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随口问了一个人, 此人听到消息后, 当天晚上就赶紧自杀了
平安的小名叫做保儿,是在当初朱棣发起靖难的那场战役中,站在建文帝那一边的名将。他的父亲平定是跟随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的,但是,在明朝将要攻破元朝首都的一场关键战役中战死了。当时他的儿子平安还年幼,随后,在朱元璋的授意下继承了他父亲的官职,并被朱元璋收为义子,这也侧面体现出平安父亲是深得明太祖朱元璋的器重。
既出生于军旅家庭,父亲又是一时名将,平安长大后也在军事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他骁勇善战,猛力十足,能够举起数百斤的重物。平安最爱使用的兵器是槊,可以说,在当时的天下能够与他匹敌的人物很少。
朱元璋死后,皇位直接给了自己的皇孙,跳过了中间儿子这一辈。朱棣对侄子当皇帝心有不甘,于是,在1399年发动了那一场著名的“靖难”。建文帝派大军前去平定燕王的叛乱,而平安也从军出征,并且,在后来成为了大军的先锋将领。
平安参战的初期,燕王朱棣的军队在其手上吃到了多次败仗,平安的骁勇使得朱棣这方的军队将领都要避其锋芒。朱棣不光手下的将领被平安杀了几个,朱棣本人也有好几次差点被他给刺杀,所以,朱棣对于平安心里还是十分忌惮的。
朱棣发动的这场靖难,其大军几乎所向披靡,唯独在面对平安带领的部队,经常受挫。甚至,史书上也多次出现“燕军惊惧”、“燕王惊惧”的描写,从中我们多少可以了解平安的骁勇了。
可以说,平安自建文元年(1399年)7月,以先锋之职参加战役以来,分别于建文二年(1400年)四月、建文三年(1401年)三月、七月、八月、建文四年(1402年)四月于白沟河、单家桥、杨村等地屡败燕军,击杀燕军骁将王真等数人,败燕将房宽、陈亨、薛禄、李彬等七人。
平安被朱棣所擒还是在1402年,那时他驻守在灵璧这个地方,可是,供粮的道路已经被燕军切断了,无奈之下,平安决定放弃据守灵璧。并且,和其他将领约定在夜里行动,并以三声炮响作为信号。可还没来得及撤退,朱棣直接派人来攻打灵璧。
这边燕军放了几炮,平安那边的部队还以为是要撤退了呢,纷纷赶往营门,结果,正好遇到燕军杀过来,瞬间军队大乱,燕军趁此良机一鼓作气将平安给擒拿了。燕军这边听到那个令他们惊惧万分的平安被捉到后,都感到十分兴奋,纷纷请求燕王将他处死。而朱棣一开始并不这样想,他想,这等人才应该为自己所用,所以,平安只是被囚禁了起来。
在拿下灵璧后,燕王的靖难之路再没有阻碍,之后不久,南京就被朱棣占领了,而建文帝则在一场大火中失踪,朱棣在占领南京后的不久登基称帝。据史料记载,明成祖登基后的第二天就召见了平安,并问到:“你本有好几次机会可以将我刺死,可是,你为什么只是单单刺破了我的衣服没有取我的性命呢?”
当时的平安虽说已成为了阶下囚,但是,也并没有特意说一些讨好朱棣的话,并且,把自己只是想要活捉朱棣的想法说了出来。之后,朱棣听了也没有杀平安,而是颇为感慨的说:“父皇的诸多义子,如今也只剩你一个了。”随后便派平安担任了北平都指挥使,让其去协助镇守北平。
当时朱棣将首都还没有迁往此地,所以,北平此时还没有改叫北京。
平安后面还升了一次官职,看似朱棣已经把他当做自己的人来看了,然而,在心底,明成祖还是巴不得能早点弄死他。之所以没有立即处置,还外放他去当官,也仅仅是出于利益跟名声考虑。
在1409年,朱棣去北平巡查的时候就在一份奏折中看到了平安的名字,此时,他故意问身边大臣:“这个人还在世吗?”大臣知道朱棣是何意思,便回答到:“还在呢。”之后,他们将这个消息传入到平安耳中,当晚平安真的就自杀了。
为什么他会因为只是听到明成祖的这句话就害怕的自杀呢?这种明知故问其实是朱棣的一贯做法,其内容就单纯表达一个意思:你平安怎么还没有死呢?平安为了保护家人,就选择了自杀了,从中我们也可以了解朱棣残酷手段一二。
不光在《明史》中有这件事的记载,在祝枝山所著的一本书中也有关于平安自杀事件的记载,只不过,细节方面有一些差别罢了。在书中,平安因有事觐见明成祖,朱棣看到他,直接就问:“你怎么还活着?”
至于他是怎么回答的,书中没有详细的记载,只不过这种当面问,平安还怎么会不知道皇帝是什么意思,当天晚上,他就自杀了。
《明史》中这样说道:
安久驻真定,屡败燕兵,斩骁将数人,燕将莫敢婴其锋。骁勇善战,力举数百斤。东昌、小河之战,盛庸、平安屡挫燕师,斩其骁将,厥功甚壮。及至兵败被执,不克引义自裁,隐忍偷生,视铁铉、暴昭辈,能无愧乎?
参考资料:
『《明史》、《明成祖本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