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青藏高原身世之谜(下)
1
1964年地质专家刘东生、施雅风带领的青藏高原科学考察队来到了希夏邦马峰。
一个黄昏,采集岩石的队员们陆续归队,这时一块化石引起负责人刘东生的注意。
这块化石上清晰呈现出一片远古阔叶植物的叶片。
然而采集化石的队员的回答令刘东生非常诧异。
海拔5900米的希夏邦马峰山麓是高寒缺氧的冰川区,这样的地方是不可能长有树木的。
而整个希夏邦马峰高海拔地区属于无人区,也不可能跟有人将山下的石头带到高寒缺氧的雪线之上。
很快鉴定的结果出来了,化石上的这种植物名叫高山栎。
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实验室的鉴定结果表明这块化石上的高山栎生长的年代距今只有仅仅200万年。
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喜马拉雅山脉从原本两千多米的高度一下子剧烈抬升了数千米高度。这块原本形成于低海拔区域的高山栎化石是被自然之手托举到高山之巅的。
而之后的科学考察再次证实青藏高原剧烈隆升的事实。
接下来,考察队在距今600万年的地层中又陆续发现了古犀牛、长颈鹿等亚热带草原动物化石。
它们能够证明在数百万年前吉隆盆地和周边区域是气候温暖的草原环境,海拔低于2000米。
古动物专家对化石甄别后发现三个地区虽然相距遥远,但三趾马体态形状十分接近。
说明,当时从高原以北到高原以南海拔不会高于2000米,而且地势相对平坦,物种在这广阔区域中可以自由迁徙移动。
结合多地发现,科学家最终得出结论:
那么青藏高原隆升的速度为什么会如此惊人呢?
2
中国科学家决定去开拓一个史无前例的创举:去探知青藏高原地层下方的秘密。这个艰巨的任务落在了另一位科学家的身上。
滕吉文,中科院院士,著名地球物理学家。
滕吉文深知,虽然中外科学家对青藏高原的研究进入到了诸多领域,但是对青藏高原地下的研究还从未进行过。
作为一名地球物理学家,滕吉文深知肩负的责任和挑战。
他们要通过地磁观测、重力测量和人工地震的方式来获知地层深部结构。
通过研究反射回来的地震波数据从而分析出地下岩层的机构形态,实施人工地震最艰苦的工作就是在高原上设点布线。
滕吉文没有想到艰辛的工作、剧烈的高原反应对自己的身体造成了严重影响。
滕吉文说最让他难忘的是高原上的另一次经历。
一个夏日,滕吉文带领团队在喜马拉雅山下的一个湖泊中做人工地震实验。
十几吨的TNT炸药沉入了湖心之后却突然出现故障无法引爆,必须到水下去寻找故障原因。
艰苦的付出换来了令人振奋的回报。
滕吉文带领的团队通过获得的地磁、重力值、人工地震波等多项数据获知:
他取得的成果让世界科学家为之震惊。
滕吉文获得的地层深部数据清晰地描绘出了青藏高原地下深处的岩层结构和动力变化特征,准确地揭示了隆起的机制和秘密,被誉为第一个在世界屋脊获得地球深部信息的人。
而中国科学家并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又开始了新的课题。
伟大的青藏高原造山运动给世界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什么样重大的影响呢?
3
郑度,中科院院士,自然地理学家。
为了探究青藏高原隆升演化及对气候环境带来的影响,30年前他带领科考队进入了藏北羌塘高原无人区。
而郑度在这次科考中付出了难以想象的代价。
当时,在眼睛十分刺痛的艰难情况下,郑度仍然带领团队坚持完成了考察。
通过对地貌、植被、土壤和气温等多种因素分析,郑度发现,这里竟然是中国乃至亚洲最为寒冷干旱的区域。
这是人类在青藏高原隆升对地球环境影响上的第一部篇章。
如今,岁月如梭,30年过去了。
随着科技手段的进步,科学家对青藏高原发展与演变的研究进入了新的一页。
4
2015年9月,西昆仑山古里雅冰川。
考察队将在这里获取青藏高原变迁的秘密。
海拔6700米的冰原之上,气候的恶劣难以想象。
科考队在古里雅冰川钻取了大量的冰芯
这些冰芯的分析结果将为青藏高原的发展和演变提供精确的数据。
中国科学家们通过多学科研究最终证实两三百万年来,喜马拉雅山脉凌空出世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气候环境和人类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5
青藏高原的隆起首先对当今中国大地版图的形成及文明的产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高原的崛起,两百多万年来黄河流域的中部形成了世界最大的黄土沉积区—黄土高原。
黄河挟带着海量的泥沙蜿蜒流淌。
其次,青藏高原的隆起还导致欧亚大陆的大气环流发生巨变。
隆起前,南部印度洋暖湿空气可以直抵内陆。
这所有的一切都与青藏高原的隆升和演化息息相关,都是千百万年地质巨变奏出的绝美音律。
而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科学家始终在孜孜不倦地探索着其中的地质信息,追寻着更多地球演化的奥秘。
大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科学家从远古的遗存中探知地球沧桑的过去,把握天地运行的规律。
从点滴中寻找祖先生存的足迹,把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内在关联。
他们艰苦卓绝的努力、令人惊叹的发现不断为人类智慧的宝库增光添色。
青藏科考原创文章
转载请联系: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