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世界和中国将继续拥抱太空
来源企鹅号:历史外刊
各位父老乡亲兄弟姐妹们:
欢迎来到我的大鱼号~我会每天给大家推送各种优秀的文章。您对文章有什么看法和意见,可以在文章的下面任意评论和吐槽!
人从未比在太空行走时显得更为渺小,或更为伟大
语宙
+
请继续加油,人类!
2018年对于航天来说,太让人期待。
这一年,NASA的探测器将再次抵达火星和水星,并第一次飞向太阳;这一年,商业航天公司依旧雄心勃勃,他们酝酿的许多试飞计划,即将登场接受考验。
商业航天公司是否能实现载人飞行?火星上是否还有新的秘密?我们会找到更多的“第二地球”?这些问题的答案,也许就在2018年一一揭晓。
现在,让我们翘首以待,看一看2018年会有什么惊喜!
2018年,这些公司将会推出一些新玩意儿!
SpaceX公司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2017年12月21日宣布,在首次飞行被推迟五年之后,重型猎鹰火箭终于将搭载着他的私人坐骑—一辆午夜红版本的特斯拉Roadster,于2018年1月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基地升空。据说,马斯克计划让特斯拉跑车在火星椭圆轨道飞行十亿年,而且将重复播放1969年阿波罗11号第一次登月时大卫·鲍伊发行的《Space Oddity》一曲。
此外,SpaceX还计划进行“龙”飞船的实验。这是一种可以载人的太空飞船,马斯克计划今年4月进行一次不载人试飞,随后将于8月进行首次载人试飞。
波音公司在商业航天的野心从来不输给任何人。在拿到NASA的合同之后,波音正抓紧推进载人飞船CST-100项目。由于技术问题,原本计划在2018年2月进行的一次载人飞行被推迟,该计划是将1名美国航天员和1名波音公司的试飞员送上国际空间站。按照波音新的年度计划,波音将能在2018年12月进行CST-100的第一次试飞,或者说是“经过认证的”飞行,目的地仍是国际空间站。
美国火箭实验室,目前仍在测试其实验性火箭“电子”(Electron),目标是将小型卫星送入轨道。2017年5月份,“Electron”火箭 已经有一次试飞,但没有进入轨道。现在,公司计划在2018年初再次推出,如果顺利,火箭实验室可能不再进行试飞,而是直奔商业飞行,并且计划在网上直播这个任务。
蓝色起源在2017年底推出了另一款新产品Shepard - a火箭,该火箭的设计宗旨是将付费用户带到太空体验几分钟的失重状态。测试应该会持续到2018年,并且测试飞行员将在火箭上进行载人飞行测试。
维珍银河将很快开始对其太空飞机VSS Unity进行动力测试,这也旨在为乘客提供太空中短暂失重的体验。不过,该公司的开发进度一直进展缓慢。维珍银河公司上一次进行的动力测试以失败告终: 一名试飞员遇难,飞船被摧毁。但其一直摩拳擦掌,2018年也许就是这关键的一年。
维珍银河的子公司维珍轨道公司也有新一年的宏伟计划。该公司一直在研发一种火箭发射器,这种火箭发射器的目标是将小型卫星送入轨道。据维珍轨道公司的副总裁说,火箭的第一次试飞可能在2018年初进行。
2018年,人类将继续探索这些星球!
类地行星
2018年NASA的下一颗行星探测器“苔丝”(TESS)将会升空,就像当年的开普勒探测器一样,苔丝将在遥远的恒星之间探险,在整个夜空中研究星星,扩展开普勒有限的搜索范围。苔丝远航的目的是找到最接近地球生存环境的系外行星,如果她能够成功,也许人类就有了第二个家乡。
火星
“洞察号”火星探测器被计划在5月5日左右发射,然后在7个月后的11月26日登陆火星——这将是地球派往火星的最新“访客”。该探测器设计目的是在火星表面着陆,研究火星的内部构造,并计算出数十亿年前宇宙是如何形成的。对了,按照之前的规划,2018年中国也可能会进行第一次火星探测。
太阳
“帕克”太阳能探测器计划于2018年7月31日至8月19日之间的某个时间发射。太阳半径约70万千米,帕克太阳探测器离太阳最近的时候只有约600万千米,相当于八个半太阳半径,将成为史上离太阳最近运行的人造物体。因为太阳的外层大气(日冕)并没有明确的外边界,所以八个半太阳半径的距离完全可以说是在日冕之中并接近太阳表面(光球)了,就像该任务的口号说的那样——“触摸太阳”。帕克的使命是研究“太阳风”的起源。
水星
欧洲空间局将与日本合作,在2018年10月发射一颗水星探测器。这一探测器分为两个部分:水星磁场轨道飞行器,大约相当于一辆紧凑型的小轿车大小,主要探测水星的磁场和大气;水星轨道飞行器将贴近水星的轨道运行,侧重对水星地形和物质构成的探测。如果发射时间顺利,探测器将于2025年左右抵达水星附近。
2018年,中国航天也有大期待!
嫦娥奔月或将加速
根据中国探月计划,今年将发射嫦娥四号、嫦娥五号以及地月通信的中继星。其中嫦娥四号将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登陆;而嫦娥五号将实现我国首次在月球表面自动采样、首次从月面起飞、首次在月球轨道上实现无人对接、首次背着月球样本飞回地球的成就,这些都将是中国航天的巨大突破。
快舟系列或有新期待
据媒体报道,我国超大直径固体火箭发动机计划于2018年初点火验证关键技术,2018年二季度进行全尺寸验证试验。该发动机直径超过4米,刷新了此前由美国保持的3.7米世界纪录。如果顺利的话,超大直径大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问世后,不仅能将快舟系列火箭近地轨道运载能力由1吨级提高至20吨级,还能把发射成本降至新低。
民企航天也许将迎来井喷增长
据一些消息透露,目前至少有两家民营企业即将推出自己的运载火箭产品,这或许意味着中国也将诞生自己的SpaceX。资料显示,这两家公司均计划在2018年完成实验并进行商业发射,它们不约而同的把主攻方向定在低轨道卫星市场。不管怎么说,如果民营企业的活力被激活了,中国航天的进步会更令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