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写了首诗,这首诗的知识产权到底归谁?
以下内容为腾讯研究院法律研究中心副主任、首席研究员蔡雄山演讲实录:
很多时候我们会把人工智能理解为机器人,这是大家比较简单的一个理解,事实上人工智能现在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各个细节。
比如现在的地图导航,我说我想到哪里,它就能导到哪里,这是人工智能的语音识别应用。
一个扫地机器人,扫地的时候它可以躲避障碍物。目前比较大的问题是扫地机器人虽然可以躲避障碍物,但是地是否已经扫过,它没办法区分,还需要人工的操作。
所以现在有人说:“人工智能现在主要还是靠人工”。
打开手机APP,所有的APP里面基本有人工智能,比如人脸识别、语音识别、图象识别等等,都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
大家不要把人工智能狭隘的理解成机器人,人工智能已经深刻的走进了我们的生活。
人工智能带来的问题
人工智能不是一个神话,也不是一个笑话。那么人工智能的时代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法律问题,或者制度方面的问题呢?
请大家看两首诗,名字都叫《偶得》,其中一首是人工智能写的,另一首是宋代的词人秦观写的,哪一首是机器写的?
很多文学修养很好的人会觉得,右边这首诗不会是秦观写的,因为“水气昏昏上接天”的“昏昏”好像不符合古典诗词的韵味。
但是右边这首正是宋代词人秦观写的,而左边看起来非常工整的这首诗是机器写的。
那么问题来了,左边的这首诗毫无疑问也是有创造性的,这首诗知识产权属于谁?是机器还是操作机器的人?
人工智能的法律边界
这个故事并不很遥远,微软机器人小冰,它出了一本诗集,叫做《当阳光失去了玻璃》,由100多首诗组成,署名作者是小冰。但是小冰是一个软件,所以问题怎么解决呢?
他们把问题提交给律师事务所,去寻找一个法律方面的答案。所以未来当机器可以写诗做文的时候,知识产权属于谁?
当达到著作权创作标准的时候,知识产权属于谁,这就是产权的问题。
和产权相关的另外一个问题,是数据的问题。很多科学家讲,现在的AI主要通过大数据的喂养来实现的。
那么在人类的农业社会,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是土地、房屋,最重要的法律制度就是产权制度。
到了工业时代,最重要的东西不一定是土地、房屋,而是知识产权,比如商标、专利等等,比如可口可乐的商标就价值连城,发展出来的最重要的法律制度是知识产权制度。
到了人工智能时代,数据就像传统工业时代的石油和天然气,数据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生产资料,那么在这个时代中,最重要的制度是和数据相关的制度。
比如,个人的数据应该怎样保护;这个数据是属于企业还是消费者;数据能不能进行交易?这些制度是和数据相关的制度,是人工智能时代非常重要的法律制度。
而这个制度现在全世界都在探讨,中国也有很多案例,目前来看没有特别明确的规则,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我再举一个例子,是责任相关的。比如,现在无人驾驶的汽车,当无人驾驶的汽车出现了车祸由谁承担责任?
问题的复杂性在于,传统上说是由汽车销售商和制造商,但是当机器可以学习的时候,自动驾驶的系统也在不断更进。
很多时候我们找不出事故的原因,因为机器通过深度学习,有非常复杂的算法,我们找不出事故的原因,那么谁来承担这个责任?
比如传统来说,交通肇事有刑事责任,那么当无人驾驶的汽车出现了交通肇事,谁来负这个刑事责任?是生产汽车的厂商老板吗?这对传统的法律制度框架也是一种挑战。
是不是人工智能时代会对我们的法律主体带来一些挑战?大家都知道,法律上有两种主体,即自然人、法人。
公司企业是一个拟制的法律主体,当有一天人工智能发展了,智力和人一样,那么机器人能不能成为法律上的主体?
这也是一个可以思考的问题,机器人可不可以拥有财产?可不可以谈恋爱?可不可以有投票的权利?这都是我们值得去思考的问题,当然它比较遥远,但是有些国家已经开始探讨了。
比如,欧盟在去年的时候就提出,是不是可以赋予机器人电子上的人格,让它可以享受权利、承担义务。我想说的是,从产权、责任包括法律主体角度,人工智能时代对传统的制度带来了一些挑战。
机器人威胁论
但是整体来讲,这些挑战都是我们通过理性思考和制度设定可以去解决的。最后我想说,现在有很多观点讲人工智能怎样去毁灭人类,还有一些威胁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