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乐冰:迈向智能制造 福耀玻璃开启上云之旅

传统制造商的危机与挑战

众所周知,汽车制造业的产业链非常长,一辆汽车在研发过程中可能涉及到成千上万的汽车零部件以及几千家汽车零部件制造商,这几千家制造商协同研发又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往往需要两年以上的时间,漫长的研发周期意味着巨大的研发成本。

而在互联网时代速度意味着一切,尤其是随着新能源技术和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一些互联网企业也加入到汽车制造领域,互联网跨界者的新思维使他们无法忍受传统式的漫长研发周期,因此,如何运用新技术缩短研发周期是摆在福耀这样的传统制造商面前的巨大危机和挑战。

夏乐冰:迈向智能制造 福耀玻璃开启上云之旅

福耀玻璃工业集团副总裁及首席信息官夏乐冰

以云计算为突破口 解决智能化转型痛点

早在2015年福耀玻璃董事长曹德旺先生就提出要把工业4.0落户在福耀,随后福耀成为中国智造的第一批示范企业。2017年下半年,福耀终于找到了突破口,那就是通过IT上云解决企业当前面临的瓶颈。夏乐冰先生介绍,福耀玻璃作为制造业企业,对大数据、AI、云计算、微服务、DevOps敏捷化开发等方面的技术都十分关注,然而因为制造业技术人才储备不足,福耀玻璃在智能化转型的路上存在诸多痛点,也期望这些新技术能够帮助福耀将现存的这些痛点逐一解决。

经过慎重的选型,福耀玻璃最终选择了IBM Cloud Private,理由有四个方面:

首先,IBM整个云平台都是基于开源的,开放度这一点让人惊讶;

其次,福耀在进行云服务选型时,期望能跟云供应商一同成长,期望这个云平台在业界有着强大的能力,能够不断添加新的技术,从前瞻性的角度来看福耀对IBM架构更加认同,不需要一直去关注这些前沿技术,只要跟着平台成长就可以将新技术为自己所用;

再次,在数据安全方面,看中IBM私有云平台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值得信赖;

最后,福耀原有的系统比较分散,在集成时十分困难,缺乏一个管理平台或者平台型的工具,IBM的私有云平台恰好具备这样的能力。

工业4.0包含三项集成——企业间的横向集成、生产流程的纵向集成以及贯穿整个价值链的端到端集成。夏乐冰介绍,此前福耀玻璃用企业服务总线ESB做纵向集成,用Portal做横向的竞争,用业务流程管理BPM把所有的异构系统进行跨系统、跨组织的端到端集成,这三项集成均由IBM的软件实现,在这样的基础之上,把整体基础架构迁移到IBM私有云平台,更加水到渠成。

谈到此次合作,IBM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云计算业务总经理张永健表示:福耀玻璃选择IBM,是因其与IBM的策略相吻合:一方面是数据,福耀玻璃作为传统的制造业公司,其数据量相当庞大,数据挖掘是一大难题,IBM的人工智能和数据分析能够帮助福耀实现数据的价值,并且不影响数据对福耀的归属;另一方面,福耀前期建设的几个大工厂一直在寻求如何在一个平台上进行整合,也就是如何在旧的环境和新的应用之间做整合,这与IBM Cloud Private不谋而合;如何让客户花了重金的核心架构继续应用,在原生云产生的应用做快速的交付,正是传统工业数字化创新成功的典型案例。

夏乐冰:迈向智能制造 福耀玻璃开启上云之旅

IBM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云计算业务总经理张永健

基于云的全球化协同 让福耀更具竞争力

夏乐冰表示:“IBM的云平台能够把我们关注的这些技术能力集成在一个统一的框架之下,极大地降低了传统上的实施痛点,我们只需要运用好底层的基础技术能力,在PaaS层开发福耀自身的业务系统,让我们能够更快、更好地实现企业的目标,将福耀玻璃的信息化提升到新的高度,尽快迈向智能制造,让福耀能够专注做好一块玻璃,从而让这块玻璃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

借助IBM云,福耀玻璃建立了能够跟客户相互协同的研发环境,使得基于同一环境的三维数模场景下,与客户、合作伙伴以及相关联的零部件企业都可以在上面进行协作,包括工程变更及可视化修改等,在同一架构上快速协作,改变了传统的沟通模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此外,福耀玻璃还在企业内部构建了端到端的智能协同平台,将不同时期、异构的数十个IT系统全部集成起来,进行数据整合利用,在统一视图的环境下调配整个集团的资源,在大幅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大大降低了成本。夏乐冰表示,福耀玻璃通过智能协同平台,拥有了时刻在线的能力,能够满足客户各种各样的需求,已经将一块玻璃的研发周期控制在六个月甚至是两个月以内,这使福耀更具竞争力。

福耀玻璃将研发及三维设计工具率先部署在IBM云PaaS层的容器上,从研发、设计到工艺,包含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在内,都已全部部署在IBM私有云上。在BI和商业智能领域,以及福耀之前就在用的IBM的SOA架构、企业服务总线ESB、业务流程管理BPM、主数据管理MDM等等都已全部上云。在PaaS层,福耀将硬件系统实现虚拟化管理,全部转成云的架构,实现云化。同时,福耀正在进行微服务应用方面的尝试,将原有的MIS系统重新用微服务的方式去实现。夏乐冰介绍到,接下来福耀将从研发开始,到工艺、制造、交付、服务,再到整个的产品生命周期管理,也将全部上云。此外,福耀玻璃正在对传统业务进行逐步改造,如已有的ERP系统这类比较重的应用,正在进行逐步改造的分阶段上云。

上云难 做出上云的决定更难

“其实,做出上云的决定是很难的,很多软件要重构,也许意味着前期的投资就要打水漂了。福耀高层在内部讨论时也有很多的意见和担忧,纠结的原因在哪呢?如果在旧的系统上去投资,也只能勉强凑合两到三年,注定被淘汰;另一方面,很多系统都是刚刚上线,一下子转到云上,原来的架构会不支持。”夏乐冰坦诚道:“所以我们并不是一步上云,而是先把能转的系统转到云上,新的业务系统在云端用新的技术来开发,传统的业务分级分步的转到云端,原则上我们不会再对传统的技术进行投资了。”他表示,对于传统的业务,采用微服务的架构进行改善,通过一些数据接口把传统的技术和应用利用起来,将来的业务能够在微服务上进行共享和复用的,这种投资才不会造成浪费。

福耀玻璃的生产基地遍布国内16个省市及全球9个国家,作为国际化公司,由于每个海外市场的政策不同,会计系统或税务法规也都不同,因此每个国家的生产基地都要投资建设IT系统。福耀此前的做法是利用本地化人才独立部署一套本地化的系统,但这种做法建设周期往往在一年以上,十分漫长。另外,由于制造行业IT人才匮乏,整个集团的IT力量无法实现共享,各个国家的IT系统往往是异构的,ERP等系统完全不同,实施的效果和质量也不尽如人意。现在,随着整个集团业务的逐步上云,福耀玻璃正在基于同一标准、统一流程地运用IBM云平台去构建全球化、可视化的应用系统,将国内成熟的管理流程和工艺流程统一部署到云端,这样在进行海外扩展时IT能力始终处于就绪状态,可以让IT像水电一样即插即用,只需要进行一些IT培训就能有效支撑集团在海外的业务扩展。此外,福耀将基于云平台建立全球统一的设计研发中心,将分散在世界各地的人才集中利用起来,服务全球的工厂,保守估计可节约50%以上的人力成本。

云计算为福耀实现智能制造创造价值

谈及云平台架构与传统架构的区别,夏乐冰举了个端到端竞价流程的例子。福耀所有的玻璃都要经过投标,客户关注玻璃的成本、质量以及订单在工厂的执行状况,如订单的时间安排、在什么机器上生产、做了哪些质量控制,交付时间是否能满足要求,因为客户担心一旦一个零部件没有及时供应,整个生产线都要停下来。传统方式下,由于系统是封闭的,客户看不到这些信息,但是上云后只要把云端的API接口开放给客户,就能让客户看到订单的执行情况,随时了解订单状态,这是云的能力的一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