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儿子发烧错过了改变历史的机会, 袁绍真的能被称为一代枭雄?
乱世,似乎总伴随着英雄的出场,历史的车轮在三国这段乱世中仿佛转的格外的快,留下了一个又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一个个人物在这里粉墨登场,而这段历史的开端,总绕不过一个人,这个人在后世往往被忽略,这个人似乎是矛盾的综合体,这个人就是袁绍。他有着白衣卿士潇洒自如,却又从未真正放下过俗世,他有着乱世枭雄的威武盛名,却又从未真正认识到自己。
在那个封建社会,袁绍的出身可谓是根正苗红,四世三公的名堂走到哪里都是一块金字招牌,年少之时,袁绍神往战国四公子,豢养门客礼贤下士,并“养死士三百”,从一开始袁绍似乎就呈现出在乱世安身立命的态势,然而岁月的检验却让他最终露出真面目。
汉末中平六年,董卓入京天下一片大乱,各路诸侯组成关东联军,袁绍因为家族的威望与个人的盛名被推举为关东联军盟主。被天下有志之士公认,没有什么比这更让他自豪,然而从曹操的那首《蒿里行》中描述的:“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又可以看出这一切愿景,不过是虚幻的泡沫。或许从这时候开始,袁绍的命运已经被无形注定,他或许就像很多普通人梦中的形象,无论是仪容还是家世都令人艳羡,然而这些光鲜亮丽的附属品却成为最终埋葬他的陪葬品。
袁绍可谓是整个三国前期当仁不让的主角,他与雄才大略的曹操不同,他与坚韧不拔的刘备不同,他甚至与陈留,张绣这些在历史上匆匆留下惊鸿一蹩的人也不一样,他更像是普通人人性的折射,他从一个有梦想的少年开始,最终落得一个沉重的结局。官渡之战中,袁绍的谋士田丰曾建议趁曹操远征乌桓期间偷袭许都,然而袁绍却以小儿子正在发烧的理由回绝了他。从政治的眼光看这未免太过可笑,或许他不明白机会只有一次,然而这可笑之中未免又有一丝心酸。
如果不是生在乱世,他或许会是一位好父亲,一个好丈夫,然而当他生在袁家的这一刻起,无论该不该他背负的担子,他都要去承担,自始至终,大概他没觉得自己错过,错的或许是时代吧,只是不知道,如果有重新来过的机会,他会不会暂时离开小儿子的身边,去赢得那场战役。
袁绍最终的结局与他之前的光鲜亮丽比是在太过悲惨,建安五年袁绍战败与官渡,建安七年最终呕血身亡。随着建安十二年袁绍最后一个儿子被杀身亡,不可一世的袁氏家族宣告破灭。如果袁绍泉下有知,见到此情此景不是否会心生感慨,我们没法知道他一举一动的想法,我们只能凭借历史留下的只言片语去妄自揣测,在史书上对他的评价总是不甚高,然而他只是在那个尔虞我诈的时代,选择了背对历史的选择,用原本孱弱的肩膀去挑起他承受不起的担子,或许当年在官渡与曹操对垒的时候,他会依稀记起,当年一起去偷新娘被荆棘划破的衣袍,就像在战火里不堪一击的友情,随着时间变得支离破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