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猛减支付牌照 行业处于存量洗牌期

第三方支付已步入存量洗牌期。央行网站显示,已注销许可的第三方机构已达10家。此外,已有近50家支付机构被处罚。在分析人士看来,在之后的续展中将有更多的第三方支付机构被兼并、重组、不予续展。

  6家支付机构牌照被注销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近日,央行更新官方网站,在行政审批公示栏目,已注销许可机构名单中新增了6家支付机构,分别为:上海富友金融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华势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资和信网络支付有限公司、上海付费通企业服务有限公司、浙江盛炬支付技术有限公司、易通支付有限公司,注销日期均显示为5月15日。

据了解,按照五年一续展的期限,首批获得牌照的机构2016年迎来续展。在前三批续展中,一共有10家支付机构被要求合并。目前,央行正式注销的支付机构名单已达10家,包括此前倒闭的三家预付卡公司和一家主动申请注销的北京润京搜索投资有限公司。目前,央行网站显示获得许可的支付机构有260家。

去年8月11日,央行发布了《27家非银行支付机构<支付业务许可证>续展决定》。第一次续展结果为首批27家支付机构全部成功续展,且有6张牌照合并到首批牌照中。同年8月29日,央行发布了第二批12家支付牌照续展结果,其中易通支付有限公司、上海富友金融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的牌照被合并。

  关联支付公司被要求合并

央行信息显示,此次被注销牌照的6家支付机构均被其他支付机构合并,具体来看,易通支付有限公司被山东鲁商一卡通支付有限公司合并,浙江盛炬支付技术有限公司被海南新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并,上海付费通企业服务有限公司被上海付费通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合并,资和信网络支付有限公司被资和信电子支付有限公司合并,上海富友金融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被上海富友支付服务有限公司合并。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上海付费通企业服务有限公司、资和信网络支付有限公司、上海富友金融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均与合并企业存在关联关系。

对于央行要求这些企业合并的原因,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薛洪言认为,至少有两个目的,对于隶属同一法人的支付牌照合并,是更好地理顺实践中牌照分散化和运营集中化的矛盾,即同一个团队运营多个支付牌照,每个牌照背后又分别对应一家支付企业,容易产生管理上和监管上的混乱,倒不如将牌照进行合并;对于隶属不同法人集团的支付牌照,监管也有较强的动力推动牌照间的合并充足,毕竟,从支付市场自身规律来看,250多张牌照已经超过了市场可承载的数量。

值得关注的是,除了以上的6家机构已经完成合并之外,还有4家支付机构未完成合并。其中,杉德支付和通联支付已经严重逾期。按照央行续展要求,被合并支付机构应于公告之日起6个月内完成支付业务承接工作。目前,这两家支付机构已经逾期了3个月。这两家支付机构均收到过央行罚单。如1月18日做出行政处罚决定,杉德电子商务服务有限公司大连分公司被给予行政处罚。今年3月,杉德电子商务服务有限公司福建分公司因“违反支付结算管理规定”被“警告,没收违法所得4000元,处罚款59万元”。

  行业处于存量洗牌期

据了解,自2011年5月3日-2015年3月26日,央行分8批共发放270家支付业务牌照,其中最主要的互联网支付牌照一共发放了103张,全国性的95张,区域性的8张。此后,央行再未发放支付牌照。第三方支付行业步入存量洗牌期。

近几年,在越来越多企业拿到支付牌照后,行业问题暴露。自去年以来,监管开始发力,处罚频率和力度明显加强,第三方支付公司频吃罚单。据统计,截至目前,共有近50家支付公司被处罚。仅今年以来,央行已经对超过10家支付机构开出罚单。《中国支付清算行业运行报告(2017)》显示,因注销、主动申请注销、不予续展和续展合并等因素,270家支付机构在去年减少了15家,缩减至255家,行业渐剩寡头。监管趋严叠加第三方支付行业寡头格局,小型第三方支付机构生存空间有限。

一位第三方支付公司人士指出,逐步趋严的监管措施,让绝大多数中小规模第三方支付机构断绝逆袭可能性。未来第三方支付牌照只有在生态级企业里才有实质性的意义。薛洪言也表示,整体上看,行业发展已经趋于成熟,市场格局也已初步明朗,除非出现新的革命性技术,行业内出现逆袭的概率已经不大。

北京商报记者 闫瑾 刘双霞/文 代小杰/制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