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钱狂奔难以为继 乐视体育裁员瘦身
刘佳
短短两年就成长为“独角兽”的乐视体育开始裁员了。
12月6日,一位乐视体育内部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透露,乐视体育员工总数在1000人左右,此次整体的优化幅度在10%左右,不同部门不尽相同,具体优化比例根据各业务的实际经营情况而定。
不只体育,包括电视、手机、视频等多条乐视业务线近日在组织架构、价格方面也相应作出调整。而这背后,是乐视烧钱追求规模扩张,到资金、组织能力未跟上,所做出的一系列战略节奏调整。
人员优化幅度10%
乐视裁员早已有迹可循。
今年11月初,乐视深陷欠款风波,乐视董事长贾跃亭在内部信中反思生态扩张过快,导致组织与资金面临极大挑战,称七大生态将告别烧钱扩张,聚焦现有生态。
当时贾跃亭称,公司今年新增超过5000名员工,人员扩张速度业界罕见,当管理能力没有跟上的时候,随之出现了“大公司病”苗头甚至一些人浮于事及组织效能不高等问题。
在人员优化的背后,反映出的是乐视战略节奏的调整以及资金链紧张,正在影响到乐视多条业务线,乐视体育也不例外。
今年3月底,乐视体育宣布获得B轮融资80亿元,估值达到215亿元,较A轮融资增长了6.5倍。与此同时,乐视体育围绕“赛事运营+内容平台+智能化+增值服务”四大业务板块处于烧钱扩张的阶段。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在乐视体育的布局中,包括了视频内容平台乐视体育、章鱼TV、海量体育赛事版权、体育彩票章鱼彩票、体育大数据搜达足球、乐视体育经纪公司等业务。
在成本居高不下的体育赛事版权内容方面,公开资料显示,2015年,乐视体育斥资超2亿美元获得香港英超3年独家转播权;以1.1亿美元买下2017~2020年亚足联旗下所有赛事在中国大陆地区的全媒体版权;2016年,乐视体育以27亿元购得中超联赛2016和2017两个赛季的独家新媒体转播版权;9月宣布获得NBA未来5个赛季(2016~2021赛季)在港澳地区的版权。
第一财经记者通过梳理发现,从上市公司到非上市子生态,以乐视网为圆心,数以百计的关联公司形成了一个烧钱的迷局。上市公司资金一部分以债权的形式流向关联公司,反哺其他子生态的扩张,另一部分则是股权投资的形式。汽车、手机、体育等非上市公司板块近几年的狂奔,成为扩张烧钱的主角。
通过关联交易,乐视网也为上市公司以外的乐视子生态业务输送了大量资金。2015年年报显示,通过货物、版权采购等方式,乐视网与十余家关联方共发生关联交易27.1亿元,同比增加30倍以上。其中,与乐视体育、乐视影业也分别达到2.9亿元、2.58亿元。此外,乐视网还以预付账款、应收账款等形式,与乐视体育等多家关联方之间,形成了约5.7亿元的应收款项。
精细化运营
乐视体育此前“赛事运营+内容平台+智能化+互联网应用服务”的模式,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凸显增长乏力。12月5日,乐视体育召开管理层扩大会议,宣布成立新媒体及线上事业群、线下商业事业群和体育消费业务事业群。乐视体育希望告别此前的烧钱扩张,进入精细化运营和追求正向盈利。
“乐视体育生态1.0版本还是以乐视为核心,即围绕着我们的媒体优势来构建生态,其他几块业务要么是为媒体服务,要么是以媒体为基础,没有完整触达最广泛的体育消费人群;而乐视体育生态的2.0版本,是真正的以体育为核心,基于体育消费人群的入口来构建生态,提供服务。”乐视体育创始人兼CEO雷振剑表示。
不只是乐视体育,“精细化运营”已经成为乐视子公司接下来共同的“关键词”。
按照乐视此前的说法,乐视要进入生态战略第二阶段:从此前的以烧钱来扩张用户规模,转向以经营为导向、聚焦现有生态和区域市场、高质量和可持续增长。
调整过后,乐视体育每个业务单元都成为一个独立的经营主体,制定合理的P&L(损益),严格执行KPI考核。其业务负责人既拥有相应的经营权利,也要承担相关的业绩指标。
与此同时,乐视体育COO于航将加强在财务、运营、行政等方面管理职责,为各业务单元提供支撑。
与乐视体育类似,乐视移动总裁冯幸此前表示,对乐视移动人员和组织架构调整,其中包括手机业务线将成为P&L经营责任主体,并提出各级组织和员工要提升工作效率,有经营意识,强化成本管控,确保生态经营性现金流转正并快速增长。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部分乐视投资者对乐视的未来依然难做判断,在残酷的资本现实和贾跃亭的梦想之间,究竟谁跑得更快,仍需时间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