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的内存为什么总是占用率很高

磁盘通常是计算机最慢的子系统,也是最容易出现性能瓶颈的地方,因为磁盘离 CPU 距离最远而且 CPU 访问磁盘要涉及到机械操作,比如转轴、寻轨等。访问硬盘和访问内存之间的速度差别是以数量级来计算的,就像1天和1分钟的差别一样。要监测 IO 性能,有必要了解一下基本原理和 Linux 是如何处理硬盘和内存之间的 IO 的。

内存页

上一篇 Linux 性能监测:Memory 提到了内存和硬盘之间的 IO 是以页为单位来进行的,在 Linux 系统上1页的大小为 4K。可以用以下命令查看系统默认的页面大小:

$ /usr/bin/time -v date
...
Page size (bytes): 4096
...

缺页中断

Linux 利用虚拟内存极大的扩展了程序地址空间,使得原来物理内存不能容下的程序也可以通过内存和硬盘之间的不断交换(把暂时不用的内存页交换到硬盘,把需要的内存页从硬盘读到内存)来赢得更多的内存,看起来就像物理内存被扩大了一样。事实上这个过程对程序是完全透明的,程序完全不用理会自己哪一部分、什么时候被交换进内存,一切都有内核的虚拟内存管理来完成。当程序启动的时候,Linux 内核首先检查 CPU 的缓存和物理内存,如果数据已经在内存里就忽略,如果数据不在内存里就引起一个缺页中断(Page Fault),然后从硬盘读取缺页,并把缺页缓存到物理内存里。缺页中断可分为主缺页中断(Major Page Fault)和次缺页中断(Minor Page Fault),要从磁盘读取数据而产生的中断是主缺页中断;数据已经被读入内存并被缓存起来,从内存缓存区中而不是直接从硬盘中读取数据而产生的中断是次缺页中断。

上面的内存缓存区起到了预读硬盘的作用,内核先在物理内存里寻找缺页,没有的话产生次缺页中断从内存缓存里找,如果还没有发现的话就从硬盘读取。很显然,把多余的内存拿出来做成内存缓存区提高了访问速度,这里还有一个命中率的问题,运气好的话如果每次缺页都能从内存缓存区读取的话将会极大提高性能。要提高命中率的一个简单方法就是增大内存缓存区面积,缓存区越大预存的页面就越多,命中率也会越高。下面的 time 命令可以用来查看某程序第一次启动的时候产生了多少主缺页中断和次缺页中断:

$ /usr/bin/time -v date
...
Major (requiring I/O) page faults: 1
Minor (reclaiming a frame) page faults: 260
...

File Buffer Cache

从上面的内存缓存区(也叫文件缓存区 File Buffer Cache)读取页比从硬盘读取页要快得多,所以 Linux 内核希望能尽可能产生次缺页中断(从文件缓存区读),并且能尽可能避免主缺页中断(从硬盘读),这样随着次缺页中断的增多,文件缓存区也逐步增大,直到系统只有少量可用物理内存的时候 Linux 才开始释放一些不用的页。我们运行 Linux 一段时间后会发现虽然系统上运行的程序不多,但是可用内存总是很少,这样给大家造成了 Linux 对内存管理很低效的假象,事实上 Linux 把那些暂时不用的物理内存高效的利用起来做预存(内存缓存区)呢。下面打印的是 VPSee 的一台 Sun 服务器上的物理内存和文件缓存区的情况:

$ cat /proc/meminfo
MemTotal:      8182776 kB
MemFree:       3053808 kB
Buffers:        342704 kB
Cached:        3972748 kB

这台服务器总共有 8GB 物理内存(MemTotal),3GB 左右可用内存(MemFree),343MB 左右用来做磁盘缓存(Buffers),4GB 左右用来做文件缓存区(Cached),可见 Linux 真的用了很多物理内存做 Cache,而且这个缓存区还可以不断增长。

I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