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行IPO遭遇急刹车 案件审理结果或影响其他品牌
来源:南方都市报
“共享单车第一股”IPO急刹车
永安行涉专利诉讼暂缓路演,案件审理结果或影响其他品牌共享单车
有望成为“共享单车上市第一股”的永安行IPO之路再生波折,因为4月18日,“千人计划”学者、江苏先联创始人顾泰来对永安行提出专利诉讼,原定昨日举行的网上公开路演暂缓举行。
永安行3年来第二次冲击IPO又要夭折了吗?南都记者拨打永安行董秘电话咨询,其表示董秘董萍正在出差,需要发送邮件到企业邮箱寻求回复,邮件发出后截至发稿期南都记者尚未收到回复。
0.05%营收:尴尬的“第一股”帽子
实际上,永安行借着“共享单车”的东风再度冲击IPO,而其上市主体与“共享单车”关系并不大。从招股说明书可以看到,永安行通过共享单车收入36万元,占其整体营收0 。05%,平均到每台车仅有7元收入。
实际上,永安行也并不将其当作业务重点,其此次IPO募资的5.9亿资金中,有5亿用于“补充公共自行车系统建设”,反而没提到共享单车,其在招股说明书甚至提到对共享单车的担忧:“经营模式探索不成功、投资商业环境的变化不排除共享单车发展停滞。”
实际上,现在公共自行车分为有桩及无桩两种,有桩的主要以政府为主导建设的城市自行车,无桩则是以摩拜、ofo为代表的随停随骑的共享单车,成立于2010年的永安行是前一个传统市场的佼佼者,毛利率达到30%以上,已经实现盈利。
那为什么非得提占0.05%营收的“共享单车”呢?招股说明书透露了其中的想法:“有桩公共自行车市场化增值服务很难,主要依赖于政府支持。”有资本领域人士告诉南都记者:“公共自行车更多是一个2B业务,相对稳定但增长空间不明显,而共享单车正在风口上,可以给资本市场更多的想象空间,所以永安行必须顶着这个‘帽子’引起资本注意,这也是其被证监会批准能引起舆论注意的原因。”
但这个“帽子”却意外变成了紧锁的“金箍圈”。4月18日,顾泰来对永安行提出专利诉讼,其专利名称为:“无固定取还点的自行车租赁运营系统及其方法”,这也是目前共享单车的主要方法论。
这让永安行措手不及。两天内连发了两个公告,在前天的公告中,其表示:“鉴于涉诉专利对应的业务对本公司整体营业收入的贡献极低,2016年占比不到1%,因此,该诉讼所涉业务对公司经营活动不构成重大不利影响。”但此时“脱帽”有些为时过晚,永安行还是在昨天宣布暂缓IPO网上路演。
专利案结果或对摩拜、ofo有影响
在前天的公告中,永安行还提及,“涉诉专利与本公司相关业务在技术方案、功能方法等方面不同,本公司不存在侵犯涉诉专利的行为。”
不过南都记者从国家专利查询网站看到,顾泰来的专利在2010年批准通过,涉及“用户终端,多台装有车载终端的自行车、运营业务管理平台以及车辆搬运系统”,用户骑车过程通过“发送请求-认证开锁”,操作流程与现在的共享单车模式一致。
“法律上的基本原则就是看永安行的技术是否涉及到顾的专利的全部技术特征。至于顾的专利。目前是有效的。”IT产权律师赵占领告诉南都记者,被告往往会采取的策略是申请宣告涉案专利无效,“理由有很多,比如,申请日之前已有在先公开的技术方案,比如发明专利的主题不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比如,授权专利的权利要求书没有以说明书为依据。”
从顾泰来专利来看,此前并没有公开技术方案,其说明书又很详细覆盖了“用户输入模块、输出模块、G PS模块”等,所以能否“无效”关键在于其“新颖性”与“创造性”。
“如果这个案件最终判顾泰来胜诉那么对共享单车影响非常大,”赵占领解释说,包括摩拜、ofo,“只能在技术上规避,或者通过合作获得专利授权。”
采写:南都记者蔡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