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高知游民”,为什么大家更倾向做程序员?
临近毕业季,除了被毕业论文折磨的焦头烂额,对于未来的规划和选择好像更加撕心裂肺。不被主流焦虑情绪所影响,想要挣脱现实的恐慌,于是乎“高知游民”这类新兴群体便孕育而生。
那么“高知游民”的专属标签是什么:仗着自己学历不错,毕业后就不肯好好找工作,大公司进不去,小公司不想去,干脆去考研读博考公务员,一次不过就再来一次。坚信自己值得更好的,成功浪费了一年又一年。
所谓“高知”在学历上绝对优秀和抢镜,但是对未来的发展方向缺乏明确的目标,学习深造更多的是为了逃避现实竞争的压力。随着互联网行业的飞速发展,企业对于IT技术人才的需求量与日俱增。比起一纸文凭,以95后为代表的“互联网新生代”更倾向在大学毕业以后掌握一门可行性强的应用技术。“学以致用”而不是为了养家糊口被动学习。
有人说程序员是吃青春饭的职业——中国 IT 行业起步于九十年代,第一批程序员到现在可能也就四十多岁,并且很多已经转岗了,这导致了目前公司里 40几岁的程序员寥寥无几。但其实小编看来,年龄大了照样可以做编程,并且程序员的编程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随之增加。时代不会淘汰年迈的程序员,但是绝对会淘汰技术停滞不前的程序员。
有人说做程序员是个体力活——国内互联网公司工作节奏快、加班是常态,导致了程序员这种脑力劳动者,变相演化成体力劳动者。熬夜敲代码、做程序,没有十足的精力和充沛的体力确实难以支撑。
那么你为什么还想做程序员?
热爱与梦想——有些事情不是因为有希望才坚持,而是因为坚持了才有希望。学习编程亦是如此,入门、进阶、高手……每一阶段的成长自己都是亲历者,更有感触。
成就作品时的满足感——当项目得到了认可,当梦想得到了实现,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满满的成就感或许就是大家坚持的动力。
都说一线城市安放不了肉身,三四线城市满足不了灵魂,以高薪著称的程序员能让我们在大城市里活得更加体面和自信。毕竟唯有痛出来的华丽,才能颠倒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