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又穷又落后?那里可能诞生100个阿里巴巴
科技创业,正在那片常被人们贴上“贫瘠”、“无望”标签的大地上,如火如荼地展开。马云曾表示,希望未来20年,“非洲至少长出100个阿里巴巴,诞生1000个马云”。
文/倪轶容
非洲小哥曲吉克(Chijioke Dozie)有着一份“亮瞎人眼”的简历:他出生在尼日利亚一个金融世家,父亲是国家银行高管,哥哥则是一家商业银行行长。曲吉克从小在欧洲上寄宿学校,毕业后分别在美国的私募基金和世界银行总部工作。之后又在哈佛大学商学院拿了一个MBA学位。
曲吉克
不过,非洲“高富帅”并没有在精英路线上一路走到黑。哈佛毕业后,曲吉克做出了一个令家人大跌眼睛的决定——回到老家尼日利亚创业;而且,他要做的,是“革爸爸和哥哥命”的事——让人们通过手机来借贷,从此不必再跑银行。
创业6年来,曲吉克的公司已经通过App发放了多笔短期贷款,而坏账率,据其自称,要比传统金融机构低8%左右。
在曲吉克看来,这个数字很好地证明了自己的预判:如果非洲当地人可以获得信贷,大部分人会更努力地去工作、赚钱,而不是选择当老赖。而正因为非洲的金融行业不发达,信用卡拥有率极低,他们这样的创业者才有了很大的发挥空间——这也是他选择回到尼日利亚的原因。
今年6月,曲吉克成为了“阿里巴巴互联网创业者计划(eFounders Fellowship)”第三期成员。这一计划由阿里巴巴集团与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共同发起。2017年4月,马云在日内瓦提出了B200计划,希望将全球尽可能多的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中小企业纳入eWTP框架,并承诺阿里巴巴将在未来五年帮助发展中国家培养1000名年轻创业者。
自去年11月项目启动以来,共有52名像曲吉克这样的非洲青年创业者,带着问题和希望,来中国取经。这些年轻人基本上都来自电商、互联网金融和物流三个领域。在与非洲学员的交流中,马云不止一次提到“希望”这个词,他认为这些学员都是非洲商业希望的种子。“我希望未来20年,非洲至少会长出100个阿里巴巴,会有1000个马云。”
第三期“阿里巴巴互联网创业者计划”学员在盒马体验无现金支付
事实上,这些创业者正是当下“另一个”非洲的缩影:以数字化和科技为特征的创业,正在那片常常被人们贴上“贫瘠”、“战乱”“疾病”“无望”等标签的大地上,克服种种困难,如火如荼地展开着。
非洲已不是想象中的非洲
中国女孩陈璐莎在2016年时,参观过肯尼亚的贫民窟。当时,有两件事情让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是因为没有完善的下水道设备,人们只能把排泄物扔出屋外,于是有了“飞屎”这样具有当地特色的词汇。二是政府没有能力在全国范围内供电,所以贫民窟仅有的一些电力,是“划地为王”的黑帮,自己用发电机发的。穷人想要用电,就要向黑帮缴纳费用。
陈璐莎当时正在肯尼亚拍摄一个纪录片。在贫民窟看到的一切,似乎很符合人们对非洲的想象:贫穷、落后。但在贫民窟看到的一幅涂鸦,却让她有种震撼的感觉。
墙上的那幅涂鸦,用鲜艳的色彩画着一个脖子上挂相机,手里拿着望远镜的白人游客。他正在非洲旅行,脑子里冒出一个个对非洲的想象,比如,那里的人们愚昧落后,像动物一样,住在笼子里。画上写着一行字:谎言被重复百遍,也无法成为事实。
第三期“阿里巴巴互联网创业者计划”成员在参观智慧物流
两年以后,陈璐莎成了“阿里巴巴互联网创业者计划”的学员运营负责人,再回味那句话,她感慨不已:“人们往往带着偏见去看非洲。但如今,非洲已经成为了互联网创业的热土。”
来自联合国的报告显示,2050年,非洲人口将达到13亿,其中,中产阶级的购买力将不断增强,这为电商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调研机构Frost&Sullivan发布的报告则指出,非洲电商的规模,将从2013年的80亿美元,增长到2018年的500亿美元。
与此同时,互联网金融和物流等相关产业,也在迎来蓬勃发展。以互联网金融为例,来自非洲投资和创业信息机构Disrupt Africa所做的《非洲科技创业基金2017年报告》显示,该年非洲一共有300多家互联网金融创业公司,其中南非最多,有94家。
非洲如火如荼的创业势头,也吸引了风投资金的入场。根据欧洲风投基金Partech Ventures今年3月发布的《2017非洲科技投资报告》,过去一年非洲科技创业公司总共募集到5.6亿美元风投资金,比前一年增长了53%。排名前三的分别是南非、肯尼亚和尼日利亚。
埃及“倒爷”
陈璐莎曾视频面试过不少来自非洲的申请人。因为非洲的网络信号不好,长达一个小时的对话往往会遭遇多次中断。即使如此,陈璐莎依然被这些申请者深深打动。物质的匮乏,基础设施的缺位,政治环境的恶劣等等“落后”现状,在非洲创业者眼里,却成了蕴藏着变革的机会。他们想尽各种办法,克服种种意想不到的困难,想要努力抓住这样的机会。
来自埃及的汉尼(Hany Girgis)就是这样一位创业者。
汉尼
2010年世博会期间,汉尼曾在上海洲际酒店工作过。在中国时,汉尼了解到有个神奇的网站,叫做淘宝,上面有性价比超高的产品。而在埃及,不仅商品的性价比不高,商品种类也非常有限。
于是,回到埃及之后,汉尼索性当起了“倒爷”——他从淘宝上进口童装,然后在埃及国内的电商平台上销售。价廉物美的童装,很快让汉尼的生意风生水起。如果不是2011年的埃及革命,汉尼觉得自己或许能成为百万富翁。
革命之后,埃及迎来了动荡的几年。新政府打击进口,将关税提升到了原先的三倍。这让汉尼的成本飙升,很快,他的“倒爷”生意难以为继。
在汉尼看来,虽然像埃及这样的非洲国家,有着很大的电商潜在市场,但政治的不稳定,以及不完善的物流和支付,确实成了很大的掣肘。
如今,汉尼重新建立了一个电商网站,在上面贩卖埃及的“老字号”,希望这些国民品牌能重获新生。这不仅仅是个寄托着情怀的生意,从现实层面考虑,也更符合埃及政府力推国货的政策。汉尼的公司因此得到了政府的支持。
不过,因为找不到合适的物流公司,汉尼不得不买下几辆小型面包车,让自己的员工做起了快递员。这对他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如今,汉尼在开罗提供48小时内上门送货服务,货到付款。但因为物流跟不上,想要开拓开罗之外的市场,就显得无比艰难。
“非洲式”解决方法
30岁的尼日利亚小哥马里克(Malik Babalola)和汉尼一样经营着自己的电商公司,也一样自己做物流。他表示,创业7年来,从来不敢用第三方物流,因为信任问题。这也是非洲创业者们普遍面临的一个问题。
“说到诈骗,我们尼日利亚算是非洲的祖师爷。”马里克略带夸张地说。他表示,在尼日利亚,快递行业的猫腻太多,如果送手机,快递员会把手机拿走,然后给顾客一个空盒子;如果是货到付款,他们就直接拿钱跑路。当地一个快递员的月收入大约为120美元,因此,一台不错的手机,足以让他们铤而走险。
更糟糕的是,当地的警察和法院都无视这样的犯罪,报警也没用。这进一步恶化了消费者和商家之间的信任关系,也让许多电商平台无法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在杭州,马里克曾对遍布街头的无人售货机产生了兴趣,但是当被问及,是否能在尼日利亚推广这种商业模式时,他立刻摇头:“那可是非洲啊,人们会把你的冰箱搬回家的。”
曲吉克刚创业时,也听到过这样的质疑——“人们凭什么相信一个手机App会给他们钱?你不会有客户的。”另一个相似的问题是——“你凭什么相信他们会还钱?他们一定会捐款逃跑的。”
曲吉克的解决方式,是借助大数据,来进行风险控制。然而,因为银行卡不普及,当地大部分的交易都以现金完成,收集数据变得异常艰难。为此,曲吉克不得不大量收集人们支付水电费、房租等方面的信息,以此来完成客户画像。
而在最初创业时,为了让人们相信,真的可以一周7天,一天24小时地从手机App里借到钱,曲吉克不得不为许多在他看来,并不合格的人发放贷款。为此,曲吉克蒙受了不小的损失,但他却将其视之为教育市场的必经之路。
在阿里巴巴学习期间,曲吉克对“芝麻信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他看来,这样对第三方开放的个人信用平台,可以极大地降低人们的信任成本,从而更好地促进商业活动的发展。他希望能在自己的平台上,也上线这样一个征信平台。
来自物流行业的托亚(Adetayo Bamiduro)则在阿里巴巴学会了另外一种建立信任的方式。
托亚创立的公司Max主页
身为第一期“阿里巴巴互联网创业者计划”成员的托亚,在尼日利亚创立了一家“出租车+物流”公司,人们可以通过App一键叫车,或者一键寄快递。不过,在那里遍地跑的,不是汽车,而是摩托车。因为政府没钱修路,人们没钱买车,摩托车成了当地普遍的交通工具。
在来中国之前,托亚最大的烦恼,就是如何获得人们对平台的信任,从而拓展生意。但是在杭州呆了两周之后,他看问题的视角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在阿里巴巴课堂上,他惊讶地听说,如今庞大的阿里巴巴,也有过充满焦虑的起步阶段。不过,当时的阿里巴巴,并不是急着去促成更多交易,而是通过不断赋能,让商家变得更强大,以此来吸引消费者。
“赋能”,这个拗口的中文词,让托亚心有所感。于是,他也试着去“赋能”骑手们。回到非洲之后,托亚为平台上的400多位骑手提供了全面系统的安全驾驶以及相关业务技能培训,并通过App支持、监督他们执行。
在尼日利亚,因为糟糕的路况和不戴头盔等不良习惯,摩托车的事故率很高。但通过培训,在托亚的公司,目前完成的25万次行程中,事故率竟然是零。这在当地极为罕见。与此同时,亚托在培训中加入了很多人文关怀的成分,比如,会为骑手们举办盛大的毕业晚会,亲自授予他们毕业证书。
“当人们觉得一个平台在意他们的时候,他们也会更信任这个平台。”亚托说。此言不假。如今,亚托的Max Go,已经成了尼日利亚骑手们最愿意入驻的平台。而大量优质骑手的加入,也带来了更多的订单。当下,平台上每天都会产生3000次以上的交易。
非洲“弯道超车”的机会
“非洲和当年的中国很像。”塞尔玛(Selma Ribica)说。
作为“阿里巴巴互联网创业者计划”的观察员,塞尔玛所在的风险投资机构Africinvest VC Growth Fund 致力于发掘具有成长潜力的非洲金融科技初创企业。而她自己也曾是一名创业者,在英国创立了一家专门为移民提供支付服务的公司。
在塞尔玛看来,如今的非洲,确实和多年前的中国很像,比如,两者都处在从现金社会到无现金社会的过渡中。不过,和当时的中国相比,非洲的优势,在于更高的手机普及率,更愿意接受新事物的庞大年轻人群体。这一切,都让以手机为载体的互联网创业,成为了可能。
第三期“阿里巴巴互联网创业者计划”学员在盒马体验无现金支付
对此,来自赞比亚的创业者光明深有同感。他表示,在他的国家,如今80%的人都有手机,这几乎成了当地人的“标配”。虽然很多人的手机仅仅值10美元,只能打电话和发短信,但这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他们的生活。
光明在谷歌演讲
光明的创业公司名叫“BroadPay”,专做电子支付。虽然60%的当地人都没有银行卡,但他们依然可以通过短信,进行手机支付。而光明所要做的,就是去进一步改善这种支付的品质和体验。
肯尼亚最大的创业孵化器Nailab创始人,也是“阿里巴巴互联网创业者计划”观察员的塞缪尔(Sam Gichuru),曾在去年11月,和创业者们一起在阿里巴巴呆了两周,之后,他做出了一个无比疯狂的决定——关闭自己的孵化器,改做电子商务培训中心。
在塞缪尔看来,之前的孵化器效率不够高,而电商门槛低、好上手,更便于中小企业快速切入。“对非洲年轻人来说,创业融资是个老大难问题。”塞缪尔说。但通过电商创业,只要找准目标市场、卖对东西,甚至不需要天使投资,就能赚到第一个十万元或百万元。塞缪尔在中国看到了数以万计这样的成功故事,因而希望把电商的种子带回非洲,在那里重新书写创富神话。
这位来自肯尼亚的80后不止一次想象过,若干年后,人们提到非洲,第一时间联想到的不再是美丽的动物、贫穷和落后,而是那里的创业热情和希望。
“我一直梦想着肯尼亚成为一个更开放的国度,”塞缪尔说,“年轻人抛却戾气,充满希望,社区之间的围墙都被推倒,变成连通人们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