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贷公益提醒:这种钱你不能借

近日,央视财经一期女大学生为做微商多次“裸贷”却陷入敲诈骗局的节目使得老生常谈的裸贷再次进入我们的视野。 17 岁的女大学生美美在广东求学,因为欠同学 3000 元,她向QQ部落一名叫“总裁”的小额贷款网友提出了借钱,并发送了自己的裸照和父母朋友的电话给对方,钱没到手,却收到对方一条敲诈 1000 元的短信,裸照也被发送给了亲友和同学。原来之前美美在网上做微商,生意不好并一直亏损便用裸贷的钱来填补,除了两次敲诈,已经裸贷过六次之多。

校园内容公益平台——名校贷公益也针对这一案例进行了解析。名校贷公益指出,去年发布的《大学生借款风险报告》中显示,84.1%的大学生借款风险意识薄弱,很容易掉进不良校园 贷的陷阱:参与调查的 84146 位大学生的风险意识平均分仅为 65 分,刚够及格线;其中,30%以上的被调研大学生在借款前没有阅读合同的习惯,7.22%的大学生曾受不正规审核(如“裸贷”等)坑害。

名校贷公益提醒:这种钱你不能借

名校贷公益提醒大学生,君子爱财,取之有度,用之有益,治之有方。校园 贷是把双刃剑,用的好可以助力大学生微创业、培训等,体验精彩人生;用的不好则容易导致大学生爱慕虚荣、攀比浪费甚至违法乱纪、身陷诈骗。作为有独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大学生自身应理性使用借款工具,只借该借的钱,把钱花对地方,才能保障个人信用和财产安全。

1.不要“帮别人借钱”

帮“别人”的忙,却用自己的身份信息进行操作借款,不仅被动背负债务,同时极易泄露个人信息,甚至导致身陷骗局,蒙受巨大精神和财产损失。

2.拒绝“利诱”骗局

校园 贷市场上不乏某些不法平台或个人打着“代理”或“中介”的旗号,号称“给好处费”或者以“刷单”兼职的形式要求大学生提供个人身份信息在平台进行借款操作,是非法的诈骗行为,请大学生们保护好个人信息,抵制住利益诱惑,拒绝此类兼职,通过正规渠道借款。

3.远离“赌博”

赌博迷乱心智,害人害己,轻则财产损失,重则倾家荡产,众叛亲离。大学生涉世未深,容易受到诱惑,更应该提高警惕,远离赌博,抵制诱惑。赌博陷阱,一旦沾染,前程尽毁。

4.抵制“过度超前消费”

不管自己的还款能力而盲目借款,用于购买超出自己承受范围的产品,这样的过度超前消费容易滋生攀比心理,造成不必要的经济压力,久而久之,一旦逾期甚至无力还款,会导致个人信用受损,得不偿失。

5.莫要借钱“撑面子”

有些大学生号称为了友情、亲情或者爱情,借款撑面子,摆排场、送大礼,是非常幼稚的行为。金钱买不来真正的朋友、家人和男神(女神),只有付出真心才能换来真情。

6.切勿“拆东墙补西墙”

在这家校园 贷平台借款,用于补上别家平台借款的窟窿,拆东墙补西墙,窟窿势必越来越大,最终必将“四面楚歌”,难以填补。面对借款后的还款压力,大学生应该通过正规的兼职形式积累还款、积极面对,切勿辗转各大平台“周转”、“套现”,莫要让还款压力越来越大、最后导致无法收场。

2017 年 6 月 17 日,银监会联合教育部以及人力社会资源保障部发布通知:暂停一切网贷机构开展校园 贷业务,所有依然还在开展校园 贷业务的网贷平台都是违规操作,切勿相信。大学生若确实有借款需求可求助于银行等金融机构,目前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等多家银行均已针对大学生群体推出了借款项目。

免责声明:本文为厂商推广稿件,企业发布本文的目的在于推广其产品或服务,安科网发布此文仅为传递信息,不代表安科网赞同其观点,不对对内容真实性负责,仅供用户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使用等行为的建议。请读者使用之前核实真实性,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任何后果均由读者自行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