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产业下半场拐点:外来者如何搅动生态?
本报记者 吴燕雨 上海报道
影视产业节点
2016年堪称中国影视行业关键节点的一年,票房冲顶,资本蜂拥,多点开花,一片繁荣景象。然而在突飞猛进、大干快上的行业氛围背后,做为影视“灵魂”的内容,却遭遇到史无前例的忽视与伤害。这决定了2017年会是一个对行业进行矫正的年份。从去年延续至今的巨头“外来者”们被寄予改变现状的希望,不管是刚成立的复星影视,还是从院线布局走向中游的保利影业,在掌握了足够多的院线话语权后,众多的巨头正在将布局重心指向影视的“核心”——内容。而对于在今年接连遭遇滑铁卢的大IP,观众的口碑下滑是否能倒逼IP产业链的重构,也是业内对巨头“外来者”抱以的希望。(林虹)
导读
站在更长远的视角里,外来巨头涌入的几年,或许会成为影视产业发展最关键的“拐点”。
“以前上海电影发达的时候,都没有北京什么事。”6月16日,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在“复星·新文化之夜”上玩笑似地说。
这一天是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颁奖的日子,郭广昌这句看似不经意的话释放了一个信号:复星要进入影视行业了,这一次并非投资这么简单。于今年2月空降的复星影视集团执行总裁荣阳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复星影视今后的重点在于内容,并整合复星此前在影视领域的投资布局。与其他公司相比,复星的优势在于用投资的眼光做内容。
现阶段加码布局影视,复星虽是巨头,却也是个“外来者”。实际上,此前与影视并无关联的跨界巨头已不胜枚举。
万达集团于2012年成立文化集团,万达院线上市,以院线为切口进入产业,如今在产业链布局逐渐深入;保利文化集团上市,旗下业务保利影业加码投入电影;恒大集团于2015年成立文化集团,目前主要布局院线。而互联网巨头中,阿里影业于港股上市,并于去年成立文娱集团;腾讯百度则借道百度糯米布局电影……
艺恩副总裁侯涛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去年很多“外来”企业加入电影行业,今年不像去年那么多了,市场趋于理性。
在上影节的主论坛上,阿里文娱集团董事长兼CEO、阿里影业集团董事长俞永福公开表态,不会抢制片公司的生意,阿里影业将致力于产业新基础设施建设与服务。
在其主营业务领域独占鳌头、各产业综合开发的集团公司们,进入影视行业,会给产业带来怎样的变化?
“应该把它当产业去做,不能做搅局者。”保利影业总经理柳德斌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全产业链布局
作为国内最大的综合类民营企业集团之一,复星在影视产业的财务投资动作从未停止。
2014年,复星与前华纳影业总裁创办的Studio 8签署投资协议;国内市场方面,复星集团还投资了博纳影业,并与上影集团签订合作协议 。
而作为影视圈资深人士,“空降兵”荣阳曾在湖南广电工作多年,后加入万达五洲发行出任总经理。
荣阳对记者表示,接手复星影视后,会以内容为中心,补充人才储备建立团队,并将目前旗下各个业务板块进行整合,以拓展更完整的产业链。
采访当天,复星影视集团携手Studio 8公开了两大片单《阿尔法》(暂定名)、《白人男孩》。在内容领域,一些还在连载中的网文爆款IP会成为其开发方向,文本形态将不局限于电影,而是多文本开发的格式。
目前,复星正在加码布局影视产业,荣阳透露,未来复星影视将专注于内容,目标是独立上市。
在侯涛看来,每家公司跨界布局能否成功,还是要看老板对业务实际关注和支持的力度,复星通过投资的方式参与,投资的每个公司都有独立的管理团队,对复星来说,如何衔接和整合也是一个挑战。
同样是全产业链布局,万达院线于今年5月改名为“万达电影”,原因在于原有名称已经不能完全体现其业务状况。目前,万达已形成电影放映、电影广告传媒、电影整合营销、电影衍生品销售,线上直播平台等多元化业务板块,非票房收入占比已超过营业收入的三分之一,着力打造其“电影生活生态圈”。
6月19日晚,万达电影公开其与腾讯影业、阅文集团成立合资公司,意在打造超级IP,开发新模式。
借道院线 进入上游
与复星、万达不同,保利影业并非近期进入行业。2003年,保利博纳投资《无间道》系列电影;2009年,博纳在美国上市,保利文化退出并在香港上市。柳德斌对记者透露,保利影业正在加速,未来计划独立上市。
作为保利文化的业务板块之一,保利影业在低调了7年后宣布加码布局电影。并发布了与徐浩峰导演的新片《刀背藏身》的合作,同时公开了5个片单;今年3月,保利文化以6.8亿元收购了行星文化100%股权,接管旗下21家影城。
柳德斌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保利从未离开电影行业。过去几年中,保利的布局重点在院线。
艺恩电影智库的数据显示,保利旗下拥有167个影院、银幕数1006块,在全国院线票房占比中排名13。柳德斌透露,未来会持续投资影院,希望未来达到300家左右,实现150家主控。
选在去年重新进入上游,他告诉记者,除了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外,也因为保利在线下的布局已经基本成熟,可以实现对排片的基本控制,对一天的排片量有个预估。
同样选择从院线切入产业,万达电影在一系列的并购之后,目前已拥有影院368个,银幕3296块,在国内院线中占比第一,票房占比13%。拥有绝对的渠道优势和话语权,也为万达计划构建的生态圈完成了场景基础建设。
用院线打开市场,恒大电影也是同样的思路。2010年11月,恒大电影成立,并表示将打造集团影视项目投资、开发、制作、发行为一体的全方位品牌公司,其实际布局目前主要体现在院线。公开数据显示,去年影城数量达到82家,银幕数572块。
复星的院线业务占比目前较小,荣阳告诉记者,现在在这个时间节点进入院线,对于复星而言并不划算,会理性看待。
于去年10亿投资大地影院,又收购杭州星际影城80%股权,阿里影业曾在院线领域频繁布局。
互联网基因改造
作为互联网巨头,阿里在影视领域的布局已逐渐成型。俞永福宣布不与制片公司抢生意的同时,也给出了明确定位,即提供电影产业的新基础设施,做电影行业的互联网“煤水电”。
新基础设施,并非传统的产业基础设施,而是以科技、数字平台为基础提供电影产业服务。在目前阿里大文娱生态中,包括阿里文学、UC、数字平台优酷、不久前改道短视频的土豆、票务入口淘票票等。
按照阿里大文娱目前的生态模式,内部的联动是关键词之一。如淘宝和支付宝的大数据体系,与淘票票的电影大数据体系打通,为阿里影业的影片提供大数据基础。
以《一条狗的使命》为例,阿里影业宣发负责人杨海曾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该片的精准营销借鉴了淘宝用户大数据和优酷的观看数据,将该片信息推荐给目标用户,并在多渠道上推送给观看过《忠犬八公》等类似影片的用户。
这给阿里在内容生态的布局提供了先天优势,并为其打开国际市场做了铺垫。去年,阿里影业入股斯皮尔伯格的制片公司Amblin Partners,“一个美国公司到国内找5个合作伙伴太难了,但是反过来找阿里影业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
“阿里影业在美国最大的优势是,我们会变成连接中美电影产业的通道。”俞永福告诉记者。
同样起源于互联网,腾讯在影视领域的布局也是全产业链,目前包括企鹅影视、腾讯影业负责内容开发;腾讯视频的平台播放;微票儿作为票务入口;同时在其OMG板块寻求影游联动的可能。与阿里的数据体系不同,腾讯的基因在于社交。腾讯公司副总裁、企鹅影视CEO孙忠怀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希望企鹅影视是一家专注于制造精品内容、理解用户的公司。
而植根于腾讯的用户,其社交优势也为腾讯系的内容提供了最好的宣发渠道。
大公司的入局各有重心,他们在不同环节参与行业的同时,也从一定程度上让产业风险变得可控。
“目前市场参与者更多关注增量市场,合作协作共同把这个蛋糕做大。相比其他行业,影视行业上游公司之间项目协作很多。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独特的资源,也没有一家能聚集行业所有资源,所以必须要合作,这样风险会小一些。”侯涛说。
站在更长远的视角里,外来者巨头涌入的几年,或许会成为影视产业发展最关键的“拐点”。(本报记者徐维维对此文亦有贡献)(编辑:林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