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称中国高超音速导弹可击沉美航母 或将抵消美反导系统
参考消息网1月15日报道 美国《国家利益》双月刊网站1月13日报道称,近期中国试射了高超音速作战武器。这可能成为世界第一种此类武器。虽然谁都不会对中国在该领域的进展感到吃惊,但率先进行这种武器的作战部署,将为中国不断壮大的反介入武器库再添加一种武器,进而令美国军事规划者在太平洋地区处于困境。
报道称,中国开展了数次潜在高超音速武器的试射。报道援引美国外交学者网站的报道称,中国在2017年11月试射了高超音速导弹。报道称,此次试射的导弹似乎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之前一种导弹的改进版。该美媒猜测称,该系统既能采用核战斗部,又能采用常规战斗部。
美媒称,美国分析人士预计中国的高超音速作战武器在2020年前不会投入使用。而该型导弹射程的增加,一方面令中国可以打击太平洋更远处的目标,另一方面,由于基地可以部署在内陆深处,也增大了被打击的难度。
美媒猜测称,部署高超音速作战系统的重点,在于削弱现有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防御能力。目前,韩国、日本和美国都部署了此类防御系统。美媒称,高超音速武器的飞行速度极高,飞行高度相对低,飞行轨道难以预测。这令反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和传统的地空导弹系统都难以抵御这种武器。
美媒称,中国在高超音速飞行器方面取得显著进步,这不令人惊奇。该系统或将成为中国反介入系统中的又一个工具。实际上,它们将使中国对于周边地区的军事目标具有更强的打击能力。
拔地而起!俄境外试射伊斯坎德尔导弹
俄罗斯国防部近日报道,俄军在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一带举办了“杜尚别-反恐”演习,此次演习重点是在山区打击非法武装分子以及恐怖分子。在军演中,俄军发射9K720“伊斯坎德尔”M(北约代号SS-26)战役战术导弹打击了假想敌的目标,这也是俄军首次在境外试射这种战术导弹。图为“伊斯坎德尔”M发射车驶入发射阵地。
SS-26战术导弹发射瞬间连续镜头之一,可见尾部发动机点火,滚滚浓烟腾起。
SS-26战术导弹发射瞬间连续镜头之二,导弹已升空。
SS-26战术导弹发射瞬间连续镜头之三,导弹已腾空而起。
图为从地面上拍摄的SS-26战术导弹升空瞬间。
(2017-11-22 08:48:07)
黑科技!美剧曝美新武器可令导弹打偏
在美剧《末日孤舰》第四季第4集中,首次公开展示了美海军的一种堪比“黑科技”级别的电子干扰系统,可有效欺骗敌方反舰导弹,本组图就此为您解读。图为片中的希腊海军埃利级导弹护卫舰向美海军伯克级驱逐舰发射反舰导弹。
美军伯克级驱逐舰在探测到导弹来袭后,迅速发射了一种名为“纳尔卡”(Nulka)的悬浮式电子干扰诱饵,图中可见诱饵发射升空,和传统诱饵会迅速引爆,形成干扰云不同,这种诱饵更像一架小型无人机,在原地悬停。
与此同时,伯克级战舰上,干扰系统的显示屏上出现了神奇的一幕:只见真实战舰驶过之后,在原先位置生成了一个一模一样的伯克级“虚像”,根据台词介绍,这个“虚像”的雷达信号强度甚至比本尊都要强。
而对于来袭的敌方反舰导弹来说,显然无法分辨出“虚像”与本尊的区别,直接朝“虚像”飞来,而真正的伯克级则早已逃之夭夭,躲过一劫。图为美军战舰上的悬浮诱饵的雷达探测视角,显示的其实也是其在敌方雷达上的干扰效果,此时敌舰火控雷达和反舰导弹均已将诱饵当成了“真家伙”,也难怪希腊舰长会感叹他是在与“鬼魂”作战。
或许很多人会认为上述情节太像科幻小说,但实际上这段情节不仅有现实原型,而且连使用的电子干扰诱饵都是实际存在的,即图中的Mk234“纳尔卡”有源式悬浮雷达诱饵系统。该系统由美国和澳大利亚于1988年联合研发(美国负责电子干扰系统,澳方负责载具设计),1999年完成作战测评,美海军购买了11套系统安装在战舰上。
“纳尔卡”实际是一种具备自主悬停飞行能力的干扰火箭,为了能在空中长时间悬停,诱饵尾部搭载有矢量推力喷口,头部则配备有四片可折叠旋翼,发射后会像直升机一样高速旋转,“纳尔卡”的预编程飞行高度最高可达100米,最长悬停时间超过55秒。图为发射后的“纳尔卡”诱饵,可见尾端的悬停火箭发动机。
在悬停期间,“纳尔卡”内部搭载的电子信号放大器会模拟出类似大型战舰的雷达反射截面积(RCS)信号(根据搭载舰本身的RCS不同,可以模拟小到导弹护卫舰,大到核动力航母的各类战舰),同时按照预先编程好的弹道和飞行参数在空中徘徊,吸引来袭反舰导弹,诱骗其雷达寻的头锁定诱饵本身,从而偏离友军战舰。图为“纳尔卡”试验视频,可见尾端的悬停火箭发动机。
图为“纳尔卡”电子诱饵的垂发系统,通常采用双联布置,由于占用空间很小,且战舰本身无需进行大幅改装,小到导弹护卫舰,大到核动力航母均可搭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