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大鹏:第九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获奖者

九年磨一剑,AI先锋齐聚一试锋芒。11月29日—12月1日, 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主办的“第九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颁奖典礼暨2019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年会”在苏州隆重举办。活动现场,学会将对81个成果进行了授奖。

伴随智能科技的不断深化,人工智能正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兴起,大批AI科技先锋不断涌现,他们以优质的科技成果大力推动了人工智能的发展。自2011年学会设立“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以来,该奖项已成为我国表彰、鼓励科技从业者及企业的至高荣誉殿堂。

谭大鹏:第九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获奖者

为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贯彻落实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通过推荐评选优秀的智能科学技术成果,切实调动广大智能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表彰获得2019年度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的学者与专家,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在各行业领域赋能,大力提升我国智能科学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发展水平,加快建设成为世界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和应用高地,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将于 2019年11月29日—12月1日在苏州隆重举办“第九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颁奖典礼暨2019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年会”。诚邀您莅临本届颁奖大会,共襄盛举。

谭大鹏:第九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获奖者

谭大鹏,博士、博士生导师,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浙江省杰青、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中国智能制造专委会委员、中国转子动力学会理事、中国机械动力学会理事。2019年,凭借“高性能锯切嵌入式智能控制与云服务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成果,获得第九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谭大鹏:第九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获奖者

获奖人物介绍

谭大鹏,博士、教授、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主要从事嵌入式控制系统、智能制造相关领域研究;扎根生产第一线,立足高端制造产业,对标人工智能前沿,致力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第一/通信作者发表期刊论文130篇(SCI检索50篇/EI检索80篇),ESI热点/高被引论文7篇次,同行他引1500余次,H指数大于20;以第一完成人/通讯联系人获得“陆增祺FPTC高科技奖励”二等奖、“浙江省自然科学学术奖”二等奖、“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制造专委会优秀论文”一等奖、约翰-戴维斯奖(IJAMT年度最佳论文奖);授权专利124项(发明专利66项/转让转化10余项),年均转化效益数亿元。2019年,凭借“高性能锯切嵌入式智能控制与云服务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成果,获得第九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获奖项目报告

题目:高性能锯切嵌入式智能控制与云服务关键技术及应用

摘要:为了解决当前锯床行业存在的低效率、低精度、高噪声等痛点问题,项目旨在研发高性能锯切智能控制系统与嵌入式云数据服务方法。研发了锯切加工-测量一体化控制系统,提升了锯切加工速度;提出了一种基于灵敏度分析与多目标遗传优化相结合的锯床动力学优化方法,降低空载噪声,提高了大行程、重载加工条件下的工作稳定性;构建即插即用数字化锯切单元,提升了单机智能化水平、复杂生产任务处理与大规模协同工作能力;研发了一种基于DSP+FPGA的锯切加工RT-SCADA系统,提高了锯床人机共融功效、音视频数据采集的实时性与准确率;建立了面向分布式锯切加工监控的嵌入式云平台,提出了一种双定时事务控制方法,提高了锯切加工监控事务处理的实时性与稳定性,为加工优化控制目标锁定提供可靠保障,实现高精、高效、稳定生产。

获奖理由:为了解决当前锯床行业存在的低效率、低精度、高噪声等痛点问题,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精神指引下,项目旨在研发高性能锯切智能控制系统与嵌入式云数据服务方法;获得吴朝晖院士、智能制造专委会推荐,时任浙江省省长(现任中央政治局委员)李强同志批示;发表SCI期刊论文50篇,其中ESI高被引论文5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70项;研发4大类10余种智能锯切装备,服务于航空航天、核电、高铁等战略工程领域,形成技术检测报告21份;以杨华勇院士为首的鉴定专家组认为:整体技术到达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大行程重载锯切恒力智能控制等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近两年成果转化直接效益13.5亿元,间接效益40亿元,可为“以锯代车、以锯代铣”的新业态形成奠定坚实基础。

实验室及研究团队介绍

浙江工业大学“特种装备制造与先进加工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依托于机械工程浙江省“重中之重”一级学科,建有“高端激光制造装备”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特种装备制造与先进加工技术”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科研平台;实验室负责人为浙江工业大学原校长张立彬教授。

实验室旨在瞄准国际前沿,围绕特种装备制造与先进加工技术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进行综合性、前瞻性、创新性研究,具体面向数字化装备与控制技术、高能束流加工技术、精密与超精密加工技术、光伏与新能源产业中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进行重点攻关,为国家和地方技术进步和区域经济治理服务。

谭大鹏:第九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获奖者

实验室现有专职人员138人,包括乌克兰工程院院士1人(长聘)、国家特聘专家4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正高级职称教师44人,部分成员在国内、国际组织担任学术兼职,在国内外具有较重要的学术影响。

经过多年风雨磨砺和学术积淀,实验室在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以第一单位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1项;近五年来,承担国家级和重大项目(含军工)近20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含重点项目)100余项;近三年平均科研经费超过9000万元;部分科研成果在航空航天、核电、高铁等战略工程领域获得应用推广,服务于神舟九号、天宫一号、歼X系列战机等关键装备。

您能简要介绍一下您的获奖成果“高性能锯切嵌入式智能控制与云服务关键技术及应用”吗?

谭大鹏:为了提升我国锯切装备智能控制水平,提高生产效率、加工精度和云服务能力,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精神指引下,项目旨在研发高性能锯切智能控制系统与嵌入式云数据服务方法。

项目获得吴朝晖院士推荐,时任浙江省省长(现任中央政治局委员)李强同志批示;发表SCI期刊论文50篇,其中中科院一区/二区TOP期刊论文22篇,ESI高被引论文5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70项;研究成果得到了郭东明院士、丁汉院士、赵春江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R. Harrison、英国皇家学会院士A. Cheetham、加拿大工程院院士K. Al-Haddad、澳大利亚两院院士A. B. Yu、新加坡两院院士A. Y. C. Nee、国际生产过程研究院(CIRP)院士D. Axinte、德国人工智能中心(DFKI)科学总监D. Stricker等国内外高水平专家的正面引用评价。

项目研发4大类10余种智能锯切装备,服务于航空航天、核电、高铁等战略工程领域,形成技术检测报告21份;以杨华勇院士为首的鉴定专家组认为:整体技术到达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大行程重载锯切恒力智能控制等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项目成果已经在中车、一汽、宝武等企业获得应用推广,经济效益显著;推动我国锯切装备制造企业迈向价值链高端,助力锯床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以锯代车、以锯代铣”的新业态形成奠定坚实基础。

您对培育科研团队有何心得,对当前高校培养科研人才有何看法?

谭大鹏:(1) 勇于对标国际领域前沿,自足自身,以国际行业领域指标作为团队成员的努力方向;
(2) 积极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在团队学术自由的前提下引领成员研究方向,力争团队研究成果在国家重大战略体系中有所体现;
(3) 积极拓展国际合作与交流,依托学院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在当前国际合作优势基础上,与国际顶尖团队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4) 科研成果数据指标积累与科研工作实效并重,立足长远,与时俱进,主动对接国家方针政策,引领团队成员尤其是青年教师找准方向,科学发展。

您的研究成果对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有何实际推动?

谭大鹏:我主要从事嵌入式控制系统、智能制造相关领域研究。多年以来一直扎根生产第一线,立足高端制造产业,对标人工智能前沿,致力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鉴于长三角地区的区域经济优势,对接企业,服务地方是我们的主要工作原则。全国深改委第七次会议明确指出:“以产业应用为目标,促进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这就要求我们,要深入联系企业,了解、发现真正的“卡脖子”问题,让最新的人工智能研究成果扎实落地,服务于产业转化升级与区域经济治理。

行业寄语

立足产业,对标前沿,面向应用,转化升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