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有什么好委屈的! 驻华大使大放厥词被怒怼, 背后的原因不简单
日前,德国驻华大使柯慕贤委屈地向媒体放话称,德中政府去年6月商定建立网络安全磋商机制,但由于中方缺少对话诚意,双方迄今未举行相关对话。德国媒体很快便跟进报道称,“中国对德国朋友下手!”,认为“德中友谊”出现阴影。
12月27日,华春莹就在例行记者会上就给他怼了回去。华春莹透露,中方曾多次邀请德方派团来华举行磋商,德方迟迟不派,现在反过来指责中方缺乏对话诚意,毫无道理。并称柯慕贤的有关言行不具建设性,甚至是十分错误的,不但不符合事实,甚至是颠倒黑白。
两人的话让观众们一头雾水,柯慕贤抱怨中方没有和德方对话,而中方却称多次邀请德方,是德方自已不来。两人都代表各自官方发言,断不至于公然说假话,可到底谁说的话更可信呢?这其中又有什么玄机呢?
我们首先来看,是什么样的对话,让德国人这么感兴趣,非得上杆子中国人呢?以日尔曼人的高傲,怎么会低头要求跟中国人对话,不对话还不行呢?这与欧洲人以往的画风不符啊!说到底,还是德国人有求于我们。
德国要求对话的内容是网络安全,实质还是瞄着背后的互联网治理权。要知道,当今世界只有两个国家掌握了互联网的话语权,一个是美国,另一个便是中国。美国人不但创造了互联网,还培育出谷歌、FACEBOOK、微软、亚马逊等一大批超牛的网络科技公司,当之无愧执互联网之牛耳。
中国为什么能仅次于美国呢?主要是中国有一个世界最大的统一市场,而且有政府的大力扶持和精心培育,让华为、阿里巴巴、腾讯、滴滴等一大批民族互联网企业迅速成长,登上了互联网的巅峰。特别是移动互联时代,中国利用后发优势实现弯道超车,与美国几乎并驾齐驱,甚至在某些领域已实现超越。
与中美互联网经济的风生水起相比,欧盟国家在互联网时代则显得十分落寞。在世界范围内能拿出手的企业、技术不多,包括英法德等传统工业强国,在互联网领域基本没什么话语权。然而,不管是中国的“互联网+”,还是德国的“工业4.0”,依托的都是网络和网络科技。
美国人一贯的观点是与强者做朋友,既然中国的互联网这么牛,那我们中美就搞个“互联网G2”,一起愉快地垄断互联网吧。应美国的要求,中美两国在互联网安全方面建立起对话机制,进行了互联网最高级别的对话,两国在互联网领域一起愉快地“唱着歌、涮着火锅,顺便把规则也定了”。而欧洲各国要市场没市场、要技术没技术,美国自然不带他们玩。这个世界就是这么现实,别看美国与欧洲国家是近亲,但涉及利益一样六亲不认。
如果制订规则的时候不参与,就很难保障自己在未来互联网世界的利益。但德国人知道特朗普不好说话,而中国人比较好说话,于是想从中国这个“老好人”这儿打开突破口,希望中国在与美国耍的时候别忘记把自己的私货塞进去。如此一说大家想必就明白了,德国是要借与中国进行互联网安全对话的机会,帮助他们表达利益诉求。
我们也看到了,2016年6月德国总理默克尔访华时的一项重要成果,便是双方一致同意进行网络安全的高级别对话。可吊诡的是,为什么时隔一年会捉出只这样的妖蛾子呢?我想应该是德国在此期间,没有照顾甚至是伤害了中国的利益。无论是市场经济地位,还是中企投资欧洲等问题上,德国不但没起到好作用,还横加阻拦。
既然德国不懂礼尚往来,那就别怪中国不照顾你的关切。当然,对话我们还可以继续进行,但以什么层级、设什么议题则大有玄机,说难听点,打太极中国人最擅长,保证能让德国人满怀希望地来,一无所获地走,这也许正是德国大使抱怨没有诚意的原因吧。可见,德国人真正抱怨的不是对话的形式,而是对话要达到的目的。这也真是难为德国人了,如果时间回溯十年、二十年,也许他们打死也不会相信有这一幕发生。
从德国大使委屈的抱怨中我深有感触,无论是企业也好,还是个人也罢,我们应该为生在今天的中国感到骄傲。近百年来,也只有我们党真正凝聚了、统一了中国,让这个14亿人的大市场真正为中国人所有、所用,联想到这些年有些人开始跪舔的那个民国,国内市场全被权贵资本和官僚买办所垄断,最终成为西方商品的倾销地,而民族企业则在内外资本的勾结下被倾轧,连一根火柴、一个瓷缸都造不出来。
舆论场上,现在还有不少人对这个国家没有自信,愣是拿几个马桶盖来贬低新中国建设的成就。我真想感叹一声,这种人的脑袋是花岗岩,用枪都打不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