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勤2018年银行业回顾与2019年展望分析报告(84页)

(温馨提示:文末有下载方式)

目录:

一、2018年回顾

  • 1. 经济及金融形势概览
  • 2. 上市大型商业银行及股份制商业银行业绩分析7

二、2019年展望

  • 1. 经济和银行业发展展望
  • 2. 不良压力企稳,化解方式多元
  • 3. 向洞察力驱动银行转型
  • 4. 新金融工具准则的影响渐趋稳定
  • 5.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2019年银行业反洗钱趋势探析

报告摘要:

一、2018年回顾

1、经济及金融形势概览

回顾2018年,“去杠杆、强监管”淡化至“稳杠杆”,影子银行活动受到规制; 央行五次宣布降准,小微和民营企业融资受到支持,货币政策趋向中性偏松。

中国经济有减速迹象但总体平稳

2018 年中国经济走过重重内外挑战,虽出现减速迹象,但总体上表现较为平稳。消费大体稳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增长9.0%,但股市和楼市的调整使消费出现了升级和降级的分化,汽车销量也由于基数较高和购置税优惠政策的退出而出现了自然的调整(汽车类零售额累计下降2.4%)。投资方面,受去杠杆抑制基建投资的影响,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累计增长5.9%,是自2000年以来的最低值。外贸上,鉴于外需良好和对美“抢出口”的因素,出口累计增长9.9%,其中对美出口累计增长11.3%;而在中国政府扩大进口战略及人民币对大多数货币的汇率坚挺(如欧元、英镑、加元、澳元)的影响下,进口累计增长15.8%。

德勤2018年银行业回顾与2019年展望分析报告(84页)

央行连续降准“稳杠杆”

根据公告日期,2018年央行五次降低了存款准备金率,一共3.5个百分点,保证了偏宽松的流动性,银行体系资金充裕,资金成本降低,市场利率普遍下行,2019年2月末,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比去上年下降了70多个基点。利率下行引导企业融资成本也相应降低,2018年下半年,监管通过“三箭齐发”,在贷款投放、民企债券发行、民企股权融资工具方面加强了对小微和民营企业融资支持。

2018年下半年开始,宏观调控以“稳杠杆”为主,以把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之间的关系,平衡社会总信用和货币供给。根据人民银行数据,2018年末中国宏观杠杆率总水平为249.4%,比2017 年末下降了1.5个百分点;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差距趋向缩小并大体匹配,2018年末M2余额同比增长8.1%,新增人民币贷款16.2万亿元,同比多增2.6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存量200.8万亿元,同比增长9.8%。全年累计发行各类债券43.1万亿元,同比增长7.5%,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比上年末贬值4.8%。

银行理财业务转型

2018年被称为资管元年,4月资管新规、10月理财业务管理办法以及《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三大理财监管文件陆续发布,改变了银行理财业务的生态。首先,资管新规打破了刚兑,只有非保本理财产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资管产品;其次,银行理财资金的投资路径打通,理财资金可直接投资上市公司股票(不超过全部流通股的15%)、对接私募并且无销售金额门槛,投资更加便捷灵活。

根据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与中国银行业协会联合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报告(2018年)》,截至2018 年底,非保本理财产品4.8 万只,存续余额22.04 万亿元,相比2017 年底非保本理财减少1,300亿元;其中面向个人投资者发行的非保本理财产品存续余额为19.16万亿元,占全部存续余额的86.93%;全市场金融同业类产品存续余额1.22 万亿元,同比减少2.04万亿元,降幅62.57%,“资金空转”明显减少;封闭式非保本产品按募资金额加权平均兑付客户年化收益率4.97%,同比上升约80 个基点。

银行理财业务转型加快,具体方式是组建与母行隔离的理财子公司独立运作。截至2019年4月中旬,已有30家银行公布了其理财子公司筹建计划,包括6家国有大行、9家股份制银行、13家城商行和2家农商行。

资产扩张继续放缓,不良继续“双升”

银行业资产规模扩张持续放缓。2018年银行业境内总资产261.4万亿元,同比增长6.4%,增速下降2.2个百分点,降幅不及2017放缓幅度那般明显,这主要由于2018年人民银行宏观调控四次降准,下半年转向稳杠杆为主,信用由紧缩趋向于宽松。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近五年持续“双升” 。2018年末不良贷款突破2万亿,五年复合增速28%,是同时期总资产复合增速的2倍。最近贷款分类更加严格,监管鼓励银行陆续将逾期90天、60 天以上贷款纳入不良,这将使银行资产质量在未来几年持续承压,对不良资产处置提出了更高要求。

2018年末贷款损失准备余额3.77万亿,较2017年末增加6,790亿元。2018上年监管下调了拨备覆盖率和贷款拨备率标准(拨备覆盖率标准由150%调整为120%-150%,贷款拨备率标准由2.5% 调整为1.5%-2.5%),在此情况下,两项指标仍保持上升态势:拨备覆盖率和贷款拨备率分别为186.31%和3.41%,较2017年末分别上升4.89个和0.25个百分点。

德勤2018年银行业回顾与2019年展望分析报告(84页)

德勤2018年银行业回顾与2019年展望分析报告(84页)

行业进一步开放

央行行长易纲在2018年4月份博鳌论坛上宣布的金融开放政策已经渐次落地:在银行和资产管理公司,外资股无占比限制;在合资证券公司和人身险公司,外资股占比最高51%,且三年后无限制。

多家国外机构已筹备新设机构或增持股权:瑞士银行对瑞银证券持股比例增至51%,实现控股;安联(中国)保险获准筹建,成为中国首家外资保险控股公司; 美国标普公司获准进入中国信用评级市场;美国运通公司发起成立合资公司,获批筹备银行卡清算机构。目前,29家A 股上市银行中,有8家银行前10大股东中有外国股东,其中持股比例较高的为新加坡华侨银行在宁波银行持股20%,汇丰银行在交通银行持股19.04%。

金融市场开放方面,2018年6月,A股正式纳入MSCI指数,9月,富时罗素宣布将A股纳入其指数体系。央行数据显示,2018年境外投资者投资中国债券市场增加近6,000亿元,目前总量约1.8 万亿。

2、上市大型商业银行及股份制商业银行业绩分析

业绩综述

业绩指标总体向好,盈利能力稳中有进

2018年度,两类银行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为人民币14,445亿元,同比增幅达5.35%(图1),平均日赚净利润39.58亿元,每位员工年均创利65.10万元。大型商业银行本年度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增幅4.90%,股份制商业银行本年度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增幅6.64%,增幅较上年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德勤2018年银行业回顾与2019年展望分析报告(84页)

德勤2018年银行业回顾与2019年展望分析报告(84页)

本年度两类银行资产减值损失合计人民币10,370亿元,增长率达24.82%,增速明显上升。具体而言,两类银行贷款减值损失增速自2014年至高点,达63.82%(图3),而2017年资产减值损失增速降至9.52%,2018年再次增加至24.82%。2018年再次出现较高增幅,主要系2018年采用更严格的贷款风险分类标准导致不良贷款增加,另外绝大部分银行采用新金融工具准则,拨备计提也有所增加。

2018年两类银行平均总资产收益率(ROA)和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OE)分别为0.8836%和13.10%,较2017年ROA有小幅下降,ROE则下降了0.51个百分点,拨备计提的增加导致盈利效能持续下降(图4)。随着MPA监管增强,对银行业规模的考核越来越严格,商业银行在外部因素的影响下走上提升质量的发展路线,未来会更加注重自有资本效率的提升,打造具有强大价值创造能力的高质量发展模式。

德勤2018年银行业回顾与2019年展望分析报告(84页)

德勤2018年银行业回顾与2019年展望分析报告(84页)

资产质量逐步企稳,主动负债增速放缓,银行面临资本压力

随着金融去杠杆和强监管政策不断演进,2018年度两类银行资产端逐渐回归传统信贷业务,减少对非标资产和同业理财的依赖度,导致资产增速进一步放缓,年末两类银行资产合计人民币157.76万亿元,同比增幅6.17%,增幅较之上年下降0.06个百分点。从资产结构来看,近三年商业银行贷款业务占比不断上升,提升了4.28个百分点,2018年末占比达52.97%。受监管政策影响,金融资产投资占比2017年下降0.83个百分点,2018年略有回升,较上年增长0.27个百分点,2018年末占比为28.00%,主要系2017年非标投资增速放缓甚至负增长所致。同业往来资产近五年来持续压降,降幅4.00个百分点,2018年末占比5.64%(图5)。

2018年末两类银行贷款余额合计85.97 万亿元,较上年增长8.14万亿元,增幅达10.46%。本年度两类银行资产质量逐步企稳,除华夏银行外,其余商业银行逾期90天以上贷款余额均低于不良贷款余额,虽然银行贷款质量有所优化,但随着表外融资渠道受阻,部分企业的信用风险仍在持续暴露,资产质量压力犹存。2018年末两类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人民币13,016亿元,同比增幅6.71%,不良贷款率为1.51%,不良贷款率较上年末下降0.06%;2018年末逾期贷款合计人民币15,572亿元,基本与上年持平,其中逾期90天以上贷款合计人民币10,152亿元,同比下降2.02%,逾期90天以上贷款占比下降0.15%;2018 年末商业银行贷款中关注类贷款占比2.63%,同比下降0.39个百分点(图6); 逾期90天以上贷款与不良贷款的比值(“剪刀差”)为78.00%,同比下降6.95个百分点,但部分银行仍存在压力。

两类银行本年度风险抵补能力回升,2018 年末拨备覆盖率水平继续提升,年末拨备覆盖率为185.29%,较2017年末增加8.04 个百分点;拨贷比为2.81%,较2017年末增加0.03个百分点(图7)。

德勤2018年银行业回顾与2019年展望分析报告(84页)

德勤2018年银行业回顾与2019年展望分析报告(84页)

德勤2018年银行业回顾与2019年展望分析报告(84页)

从负债端来看,在同业业务持续受限、央行降准导致货币宽松的局面下,上市银行主动负债增速进一步放缓,客户存款占比有所提升。2018年末两类银行负债合计人民币145.58万亿元,同比增幅5.78% (图8)。具体而言,两类银行吸收存款、同业往来负债和已发行债务证券余额分别为人民币109.90万亿元、人民币20.56万亿元和人民币8.9万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7.55%、9.66%及40.77%。其中,本年末两类银行次级债及二级资本债、存款证及同业存单、普通金融债及其他债券余额分别为人民币18,285亿元、人民币51,504亿元、人民币19,394 亿元,同比增幅分别达17.18%、14.68%和31.69%。此外,本年末外币债券融资加速提升,海外融资成新关注点。除交通银行外1,两类银行已发行债务凭证及已发行存款证中外币债券余额持续高速增长,增幅达19.28%(2017年除交通银行:44.19%)。从负债结构来看,两类银行已发行债务证券(主要包括应付债券、存款证、同业存单等)占比持续增长,但本年增幅放缓,而客户存款占负债总额的比例达75.49%,逐年稳定上升(图9)。

另一方面,本年度由于货币宽松、同业负债及其他主动负债受限,资管新规对银行理财影响,两类银行进入了激烈的存款竞争。其中,股份制商业银行凭借客户粘性,本年存款增速高于大型商业银行。从存款期限来看,2017年末活期存款占比超过五成,而2018年末定期存款占比略有上升,增幅亦有所增加(图10)。

两类银行业务回归本源,增量回表业务以及监管压降剪刀差无不使得资本承压。2018年两类银行采取多种方式补充资本金,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及核心一级资本率较上年均略有上升,资本压力得到适当缓解(图11)。近年来在监管的鼓励下银行资本补充工具得以丰富和创新,在增发、可转债、次级债、优先股和发行二级资本工具等的基础上,最近又新增了永续债的发行,上市商业银行将积极拓宽资本补充渠道,提升发展的稳健性,逐步落实影子银行信贷回归表内,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更好的扩大信贷规模以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

德勤2018年银行业回顾与2019年展望分析报告(84页)

德勤2018年银行业回顾与2019年展望分析报告(84页)

金融普惠、扶贫信贷和绿色金融助力实体经济

国有商业银行作为经济发展的助推者,有责任紧跟国家战略,支持金融普惠,坚持服务实体经济;有必要贯彻精准扶贫战略精神,以金融扶贫赋能产业扶贫;有义务践行绿色信贷,推进经济转型升级。

2018年商业银行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各家银行加大发展普惠信贷、扶贫信贷及绿色信贷业务,两类银行年末较上年末增加三种类型信贷业务人民币19,487亿元,增幅28.77%。其中普惠信贷规模增长65.19%,扶贫信贷规模增长8.12%,绿色信贷规模增长14.75%(图12)。

在国家政策背景下,各家银行坚持回归银行本源、服务实体经济这一根本方向,开发出了各式各样普惠金融产品,可以让各种类型的小微企业通过多种准入方式获得贷款,促进社会弱势群体收入增长。国有大行自2017年起陆续落地普惠金融事业部。2018年年报显示,各大银行普惠金融相关机制在不断健全,普惠金融贷款增速也较快。拓展普惠金融业务的同时,传统金融机构也纷纷运用各类互联网和技术手段,提升普惠金融服务的效率以及进行相关风险的控制。

绿色发展也是银行战略转型的重要着力点,绿色信贷规模和占比稳步提升。商业银行在引导信贷资源投向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生态制造等绿色产业,协助企业以绿色债券等方式拓展融资途径,发挥绿色金融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个人消费升级、住房贷款增速放缓

在消费升级大环境下个人贷款需求激增,2018年末较上年末增幅16.57%,规模达到34.88万亿元,连续五年增速保持在15%以上(图13)。其中信用卡贷款增速最高,为24.20%,信用卡发卡量保持稳步增长,2018年新增发卡量1.81亿张,增幅20.95%。信用卡全年累计交易额29.58万亿,较上年大幅增长31.99%。住房贷款在个人贷款中占比持续最高,为66.10%,但受近年来房地产调控政策影响,住房贷款增幅自2016年来不断下降,增速逐步趋缓(图14)。

德勤2018年银行业回顾与2019年展望分析报告(84页)

德勤2018年银行业回顾与2019年展望分析报告(84页)

德勤2018年银行业回顾与2019年展望分析报告(84页)

金融业严监管稳杠杆,脱虚向实回归本源

2018年在严监管背景下,金融稳杠杆持续深化。2018年末两类银行的发行非保本理财产品总体规模基本保持平稳,略有下降,降幅0.34%。其中大型商业银行增幅1.91%,较上年增速有所放缓;股份制商业银行较上年降幅2.60%(图15),降幅有所放缓,主要受2017年资管新规的影响,股份制商业银行对存续理财产品结构进行调整,非保本理财增速大幅下降,2018年随着银行进行资管业务转型适应,降幅有所放缓。在监管政策的引导下,商业银行的非保本理财业务资金空转现象有所减少。2018年非保本理财中配置的同业理财规模和占比均下降,标准化资产占比上升。去通道、破刚兑、实现净值化管理会成为各家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方向。

2018年商业银行在第三方机构发起设立的结构化主体中享有的权益规模呈现下降趋势,两类银行2018年末规模为6.63万亿,总体下降19.51%(图16)。具体来看,大型商业银行由于持有的结构化主体规模较小,影响相对较小,本年总体降幅12.97%;股份制商业银行受监管影响较大,在第三方机构发起设立的结构化主体中享有的权益规模持续收缩,本年总体降幅21.01%。

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以下简称“资管新规”)及配套政策,其中资管新规(十五)加强对资管产品投资的非标资产期限的要求,资管新规(十)对产品投向做出了规定,资管新规(十八)要求金融机构对资产管理产品应当实行净值化管理,限制了商业银行对非标资产的投资。从持有的结构化主体结构来看,2018年末商业银行持有的第三方机构发起设立的结构化主体中信托及资管计划和理财产品较2017年末下降29.42%。其中大型商业银行持有的结构化主体中信托及资管计划和理财产品的占比略降3%,而股份制银行降幅高达10%,股份制银行受监管政策影响较大(图17)。随着资管新规的实施和落地,资产管理业务日趋规范,稳杠杆的成效明显,资金脱实向虚势头得到遏制。

资管新规落地后,银保监会发布了配套实施细则《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商业银行成立银行理财子公司既是监管要求也是行业未来发展方向。两类银行中已有14家公告成立理财子公司,其中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光大银行、招商银行已经获得批复进入筹建期。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的设立将有助于推进资管新规全面落地,防控金融风险,引导资管业务回归本源,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德勤2018年银行业回顾与2019年展望分析报告(84页)

德勤2018年银行业回顾与2019年展望分析报告(84页)

德勤2018年银行业回顾与2019年展望分析报告(84页)

业绩分析

1. 盈利能力

1.1 净利润增长稳中有进,盈利能力稳步提升

根据2019年2月银保监会披露的监管数据显示,2018年度银行业金融机构净利润合计1.83万亿元,其中6家大型商业银行占比58%(2017年:58%),9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占比21%(2017年:21%)。

总体来看,两类银行在2018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合计1.44万亿元,增幅达5.35%,保持了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整体来看,规模扩张仍是驱动净利润增长的主要因素。大型商业银行净利润平均增速达到4.90%,除增速排名第一的邮储银行净利润增速9.71%外,其他大型商业银行净利润持续低位增长;股份制商业银行净利润平均增幅达6.64%,增速较上年略有上升。

德勤2018年银行业回顾与2019年展望分析报告(84页)

1.2 营业收入增速有所提升,股份制银行增长明显

2018年两类银行的营业收入普遍取得了较好的增长,其中:大型商业银行营业收入平均增幅7.88%,农业银行、邮储银行增幅超过10%,其余大型商业银行平均增幅超过5%;股份制商业银行营业收入平均增幅9.70%,增幅明显上升。

两类银行的营业收入增长主要得益于净利息收入的增幅。

德勤2018年银行业回顾与2019年展望分析报告(84页)

德勤2018年银行业回顾与2019年展望分析报告(84页)

1.3 利息净收入

1.3.1两类银行利息净收入增长明显,股份制商业银行触底反弹

两类银行2018年利息净收入合计3.02万亿元,增幅达7.88%,增幅上升主要系银行规模扩张及平均收益率上升所致。大型商业银行2018年利息净收入平均增幅为9.22%,其中邮储银行利息净收入增幅达到24.46%;股份制商业银行利息净收入一改增长乏力现状,较上年明显好转,平均增幅4.09%,仅民生银行出现负增长,降幅达到11.41%,主要系其吸收存款2018年日均余额和平均成本率双向增加导致利息支出增加明显;股份制商业银行增幅低于大型商业银行,主要系存款成本上升所致。

两类银行2018年利息收支平均增幅分别为9.64%和11.66%。大型商业银行2018 年利息收支平均增幅分别为10.36%和11.93%,股份制商业银行利息收支平均增幅分别8.09%和11.24%。大部分上市银行利息收入增幅低于利息支出增幅。

德勤2018年银行业回顾与2019年展望分析报告(84页)

德勤2018年银行业回顾与2019年展望分析报告(84页)

1.3.2利息收入结构分析

两类银行2018年利息净收入合计3.02 亿元。从利息收入占比来看,两类银行2018年贷款利息收入、金融资产投资、存放央行和同业往来利息收入占利息收入的比例分别为65.47%、24.86%和9.45%。其中,大型商业银行贷款利息收入占利息收入的平均比例达66.02%,而金融资产投资利息收入占利息收入的比例连续三年突破二成,达23.79%;股份制商业银行贷款利息收入占利息收入的平均比例达64.25%,较2017年增加5.71个百分点,金融资产投资利息收入占利息收入的比例达27.22%。整体来看,大型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和垫款利息收入占比最大,而股份制商业银行则金融资产投资利息收入占比则最大。

从结构调整来看,两类银行金融资产投资利息收入占比整体呈下降趋势,而贷款利息收入占比呈逐年上升趋势。从变动幅度来看,大型商业银行贷款利息收入占比变动增加2.85个百分点,股份制商业银行贷款利息收入占比变动增加5.71个百分点,得益于贷款规模的增加。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金融资产利息收入占比变动均有不同幅度的降低。

1.3.3利息支出结构分析

从利息支出占比来看,两类银行2018年存款利息支出、同业利息支出及已发行债务证券利息支出占利息支出的比例分别为62.15%、21.54%和10.72%。大型商业银行上述利息支出占利息支出的比例为72.48%、16.00%和6.80%,存款利息支出高于平均水平;股份制商业银行上述利息支出占利息支出的比例为45.37%、30.52%和17.07%,同业利息支出、已发行债务证券利息支出高于平均水平。

从结构调整来看,2013年以来,两类银行存款利息支出占比基本呈下降趋势,已发行债务证券利息支出占比逐年上升。2018年大型商业银行存款利息的占比较上年基本持平,股份制商业银行存款利息支出占利息支出的比例较上年增加5.09个百分点。总体来看,大型商业银行由于吸储能力较强,渠道下沉,更倾向于吸收存款融入资金;股份制商业银行则更善于利用同业金融市场弥补其较大型商业银行不足的吸储能力来补充资金。

1.4 净利差及净息差

1.4.1净息差及净利差止跌回稳

延续2018年上半年的发展趋势,2018 年两类银行平均净息差和平均净利差止跌回暖,分别为2.07%和1.97%。大型商业银行平均净息差和平均净利差分别为2.17%和2.14%,与2017年相比分别上升8个基点和12个基点;股份制商业银行平均净息差和平均净利差分别为2.00%和1.85%,较2017年分别上升11 个基点和13个基点。

1.4.2生息资产收益率和计息负债付息率

两类银行2018年平均生息资产收益率4.25%,较2017年上升25个基点。大型商业银行平均生息资产收益率达3.87%,较上年上升18个基点;股份制商业银行平均生息资产收益率为4.51%,较上年上升29个基点。

两类银行2018年计息负债付息率2.33%,较上年上升15个基点。大型商业银行凭借其雄厚的客户基础,继续维持较低的付息率,平均计息负债付息率1.81%,较上年上升11个基点;股份制商业银行明显加强了负债成本的管控,平均计息负债付息率为2.69%,较上年上升19个基点。

1.5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增幅放缓

两类银行2018年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8,231亿元,增长幅度2.27%,增幅持续放缓,其中5家银行出现负增长,浙商银行下降幅度高达46.94%;增幅放缓主要系银行落实国家金融服务减费让利政策和执行保险产品监管要求致代理手续费收入下降所致。大型商业银行2018年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增幅为3.61%,邮储银行实现两位数增长,而中国银行成为唯一一家手续费净收入连续两年下降的上市银行,同比减少1.67%;股份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速度逐渐放缓,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平均增幅0.35%,明显低于2017年度增幅。

1.6 成本控制

1.6.1成本收入比持续优化

2018年,大型商业银行平均成本收入比32.73%,较上年下降1.74个百分点,其中邮储银行成本收入比高达57.60%,主要系采用自营网点和代理网点并存的经营管理模式,是上市银行中唯一成本收入比超过50%的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平均成本收入比29.45%,较上年减少0.57个百分点。2018年成本收入比的下降主要系商业银行规模扩张带来的营收增长以及对费用的优化管理所致。

1.6.2职工薪酬总体增长平稳,未出现明显下降

两类银行2018年职工薪酬合计达7,149 亿元,较上年增加486亿元,增幅达7.29%。所有银行职工薪酬均有所增加。大型商业银行职工薪酬平均增幅6.23%,股份制商业银行职工薪酬平均增幅9.98%,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华夏银行、平安银行增速较快,增速超过10%,主要系业务发展及规模扩张所致。

1.6.3人员结构持续优化,薪酬差异化显现

从减员增效角度来看,由于电子渠道替代、劳务派遣转为劳务外包、员工自身考虑等原因,上市银行2018年流失的员工以专科及以下学历为主,并主要以柜员等普通员工为主,因此对薪酬支出总额影响不大,而人均薪酬更是不降反升。

从人均薪酬来看,大型商业银行人均薪酬明显低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其中招商银行人均薪酬逾人民币60万元,华夏银行本年增幅超过20%,农业银行、招商银行本年增幅超过10%,浙商银行本年下降超过5%。

德勤2018年银行业回顾与2019年展望分析报告(84页)

德勤2018年银行业回顾与2019年展望分析报告(84页)

德勤2018年银行业回顾与2019年展望分析报告(84页)

1.6.4资产减值损失增速扩大,剪刀差明显降低

两类银行2018年计提资产减值损失约为10,370亿元,增幅达24.82%,增速较上年增加15.30个百分点,资产减值损失大幅度增加,主要系2018年采用更严格的贷款风险分类标准所致,另外新金融工具准则下,拨备也有所增加。大型商业银行2018年计提资产减值损失金额约为6,474亿元,占所有15家上市银行逾六成,平均增幅为29.57%;股份制商业银行2018年计提资产减值损失金额约为3,896亿元,平均增幅为17.67%。

两类银行的信贷成本比2018年均略有增加,其中大型商业银行的信贷成本比较为稳定,维持在0.94%-1.14%之间,2018年平均信贷成本比为1.05%,较上年增加0.17%;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信贷成本比高于大型商业银行,维持在1.18%-2.39%之间,2018年平均信贷成本比为1.58%,较上年增加0.02%;其中平安银行2018年信贷成本比高达2.39%,高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平均水平51%,主要系平安银行核销及处置不良贷款力度远高于同业所致。

1.7 收益率指标

1.7.1平均总资产收益率

两类银行2018年平均总资产收益率为0.88%,较上年下降1个基点,主要受减值损失计提增加影响。大型商业银行平均总资产收益率为0.91%,较上年下降2个基点,股份制商业银行平均总资产收益率为0.86%,较上年上升1个基点。2018年招商银行在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取得最高的平均总资产收益率为1.24%,较上年度上升9个基点。最近三年来,仅有招商银行保持了平均总资产收益率的持续快速提升。

1.7.2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2018年两类银行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3.10%,较上年下降0.51个百分点,主要系拨备计提的增加以及银行采用优先股、永续债等方式补充资本金使得权益金额上升所致。大型商业银行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2.84%,股份制商业银行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3.27%。2018年平安银行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较上年增加1.13个百分点,增幅最大。而招商银行以其在零售银行领域内多年的深耕及强大的用户粘性,帮助其持续取得行业最高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6.57%。

1.7.3市净率及市盈率

招商银行市净率为1.18,市盈率为9.06倍,在两类银行中拔得头筹。除此之外,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平均市净率均低于1,陷于“破净”局面;平均市盈率在4-7倍之间。

1.7.4投资者回报温和上升

大型商业银行股利收益率平均保持在4.6%左右,而股份制商业银行股利收益率普遍低于大型商业银行,并且呈现出较大的波动;从股利支付率来看,大型商业银行普遍保持在30%以上,而股份制商业银行相对较低。

……

更多内容,请参见原报告。

温馨提示:如需原文档,可在PC端登陆未来智库www.vzkoo.com搜索下载本报告。

(报告来源:德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