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科大讯飞刘庆峰:人工智能应当进入规模化应用

编辑:三石

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人工智能连续第三年写入总理政府工作报告,并且首次提出“智能+”,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另外,报告还指出,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技术支撑能力。

可见,作为国家战略的人工智能正在作为基础设施,逐渐与产业融合,加速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

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已经连续数年在全国人大代表提案中提出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的建议。

人大代表、科大讯飞刘庆峰:人工智能应当进入规模化应用

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

今年,关于人工智能行业,刘庆峰提出建议:

落实人工智能国家战略,必须人才先行,打造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才矩阵”,形成基础能力人才、源头创新人才、产业研发人才、应用开发人才、实用技能人才等多类型人才并重并用的局面。

3月6日晚,科大讯飞举办产品品鉴会。期间,刘庆峰接受了数十家媒体采访,就人工智能的市场发展、立法、人文关怀、教育、医疗以及人才等诸多方面,对人工智能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

记者:关于人工智能方面的立法,你认为还有多远?

刘庆峰:我自己认为我们现在提出来的人工智能立法,主要是说的是关于人工智能产业和技术进步过程中的相关法律。包括了个人隐私法和数据安全法,我认为就是人工智能立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另外人工智能立法下一步非常重要,在各个行业应用中,我认为要专门要有保障。你比如说人工智能如果用在安全里面,比如说我们的交通,用在无人驾驶汽车,一定要有相关的跟交通法规相对应的人工智能应用的测试方法和达到应用的基本标准人工智能用在医疗,现在是说人机耦合,科大讯飞的智医助理已经规模化应用在一线的县城和市区。比如安徽四县一区规模化使用,迅速提高了一线的医生的诊疗水平。但是这是用人机耦合方式,如果说用人工智能自动看病。一定要立法,不光要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现在看来因为是唯一通过的,还要再有一个非常严谨的审核过程。所以我觉得未来就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要最大的问题,是他在这些领域应用应该达到什么样的基本门槛。

第二,达到最基本门槛之后,用什么样的方法去测试?以保障人工智能在深刻改变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的时候,对社会是安全的。然后对于普通的不了解人工智能的老百姓和行业用户,它是有非常清晰的方法去测试的。否则的话你就算立法也很难落地。我觉得这是非常关键的任务。

记者:目前人工智能市场的泡沫巨大,媒体吹捧市场过热,然后市面上也有很多公司打的自己是人工智能的旗号,然后骗融资,甚至说超过九成的公司都是这样!你对于这样的观点怎么看中国人工市场,人工智能市场的泡沫真的很大?

刘庆峰:我认为说九成都是泡沫,这个数据肯定是过于严重了,没这么重。但泡沫肯定是存在。那么我认为2019年对人工智能来说,应该是产业化规模应用落地的机会比以前更大!如果人工智能只是玩概念,去融资,没有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应用和明确的商业模式。我认为2019年基本上很难再获得融,可能就会退出。但是事实上是在过去几年之中,在国家出台人工智能的新一代人工智能规划之前,就有像科大讯飞等很多公司在做人工智能。所以2019年是人工智能价值兑现的一年。规模化应用落地从2019年开始,我们会在越来越多的领域看到人工智能的成功应用案例。智医助理,我们在安徽的四县一区,每天1.6万条诊断意见,明确看到它如何帮助一线的乡镇医生把他的诊疗水平提升的,每天都有大量例子出来。我认为说什么叫叫人工智能的应用变现?规模化的应用、规模化的落地?核心就是第一,你能有非常清晰的看得见摸得着的成功案例。第二不仅是成功案例,是能用统计数据说明人工智能应用的成效。这才是人工智能应用的价值。我们15年底发布会上,我们说当时在业界第一个推出来听见系统,是直接拿这个听见系统跟北京三个数据公司的五个资深速记员去现场PK,最后我们的听见系统超过了速记员的正确率。用这种数据说明你的技术成效。

所以我们一直强调说人工智能的应用是硬道理。2019年开始大家会越来越多看到什么叫应用是硬道理。我手里的录音笔,这个录音笔跟原来录音笔最大的不同什么?中间有两个重要的麦克风,远场试音,如果是混响比较大的会议场合中,它有六个麦克风。这是我们专门设计的,又有专利。所以这个录音笔可以做到什么?针对我们两人谈话的场景、针对会议场景、针对演讲记录以及甚至音乐会,它有不同的模式,以确保最好的麦克风阵列可以给你发挥作用,远超原来的录音音质。但更重要什么?我说的所有话,如果大家采访马上在现场就变成了所有的文字就出来了,而且同步翻译出来,你去采访老外也没问题了。那这样的东西我认为很快在老百姓或者在我们的记者群里面,我相信它会流行起来。因为真的非常方便。而且最重要是我们录了大量的东西以后,你很容易检索。我觉得这就是大家能看得见的。

就业是民生的根本、创业是就业的源泉。那么在这个中间,我们今年两会还提了一些建议。这个建议主要还是站在企业的角度来说。现在其实大家都在说要减免税负,降低我们的比例。但还有一个就是交税的时点上我们提了几条具体建议。比如我们有一部分企业,比如说他的业务合同,人工智能很多应用是应用系统,这个应用系统你跟业务单位签完合同之后,有一个安装部署和实施的进度。按照财务会计准则,你要按照工程的进度来确认当期收入。而客户付款他不是按照工程进度严格对应的,可能先付一笔预付款,最后验收完再付钱。但是我们的工作已经完成,他要按照这个工作完成进度来确认收入。而这时候只要你按照进度确认收入,你马上就要交税。所以使得我们很多的科技创业企业在做这种新的应用探索的时候,他还没有获得商业上的现金销售回来,他就要先交税。其实使得企业的资金出现非常大的困难。所以我觉得这些方面就不光是我们说,从整体意义上说税负要进一步减轻,在交税的时间节点上,还应该更好地支持大家去创新和创业。所以这方面我们提了专门的意见和建议。

记者:您在两会建议中提到让残障人士能听会说,我想问一下我们讯飞在这个领域有没有具体的应用?然后您也提到说让科技有温度,想请问您觉得人工让人工智能有温度还有多远?

刘庆峰:其实科大讯飞在上市之前,创业的第一天,我们就有社会公益。上市之后每年都要有社会公益报告。那么三年前我们就正式提出来人工智能的社会公益,我们叫A.I.公益。那么其中专门有一个公益叫做三声有幸,这个声是声音的声。那么这里面就包括了对于盲人的支持、对于听障朋友的支持,包括大家都知道的千手观音、邰丽华他们的残疾人艺术团,我们也有技术产品都提供给他们了。前天还有一个中国对于以罕见遗传病非常有名的一个社会公益机构,发起人给我打电话说十几年前就看到了他周围有朋友是个盲人,结果用讯飞的语音合成,它可以上网听所有内容。所以我们说让盲人朋友能够听得见文字。让聋人朋友能够看得见声音。语音识别,把声音变成文字,才能看得见;语音合成,把文字变成声音,让他能听得见这些,其实已经有很多应用在推广了。包括有第三方的创业者是一个盲人,他用我们这东西还开发的产品形成了一个社会生态。我觉得这里面的应用受越来越多,我们会进一步加大这方面研发。而且我们也希望未来跟合作伙伴一道,对于这些辅助行走这些方面的一些人工智能的辅助设备也能够加大研发。总之今天的人工智能确实可以使得社会上原来我们想关照的弱势群体,因为我们的资源投入和志愿者总归没有那么多,没有全天候,现在人工智能可以做到更低成本、更广的广度、然后更贴身的更高效的这种服务来帮助到这些弱势群体,我们也会持续不停地这样做,也呼吁社会各界多用这些技术来帮助这些特殊群体。

那么说到人工智能的温度,有几个方面,一个方面就表现出有温度,比如说我们人工智能记者助理小白已经上岗了。去年我们在中央电视台节目《创新中国》中,在全球用人工智能配音首次重现了李易老师的声音,这些就已经让社会变得很有温度了。那么人工智能自己的所谓温度,就是说他的情感现在有没有?我觉得人工智能具备自我觉醒的情感,至少目前的技术路线还没有看到。但是我们可以用算法让人工智能判断情感,情感计算的方法已经在研究了!包括用在呼叫中心中听到你是不是有违规用语,是不是有异常情绪?在各种服务窗口中使我们有更好的表达?这些都是可以做到的。所以我想人工智能在下一个阶段能够如果真的像水和电一样建设一个美好世界,它一定是要有情感的。这个情感是我们现在赋予它的。那么他自己修改程序,自己做出来那种有情感的这样一种表现的话,我觉得从现在的路线上看还是有很远的距离,现在还不好预测。

记者:落实人工智能国家战略,必须人才先行,打造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才矩阵。讯飞立足安徽面向全国,如何为安徽培育和引入更多人工智能源头创新人才?

刘庆峰:我们本来就从科大孵化出来的,中国科技大学是我们的人才大本营,所以我们本身留住很多的优秀毕业生就是对安徽的贡献。

我们去年我们大约招了几百名应届毕业生。这是我们从十万份985、211毕业生的简历中选了1万个同学面试,然后从这1万人里面选拔出来的,这些人留在了安徽就是安徽人才的贡献。

另外我们也有非常高兴的事,比如连续两年MIT评选的35岁以下的科学家。我们的魏思和刘聪连续获得这个奖项,这也是我们留下了国际最顶尖人才的证明。甚至包括原来微软研究院的副院长李世鹏,他培养了四位35岁以下地顶尖科学家,还是中国科技大学历史上唯一一个本科和研究生都拿最高奖学金的,他现在也在科大讯飞。

其实我们引进了很多这样的人,但是人工智能不光是这种源头技术创新人才的培养,人工智能的应用人才培养也非常关键。我们在安徽承建了一所大学,叫安徽信息工程学院,然后用我们的理念来进行教学体系的设计。现在有两届学生已经毕业了,两届学生的就业率在安徽省都是前三名。

我觉得未来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一定要有一批在一线懂人工智能的专业人士,能够用好人工智能,如果这样的人才基数不跟上,我们的人工智能还是很难落地。所以现在就要开始做这些事情。

记者:未来的人工智能会对教育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带来什么样的机遇?之前有位教育部的副部长说过,未来教师的职业定位会发生一种革命性的变化,您怎样理解?

刘庆峰首先,人工智能是替代不了教师。很多工作能被人工智能替代,但教师替代率只有百分之零点几,因为教育的本质,就是把专门的特定知识忘记之后还留下来的,那才是教育的本质。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人工智能可以教孩子们的具体知识,但是价值观的传承,做人的道理以及启发性思维、创意灵感等,都是老师才能做到的。这个人工智能是不会替代的。

只不过以后教师的工作特点和发力点可能会变化。我们今天的以知识传授灌输为主的方式,必须要发生重大的变革才可以,这也是符合人类社会进步要求的。甚至我们现在本身就应该研究未来人工智能时代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关键问题是如何融会贯通、如何进行创意和灵感的设计等。

教育是一个全局性的工程,很多时候社会到涉及到整个社会的基本的这个变化,不是一个企业能完全做到的。我们直接能做的就是在现有的教育框架体系下,人工智能做的一些事情第一,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毫无疑问的。使得我们偏远地区的老师孩子能够享受到更好的教学。例如我们的智慧教育产品可以示范英文发音,可能读的比老师可能还准,你读完它会给你评价,告诉你错在什么地方。第二件是推动教育面向未来,个性化教学用人工智能不仅是语音,我们还有很好的OCR手写识别技术。我们承担了中国科技部第一个人工智能重大专项,叫类人答题机器人,分析知识点的习得顺序。我们可以通过判断、分析孩子知识点的学习情况和顺序,可以对这个孩子给他分发最适合于他的训练和学习的内容,节省大量无效重复学习时间。

例如我去了李克强总理的母校合肥八中,学生下午做完的训练,晚上人工智能跟老师协同一起批改完。然后人工智能自动分析孩子的情况,推荐出每个孩子的第二天训练的内容,每个孩子拿到手的内容都不一样。这样不仅能够节省学习时间,还能降低学生的焦虑情绪,提升学习兴趣。我觉得人工智能可以让老师的课堂教学进度,以及教学内容的重点变得更加清晰。这个我觉得才是真正的未来教育最需要做到得真正的因材施教。所以我觉得这件事情如果讯飞能够做成,哪怕一分钱不挣,那我们科大讯飞的存在对中国都是非常有意义的,而且这些产业将来我们可以向全世界推广。

我们也特别希望能够跟教育部去沟通人工智能时代的教师,如何更好地去培养,人工智能时代的教材体系如何设计。所以我们作为唯一的企业跟北京师范大学联合承担了中国唯一的教育大数据专项。共同承担了中国的2011协同创新的工程,叫做基础教育质量评价的实验室,去评价我们的基础教育质量,评价完知道怎么样针对问题去解决。这个也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