整体市场波澜不惊。
AI流量井喷
近年来,以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AI的应用和数据流量正呈现井喷的态势。
根据IDC的研究显示,到2019年,40%的企业数字化转型项目将使用人工智能服务。到2021年,75%的商业企业应用将使用人工智能,超过50%的消费者将与客户服务机器人互动,超过90%的新工业机器人将借助人工智能。
同样,根据华为GIV(Global Industry Vision)2025预测,企业对AI的采用率将从2015年的16%达到2025年的86%,AI成为企业重塑商业模式、助力决策和提升客户体验的关键推动力。
在未来的10年,企业数据中心面临的严峻挑战依然是带宽和规模,数据流量的主体将是人工智能、5G等新增数据流量。所以,未来人工智能的计算能力,以及AI商业化进程都将受到数据中心网络性能的影响。
华为指出,AI时代数据中心面临三方面的挑战,第一传统以太网丢包率0.1%,AI算力只能发挥50%;未来五年,数字洪水增长20倍,现有100G网络无法支撑;计算、存储、网络深度融合,人工定位网络问题需数小时。
从昇腾系列AI芯片的发布,不难看出华为已经在深度布局人工智能市场。CloudEngine 16800也正是搭载了AI芯片昇腾310,再一次成为了华为进军AI时代的先锋。
抢滩400G
相比于布局未来广阔的人工智能市场,眼下抢滩400G的技术赛道,对华为而言更加紧迫。在2017年底,IEEE 802.3以太网工作组正式批准了400G以太网标准。这无疑给略显沉寂的网络市场,注入了强心剂。在2018年,瞻博网络、思科、Arista先后发布了针对400G的交换机和光模块。
根据Dell'Oro预测,400G市场将会快速增长,到2019年将达到15亿美元,到2020年将增长一倍以上。别无选择,玩家们必须要在2019年的产品组合中拥有400G数据中心交换机。
从销售角度看,瞻博网络、思科、Arista推出的400G交换机产品,几乎在同一时期进入市场,并表示商用时间都在2019年。可能是出于当前400G成本的考量,几家都未考虑高密度的模块化数据中心核心交换机产品,基本都是1RU-4RU的产品。比如思科的Nexus 3408-S交换机具有4RU,8插槽,提供100G或400G线卡扩展模块扩展,提供32个400G端口。
华为的CloudEngine 16800单槽位就做到了48端口400G线卡,整机提供768端口的400G交换容量。
华为也在发布期间,提到了全面升级其硬件正交架构,并突破超高速信号传输、散热、高效供电等多项技术难题后,做到了高密的400G线卡。这符合华为一贯的技术产品演进策略,并且目前华为依靠技术上的革新,暂时保持了业界在数据中心网络高密度和交换能力的领先优势。
结语
华为CloudEngine 16800的发布,无疑也会加快思科、瞻博网络和Arista等网络设备供应商在更高密和性能产品的发展进度。对于用户而言,也能够在更短时间,以更低成本获得满足超大规模数据中心网络的更具性价比的产品选择。
虽然作为业界首款主打AI应用的网络设备,华为率先嗅到了即将到来的AI流量井喷趋势。但不得不提的是,与CloudEngine 12800系列交换机满足云计算场景需求不同,CloudEngine 16800所面向的应用场景更加广阔,但却缺少主行业的突破口。CloudEngine 16800可能首先要在具有大规模人工智能应用的行业场景中,树立起流量担当的标杆,从而为华为普惠AI基础设施打下坚实基础。而这也同样是摆在其他设备供应商面前的首要问题。
此外,华为并未透露CloudEngine 16800的具体商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