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中关村创业咖啡馆变了?创始人退出:精神层面的东西丢了

这家中关村创业咖啡馆变了?创始人退出:精神层面的东西丢了

文/ 天下网商记者 田甜

中关村创业大街正吹着寒风。我在车库咖啡小坐,虽然还有外地初来的创业者来搭讪有没有遇见投资人,但车库咖啡创始人苏菂如今自称的新身份是“博物馆看门大爷”,他对《天下网商》记者说:“参观者多,创业者少。”

创业博物馆于9月中旬悄然迎客。2011年4月7日,车库咖啡开业;2018年3月22日,苏菂发朋友圈声明,他已退出车库咖啡,下一步他计划把所持有的价值约1亿多元的车库股份捐赠给中关村人才协会(非营利性社会团体),以NGO的形式做一个记录创业者历史的博物馆。

创业博物馆头顶瀛海威时空logo,脚踏四通基石,左边一扇金山1988年创业之初的小黄门,右边一扇联想诞生于传达室之时的暗红色的门,当然这四件都是复制品。苏菂说,如此混搭,为的是留下历史,希望年轻人来到这里有所思考。中国第一家互联网公司瀛海威,当年占据中关村总产值半壁江山的四通,90后创业者已经很少有听说了。

这家中关村创业咖啡馆变了?创始人退出:精神层面的东西丢了

创业博物馆大门

三十米外斜对面即是七年前苏菂一手尽心创办的车库咖啡,四层小楼依旧,不过这一切再也与他无关。“明明一流的精神旗帜却被做成了二流的商业,我不玩了。”他在朋友圈写道。

现在要做的,在他看来是等七老八十了回忆时都感到了不起的事,那就all in 去做。今年苏菂刚踏入不惑之年。

事了拂衣去,说的不是功成名就,而是精神面对物欲侵蚀和复杂商业世界剧变时最后的抵抗。

二次别离

为什么退出车库咖啡?苏菂谈了两点。

一是车库旗下的孵化器运营管理公司、教育咨询公司、投资管理公司等都做的还可以,估值基本都在1个多亿,但核心精神丢了。

二是他在研究了宗教和世界上的百年企业后发现,能够长存的组织形态一定有精神层面的东西在支撑,尤其是商业,更需要一名领袖式的人物全心全力为之投入,并解决好传承和利益分配问题。而他的能力和心态都不足以用商业的方式做好它。

做商业心有不逮,那么构建一个精神家园也是个优质的理想寄居地。苏菂的另一个创业项目“You+国际青年社区”,他在其中的身份已变更为顾问。

苏菂对创业博物馆的思考,第一部分是科技编年史,把过去30年间对科技有贡献的企业,包括被人遗忘的企业,统统刻在青石板上;第二部分是老物件、创新产品和影像;第三部分则是创业故事,这里只求打动人,无关成败,亦无关大人物小人物。

目前创业博物馆三大部分的内容还在不断完善中。老物件的陈列,如apple2电脑、磁带、录像机、声卡、汉卡等等占据了绝大部分空间。这些老物件主要来自苏菂本人收购和收藏家捐赠,据苏菂说他在这上面已投入三四百万元,不过他仍感到惋惜,“能收来的都不是最好的,很多好东西花钱都收不到了。”

这家中关村创业咖啡馆变了?创始人退出:精神层面的东西丢了

创业博物馆展出的apple2电脑

创业博物馆就像他的一个孩子,他对前者每一个细部体察入微。在和我一起从博物馆地下一层上楼后,苏菂两眼平扫180度,随即对身边的工作人员张超峰说:“应该放一个指示牌,很多来参观的人不知道还有地下一层。”

事实上,这不是苏菂第一次离开车库咖啡。

2014年12月15日,北京创业之路咖啡有限公司(“车库咖啡”注册名称)法人代表由苏菂变更为陈戈。

创办车库咖啡,源于苏菂在上一家公司做投资时的经历。苏菂还在老东家蓝汛公司做销售时,他带领的销售团队,有一年把销售额做到了全公司总销售额的四分之一。他人艳羡,但苏菂认为销售额已经碰上了天花板,公司可以做战略投资。他又带了个团队,开始一块新领域。

做投资让苏菂对这一点感触至深:投资人和早期创业团队见面的时间成本太高了——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促成车库咖啡的诞生,乃至后来创业大街的形成。

大城市的创业团队分散而又隐蔽,哪里便宜就在哪里办公。苏菂和他的团队成员开车去找创业者,到了地点附近再打听具体位置,每天大把时间花费在路上。而很多早期投资基金本身体量不大,几个项目分散各投一点。

苏菂由此萌生出一个想法——搭建一个创业者和投资人聚集的平台。如果一名投资人每天多见一名创业者,对整个行业而言,效率将大幅提升。2010年底,苏菂已在蓝汛公司从天使轮待到上市,他的内心更想去做一件能够带来更大成就感的事。

北京创业之路咖啡有限公司于2011年5月正式注册下来,共有11名股东。其中“咖啡”的创意来自早期创业者常去星巴克、上岛咖啡等咖啡馆办公。

2011年初,苏菂去美国交流学习,比尔·休利特和戴维·帕卡德在美国加州的一间车库创立了惠普,乔布斯在车库创立了苹果,比尔·盖茨在车库创立了微软,Google也诞生于车库。苏菂领会到,这些“车库”的共性是廉价,才得以让惠普等日后伟大的公司以极低的成本开启创业。他后来把自己创办的咖啡馆命名为“车库”,既为致敬那些推进IT历史进程的伟大公司,也渴望车库咖啡能诞生中国的微软、谷歌。

创业大街尽头处一幢大楼,穿过一层漆黑的走廊,坐电梯上二楼才是车库咖啡。这样的场所在创业大街是极不显眼的存在,不过房租便宜,还能过滤相当一部分情侣、散客。

这家中关村创业咖啡馆变了?创始人退出:精神层面的东西丢了

车库咖啡大门

在车库,花20多块钱点杯咖啡就能工作上一整天,并享用车库的免费WiFi、复印、打印、会议室租赁等服务,车库装修得不太像咖啡馆,更像个自习室。据《人物》2012年报道,一个三人的创业团队在中关村租办公室,每月至少花费4000元;而在车库只需22元乘30天,660元。

“我做车库与金钱关系不大,人一辈子一定要做一件让自己觉得很牛的事。我不想开车库的分店,因为精力有限,只有做一家才能赋予它灵魂,让创业聚集,把它的内在做到极致;我也不想做基金,车库就是个很纯粹的平台,希望创业者来到这里不用担心有竞争关系,畅所欲言。”苏菂说。

三年以后,他还是没能说服股东坚持公益化运营。苏菂辞去车库咖啡执行董事,变更了法人代表,继而以联合创始人的身份加入You+国际青年社区。You+旗下有青年社区、创业社区等产品,是创业者的生活空间,前者楼下包含免费影院、健身房等十几项功能,后者楼下则是联合办公空间。

车库往事

2011年车库咖啡开张时,创业大街还叫海淀图书城。在电商的冲击下,图书城破败萧瑟,人迹寥寥,倒是再早几年前冒出来的餐饮店、小贩摊点等业态,增添了些人流。

车库咖啡是全球第一家创业主题咖啡馆,2011年9月的一天,中关村管委会领导前来调研,苏菂提出了改造海淀图书城为早期创业投资一条街的建议。

双方想法不谋而合。2014年6月12日,这条只有220米的短街正式挂牌:中关村创业大街。

据产业园区行业新媒体“园区界”报道,园区界曾与中关村创业大街策划人交流,对方表示他们当初选址于此就是因为苏菂——车库咖啡的灵魂人物在这里。苏菂在一次公开演讲中提到,美国一家孵化器的创始人来创业大街参观交流,直呼“不可思议”,这事在美国至少要干二十年,中国政府执行效率高,两三年就把这条街变成了创业大街。

创业大街最辉煌的时刻却在苏菂离开以后。

2015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成推动中国经济继续前行的双引擎之一。

这家中关村创业咖啡馆变了?创始人退出:精神层面的东西丢了

2015年,大批正在创业的年轻人聚集在车库咖啡

最近两三年,车库咖啡新潮的交流氛围成为了培育区块链的温室,赵东、李笑来、宝二爷、虫哥等币圈大佬频频出没于车库,于此发迹,笑傲江湖。此外,“车库咖啡”旗下也相继成立了多家商业公司,并在福州、厦门、美国硅谷、澳大利亚悉尼等地开了多家分店。

苏菂对此不予置评,面对《天下网商》记者的采访,他淡淡一句回应:“精神层面的东西丢了,很多老车库的同学都不愿再回车库了。”

张超峰在车库里认识了苏菂,现在他则是创业博物馆一名工作人员,面对陌生游客来参观,他主动当起了讲解员。五年前,穿一身保安服的张超峰来到创业大街,苏菂对这个中年男人的穿着产生了兴趣。当时张超峰是北大夜班保安,他打算利用白天时间做个视频相亲网站,因为他本人的个人问题还未解决,他想很多大龄青年应该也有这样的需求。

与张超峰聊了几次后,苏菂心热口快:“哥们这不行啊!”但他根本无法劝阻张做事的决心。

张超峰出生于安徽农村,单纯而直爽,走上社会后打过工,卖过服装,赚了点小钱又被骗了个精光,才来到北京,谋得北大夜班保安工作,每月拿三四千块钱工资。白天张超峰来到创业大街,找人交流做视频婚恋网站的可行性。大家最开始都以为他说笑,渐渐地,苏菂也被他这股执着劲打动了。张超峰花了近一年,投入3万多块钱找了个技术外包团队,视频婚恋网站最终上线。

在车库咖啡那段让人怀念的时光,苏菂还记得开业头十天,每天只有六七个人,还是自己找来的两个朋友各自的创业团队。六七个人每天大眼瞪小眼,苏菂在为车库如何聚集人气而动脑筋。

十多天后,车库咖啡作为场地方接了场活动,一看来了那么多人,苏菂才豁然开朗。他赶忙上去递名片,也开始在新浪微博分享他的工作与观点。之后每来一张新面孔,他都热心地上去打招呼:“兄弟做什么的呀?”就这样聊了上千人,车库咖啡渐渐形成了氛围。

开业当年来了位67岁的老爷子,是无锡江南大学的退休教授。他每天来车库咖啡写一种教人输入汉字的程序,名为“汉字工具箱”,盈利模式是100多块钱卖给汉语教学机构。这名退休教授的团队一共3人,分别是他和太太,还有儿子。直到现在,老爷子还贴了不少退休金去各地参加活动,宣讲他的产品,乐此不疲。

车库咖啡运营早期,交30块钱就能过夜,很多外地来的创业者都在车库的沙发上睡过。一到深夜后满屋子的脚臭味。苏菂和他媳妇也常常深夜守在车库,有时还牵上他们家的狗。有的创业者忙到后半夜还在写东西,还没睡的伙伴就会凑过去出主意。

这家中关村创业咖啡馆变了?创始人退出:精神层面的东西丢了

夜间在咖啡馆歇息的创业者

这些正是最令苏菂着迷的地方:六七十岁的老爷爷还有自己的梦想;原本不相识的创业团队彼此在一个空间里互相碰撞,互相鼓励。

苏菂也利用他多年积累的人脉和资源,为创业团队介绍投资人、学习伙伴及其他资源,比如他牵线搭桥,对接了阿里云,为车库创业者提供一定期限的云服务器免费使用权限;北京银行中关村分行发布了一款专门针对车库创业公司的优惠信贷产品;徐小平、雷军、王京、童玮亮等著名投资人也时常光顾车库。

不过苏菂认为,获得投资的创业团队毕竟还是少数,获得成长要比获得投资有意义得多,不同团队之间相互协作,整合资源,也许就能实现收入翻倍增长。

精神家园

三年前苏菂突然离开创业大街,但这不代表他对车库从此就置若罔闻。

苏菂告诉《天下网商》记者,三年来他一直在思考一个有车库精神的模式和方向,他还考虑过在车库咖啡内辟出块空间来,建一个小型的记录中关村创业历史的博物馆。

他的离场也带走了一批车库老同学。李新义于2012年从西安来到车库咖啡,在他心里,曾经车库就是他的家,苏菂是大哥。李新义长年泡在车库咖啡,一面启动自己的创业项目,一面同两名在车库认识的创业伙伴做互联网公司猎头的工作,赚点生活费。他早已习惯这种生活,不过如今他更喜欢来创业博物馆。

今年年初,还有多名车库老同学来找苏菂。他们都说,车库的人情味儿少了,苏菂这才决定重启办创业博物馆的计划。

他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得到诸多朋友的支持,如今创业博物馆内刻着四十名初始捐赠人的名字。“我找到了一个100倍于车库曾经精神的模式和方向。”苏菂说。

另一面,车库咖啡旗下的孵化器、创投、咨询等板块正在往精细方向发展,孵化器向全国扩张。2018年3月19日,苏菂宣布退出车库咖啡三天前,“车库咖啡”搜狐号发布了一则招募车库咖啡孵化器城市合伙人的公告,文中提到,孵化器的功能是“挖掘和整合创业者、政府、产业、资本、科研院所和高校等社会资源,打造高成长性的创新创业平台”。

金钱永不眠。

创业大街车库咖啡内已不复往日人满为患,店里的人说,用于路演的LED屏已很久没有打开使用过。距车库几十步之外的3w咖啡馆,收银台前也看不见排长队。资本寒冬去了又来,创业咖啡热了又凉,惟有络绎不绝的游客喁喁前行。

时代变化太快,如今徐小平、雷军等投资人已站到台前,各大投资机构纷纷成立投研团队,抢占先机。如果说当年创业咖啡热起来凭的是极客精神,今天创业进入专业化时代,顺其性,应其时,有商业模式的项目才能赢得投资者青睐。苏菂似乎未看清这一点。

车库精神过时了吗?

苏菂常常感怀于90年代初那批企业家,比如他的朋友、创业博物馆捐赠人北京联众总裁鲍岳桥。90年代从事UCDOS开发时,鲍岳桥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花了1000块钱,在《电脑报》投放了八分之一版广告,没想到收获了总额2万元的邮局汇款单,那种纯粹的、发自内心的高兴在今天的创业者脸上是很难看见的。苏菂说,那一代企业家更看重产品能产生多大的社会价值,能不能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至于金钱——那只是创业的附属品。

还在运营车库咖啡时,苏菂曾拜访北京龙泉寺。他感到意外的是,进龙泉寺不收门票钱,烧香免费自取,中午还提供免费素斋。一段思考后,苏菂顿悟,龙泉寺看似所得甚少,却收获了有缘人心灵的归属,也获得了诸多社会资源,从三间小房子发展为大寺庙。

在220米的创业大街上,生生死死反复上演,苏菂见惯了太多。如今他借鉴寺庙的思路建设创业博物馆,希望建成一个追求精神极致的处所。

“建设这里,希望能够为我们回忆曾经的历史,也希望能够留下现在年轻人的样子,也希望这里能成为创业者的精神家园,更希望能够守护这些精神的存在,希望到这里的你能有所获得,有所思考。”

我还是不可免俗地问,创业博物馆如何可持续发展?

“心在就一定能找到方法。”苏菂回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