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大数据的未来发展方向——从阿里和航天说起

2016年12月5日,清华大数据技术·前沿系列讲座——“工业大数据的技术趋势与应用场景”在清华大学FIT楼多功能厅成功举办,本期讲座邀请到了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云业务总经理刘松、航天科工集团航天云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祝守宇和阿里云事业群数据业务总架构师周卫天来为大家介绍工业大数据的建设背景、发展现状、国家战略、发展趋势、竞争对手、发展启示及建设意义。

注:回复“清华大数据”可下载周卫天老师PPT全文哦!

工业大数据的未来发展方向——从阿里和航天说起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云业务总经理刘松首先致辞

刘松,现任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兼阿里云业务总经理,负责阿里巴巴云计算生态构建工作,包括:大中型合作伙伴的战略合作,云市场与ISV的发展,大学合作与开发者计划,阿里巴巴双创示范基地,阿里云创客+,云栖100合作计划,阿里云研究中心等方面,并担任云生态战略与技术发展趋势的主要发言人。

刘总主要从三个层面的角度分享了他的想法。

一、数据技术(Data Technology)的发展趋势作。目前数据成为互联网平台企业的关键技术,包括苹果、谷歌、亚马逊等全球十大科技公司都逐渐演变成数据化、智能化的平台公司。数据技术的(DT)发展将对各行各业产生影响,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优化使得全球的软件定义、数据驱动的商业模式逐步明显,数据智能也会在各个传统行业得以应用。

二、中国工业互联网的路径选择。德国公司发展工业4.0的原因是害怕谷歌、facebook等互联网平台公司对消费互联网数据的控制,提出工业4.0与其抗衡;而美国以GE为代表推出了predix平台,但仍然采用着将软件工程作为工业附属的操作模式,这种模式目前看来可行,但是横向扩展有限,而美国东西海岸的科技界对此仍处于不合作状态。目前在中国,基于良好的移动互联网经济,如果将互联网的平台模式和传统工业(包括汽车、飞机、机床、能源互联网)等产业结合起来,探索出新的跨界重混模式,会因为巨大互补效应而产生化学反应,中国制造业可能会走上一条换道升级的路径。

三、中国工业大数据的挑战与机遇。目前中国的工业生产模式很重,通过数据智能改进的产业机会非常大。除了技术和产品层,中国工业大数据要解决的非技术挑战主要有两点:一是文化的问题。工业企业文化和互联网企业文化差异很大,要解决work together的问题;二是人才的问题。这个领域需要的人才非常广泛,要有对工业本身理解的人才,需要了解具体的生产工艺,要有工业软件人才、要有数据处理的人才,这个领域是一个绝对跨界融合的产业,难点在于跨界合作的人才集成。工业大数据的推进问题,我们首先考虑的是能不能把人才高效地积聚起来。人的要素、文化的要素是推进工业大数据两个最重要的因素。

工业大数据的未来发展方向——从阿里和航天说起

航天科工集团航天云网副总经理的祝守宇为大家分享工业互联网和工业大数据的应用

祝守宇,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清华大学自动化专业学士、硕士。祝守宇先生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分析、工业互联网数据分析等,拥有国内外发明专利数十项,省部级科技奖励多次。

航天科工集团的前身是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由著名导弹学家、火箭专家钱学森组建。目前其主要以一主两翼三创新为整体发展目标,包括一主:航天防务、两翼:信息技术和装备制造、三创新: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管理创新。在产业政策层面,工信部力推“制造强国+网络强国”的行动计划,将“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列为未来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

航天科工集团航天云网公司的发展愿景是建设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航天企业采取互联网思维,将航天云网打造成为全国第一批、国内第一个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人人皆可制造”的目标。航天云网的主要业务方向为:一、工业4.0,涉及互联网+智能制造,重点在于企业智能化改造无人工厂、黑灯工厂。二、工业互联网,突出的是设备资产的管理。三、中国特色的互联网+制造资源共享,暨产业互联网。相比于移动互联网,工业互联网是“硬科技”,伸手要数据进行分析的模式是低端模式,而真正有效的模式是从最基础的工业解决方案开始,帮你产生数据,进而再去分析处理数据。航天科工集团不仅是国内智能装备领域的领航者,还是同时涵盖“高端装备制造”和“信息技术”的为主营业务的集团。这也反映了中国工业互联网发展上,企业对基础技术上的积累和能力的重视。

工业大数据的未来发展方向——从阿里和航天说起

那么如何看待工业互联网产业呢?通过与消费互联网对比,我们可以得到更好的理解。消费互联网时代是以人的连接为主,主要形式实际上是手机和PC,手机数据量又远远超过PC。它的数据产生于三个方面,PC、手机、消费型智能硬件(手环、手表)。工业互联网以机器生产系统为主,数据来源主要有三项。第一个是复杂装备,第二是生产体系,第三个是工业级的智能硬件,比如说空调、充电装置、路灯等等小型的装备,大的复杂装备包括航空发动机等等。全球的物联网,连接进网的设备,预计到2019年大概是250亿个,PC和手机大概八九十亿。从设备链接的数量来看,工业设备的联网要远超消费联网。

工业大数据的未来发展方向——从阿里和航天说起

我们来分析一下消费互联网的产业链条。消费互联网的产业链条是通过手机和PC产生数据,通过基础平台运营商为链接(移动、联通等),在运营商之上产生BAT类似的应用,这一类应用从运营商的角度来讲叫OTT。整个产业的推动实际上是通过运营商来完成的,向下来推动手机和智能硬件的发展,向上推动应用的发展,当然最有价值的就是这个行业的推动者。

同样的,工业互联网中采用的数据不一样但数据设备仍然是最顶层的基础,往上一层是现代的云计算大数据平台,是像航天云网和阿里这样的企业等等,再上面的是一些工业级的应用,所以从产业推动来讲,跟消费互联网很类似。最终价值和重要性,需要靠中间的平台层去推动整个产业的发展。借助业界的大拿讲的话,“远景清晰可见,工业互联网”是变革的真正机遇,这将远远超越“消费互联网”。

更多完整图文内容,敬请关注清华大学数据科学研究院和清华大数据产业联合会微信公众号“THU数据派”(ID:datapi)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