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背后的赢家: 年收入是阿里的10倍

智能手机的火爆,也让富士康这样的代工巨头尝尽了甜头。作为iPhone的主力代工厂,目前,富士康在全世界拥有130万名员工,工厂遍布全球12个国家。

从2002年到2015年,富士康一直位居中国内地企业出口200强榜首。用国外媒体的话说,“富士康在电子行业的崛起令人感到震惊!”

最开始时郭台铭平平无奇。他的父亲从大陆来到台湾,当了一名警察。郭台铭先是在台湾一所海事大学拿到了学位,然后在航运公司工作了一段时间。

1960年代后,台湾经济起飞,凭借着“出口导向”,跻身了亚洲四小龙。数不尽的中小企业做出口外销代工。郭台铭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毕业了。他在航运公司上班,见识到出口贸易转手的暴利,渐渐在脑海中浮现一个念头:不甘心永远为别人打工。

1974年,郭台铭开始创业,从制造塑料部件开始。他就专注于模具生产,到今天模具仍然是富士康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1980年郭台铭的事业开始出现转机,他拿到了Atari的订单,这是美国的一家游戏制造商,乔布斯曾经在这家公司工作过,郭台铭为Atari游戏机的操纵杆提供连接器。1988年,富士康的营收超过10亿台币,公司开始在中国大陆建厂。

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富士康开始成为苹果供应商,为Mac电脑提供框架。1996年,郭台铭进一步巩固了制造业务,他赢得了康柏的大量组件订单,他还在深圳建造新的工厂。

台湾过去专注于电子产品代工,擅长的是成本竞争优势。只要你有一个产品的概念,富士康能够在48小时之内,把它变成商品,而且这价格几乎比所有的制造商都还要更低,这就是郭台铭要求的“速度”。

当年第一部iPhone即将量产的时候,根本没有企业敢接单。郭台铭主动联系苹果公司,表示自己可以满足乔布斯所有需求。很快,鸿海集团开始吹响集结号,按照平时所积累的执行能力,24小时日夜赶制出20多万部iPhone,从生产效率、质量、乃至于愿意以最低的成本成交等各方面,让最刁钻的乔布斯都不得不点头。

2010年郭台铭迎来了最艰难的挑战,当年深圳工厂有超过10名员工自杀。悲剧震惊了全世界,富士康走进了公众视野。残酷的军事化管理方式和超长工作时间受到了国际媒体和劳工组织的强烈批评。

“我非常伤心,最近一个月我没有睡过一个好觉。”郭台铭在2010年5月时曾这样说。从那之后富士康上调了最低工资,开通了咨询服务热线、对加班时间进行限制。

郭台铭是少数被邀请参加苹果公司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葬礼的中国人之一。他回忆,在富士康出现自杀事件、引发广泛关注之时,乔布斯问当时的董事美国防治自杀最好的医生是谁,并请那位医生来到富士康住了6个星期,帮助解决自杀问题。

郭台铭说:“我非常怀念跟他在一起工作,乔布斯对你很严厉,但是当你需要他的时候,他会用他的真心来帮你。我觉得他是一个伟人。”

2015财年的营业收入折合人民币8852亿元,相当于互联网企业BAT三家收入总和的3倍多。2015财年,阿里巴巴的营业收入约762亿人民币。富士康母公司的营业收入相当于阿里的11.6倍。

除了代加工,郭台铭还对新兴公司进行投资,富士康也是软银愿景基金(Vision Fund)的主要参与者,富士康最近收购了总部位于卡尔加里的SMART Technologies公司,并向中国的拼车应用滴滴出行、自拍手机制造商美图以及360度相机制造商Lytro投资。

面对人力成本、原材料成本等上游成本的上升,近些年富士康整体业绩增长面临巨大压力,富士康在生产技术层面也正在转型。早在2011年,郭台铭透露他们将会在未来几年内部署100万台机器人到工厂当中。

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富士康收购了夏普,这无疑是富士康转型,或者说扭转外界对富士康的认知的一个好机会。郭台铭表示,夏普是一家有着100多年公司文化的企业,他们本身有很好的管理系统。富士康现在拥有自己的电视和面板研发系统,这意味着,富士康不只是做别人的“代工厂”,他们拥有自己的产品体系和技术研究方向,所以如果称富士康只是一家代工厂,就不是那么准确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