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宝宝打碎盘子,外国妈妈就说了3句话!中国妈妈集体沉默了

妈咪读呀原创

到友人家做客,朋友家两岁8个月的萌萌又长高了。肉嘟嘟的圆脸上挂着两颗葡萄一样的大眼睛,好奇地盯着我们。正值午饭时间,朋友先生在厨房里忙前忙后,朋友陪我们聊天。

就在此时,只听厨房哐嚓一声,紧接着是孩子爸爸的怒喝。我们寻声而去,只见厨房里盘子碎了两个,一大一小,一个正在嚎哭,另一个凶神恶煞、怒目圆瞪。我一瞬间竟然想到了寺庙里的金刚,不错,就是那般威严的神情。

“哎呀,碎了一个盘子,至于吗?”朋友先安抚老公。一回头又教训儿子:“妈妈说过多少遍了,厨房是你来的吗?是不是又伸手够盘子了,看吧,闯祸了吧?”

这一幕似曾相识的画面,也许在每个家庭都有吧。孩子闯祸了,中国父母的第一反应是责难,国外呢?

最近看了一则国外的小视频,视频中,一个小宝宝同样在厨房里不小心打碎了盘子。他怕得倚着橱柜大哭。然后,背景中出现了妈妈的声音,她没有任何的责怪,而是关切地问:“发生什么事了,宝贝?哦,你打碎盘子了吗?”

孩子短暂停顿,用哭声继续回应妈妈。

妈妈接着说,用温柔地语言:“没关系的,宝贝,没关系的。”

之后,爸爸走出来,轻轻地把孩子抱在怀里,拍拍孩子后背。渐渐地,在父母温柔的语调和安抚中,小宝宝停止了哭声,安静下来。

这对父母在孩子打碎盘子以后,对孩充分相信、安抚、尊重。其中,妈妈说了一句话发人深思:“亲爱的,没关系,你不是第一个打碎盘子的孩子,每个孩子都会打碎盘子的。”

是的,每个孩子都会打碎盘子,哪个人在小时候没犯过错误?每一个父母都是从小孩子长大的,都是在一次一次犯错中,学会不再犯错,明白人生的经验。

只不过,我们自己回想那些犯错后的情景,大多是伴随恐惧的。因为,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明白孩子犯错的原因。或者说,他们不想弄明白原因,只是任脾气肆无忌惮的爆发,让孩子在内疚中变成恐惧,变成不自信、变得懦弱。

可惜,当年的孩子做了父母后,在面对孩子犯错时,已经遗忘当年躲在角落里颤颤发抖的身影,而继续用暴躁的态度面对孩子,去责备孩子,去孩子逼迫承认错误。

孩子闯祸了,父母到底该怎么做?

孩子打碎盘子、因淘气导致家里财务损坏,最好的处理方式有两步:一是询问,知道犯错原因;二是分析错在哪里,帮助孩子不再犯错。

举一个事例,我正在写一篇稿件,憋了好几天没有灵感,好不容易下笔如有神,正要完美收官。忽然,小小费冲过来,一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电脑总电源切了。你……一口老血差点喷电脑屏幕上。我忍住怒火,先问原因。

“你为什么关妈妈电脑?”——法院还给双方辩解空间呢,对待孩子也要先问一个为什么!

“我想让妈妈跟我玩。”——原来孩子在寻求关注。(这下明白了,调皮背后都有深层次原因。)

“那你下次可以告诉我,妈妈不要写了,陪我玩一会。”(告诉他,正确的做法。)

“你把电脑关了,我刚才的工作全没了,我要花一样的时间,又陪不了你了。”(解释后果)

遵循这个逻辑,避免了不断的责备和训斥,同时,把孩子犯错变成了一个帮助他成长的机会。

专家研究,孩子在犯了错误,受到责备,身陷恐惧的时候,他们看到平时和蔼的妈妈变成了一个可怖的、不爱自己的人,只会感觉到自己的是不好,缺乏了日后再去尝试的勇气,或者就是产生了抵触情绪,学会撒谎。

责备和训斥没有用,只会毁掉孩子健全的人格。

最重要的是,要让孩子承担犯错的后果。

孩子摔碎了东西,很多父母训斥完以后,“好了你去玩吧!”就让孩子回房间玩耍了。我的朋友lina却不这样。在他们家,如果孩子闯祸了,要站在旁边看妈妈把碎盘子收拾好。就算孩子不动手,也不能离开。

要让孩子知道,犯错了要承担责任,犯错了是有后果的。这个后果,必须让孩子感受到、看到、体会到。

孩子把书扔得满屋都是——让他陪着父母,一本一本捡起来、收拾好。

孩子把水洒在地上——请帮助父母,拿毛巾擦干净。

孩子吃饭打翻了碗——暂时不收拾,吃完以后,帮助父母收拾。

你要让孩子知道,犯错误不可怕,因为我们家长可以帮助你收拾残局。但之所以要让他们去承受相应的后果,是担心,在以后当他需要独自面对挫折时,是否有勇气、有能力,去担当这些错误。

生活中有好多坎,需要自己去迈。难道不是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