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上的胜利, 1938年, 中国的60万大军如何化险为夷?

1938年年初,日本军队计划南北夹击,一举消灭固守江苏北部、山东南部的中国军队。固守此地的中国军队是中国抗战最后的主力,一旦这些军队被日军围歼,那中国的抗战形势将十分的艰难。为了空间换取时间战略的成功,同时保存有生力量保卫中国的中西部。中国军队经过一系列战斗之后,进行了战略撤退。中国60万大军成功的化险为夷,最终取得了战略上的胜利。

战略上的胜利, 1938年, 中国的60万大军如何化险为夷?

一、日本军队南北夹击华东地区的中国军队主力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发动了九一八事变。1.9万日军占领了东北全境,坐拥38万东北军的张学良不战而退。此次事变使日本在中国拥有了立足之地,中国东北地区开始成为日本重要的战略物资基地。1937年7月,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北方的形势十分危急,为了支援北方战场,蒋介石决定在上海开辟第二战场。中国的地形从北向南几乎无险可守,但是如果从东向西就可以利用复杂的地形,一步步阻止敌军前进。蒋介石的计划正在于此,他希望在上海与日军决战,吸引日军主力前来。在那场淞沪会战中,蒋介石投入了自己的大部分嫡系,那场战役持续了整整三个月。最终70万中国军队中,阵亡12万、负伤超过35万。

战略上的胜利, 1938年, 中国的60万大军如何化险为夷?

淞沪会战致使江南地区的中国军队损失殆尽,中国方面已经没有足够的力量保卫近在咫尺的南京。1937年12月,日军攻陷中国的首都南京,制造了长达六周的南京大屠杀。与此同时,北方的日军已经占领了华北的大部分地区。南京失守之后,中国军队最后的主力集结在江苏北部、山东南部一带,中国最高统帅部则迁移到了武汉。日军计划南北夹击消灭华东地区的中国军队,这样中国就丧失了最后的家底。刚刚迁移到武汉的国民政府将没有足够的时间训练出新的军队,日本有一鼓作气直捣武汉的可能。为此完成这一计划,日军南北两路军队超过了40万。这一数字已经超过了淞沪会战中日军的总兵力,可看此战对于日军的重要性。

战略上的胜利, 1938年, 中国的60万大军如何化险为夷?

二、韩复渠临阵脱逃,中国军队被迫开始撤退

从当时的形势上来看,中国军队想击败南北两路日军,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中国军队的计划是打几次胜仗,鼓舞一下一败再败的士气,然后选择撤退。但是由于韩复渠的举动,使中国军队处于非常被动的局面。身为山东省主席的韩复渠为了保住自己的实力,命令军队放弃黄河天险,以至于济南、泰安等地先后失陷。北方的日军对中国军队造成了很大的威胁,负责战役指挥的李宗仁不得不改变自己的部署。韩复渠在临阵脱逃之后,在河南省会开封被捕,随后在武汉被执行枪决。韩复渠的一退再退,也是日军产生了错觉。日本第十师团师团长矶谷廉介认为中国军队不堪一击,他为了夺取进入徐州的头功,不等友军的配合,就命令自己的第十师团孤军深入。

战略上的胜利, 1938年, 中国的60万大军如何化险为夷?

这恰恰给了李宗仁一个好机会,李宗仁先命令军队在台儿庄一线死死的拖住第十师团,随后命令各路军队合围。此战歼灭日军一万多人,中国军队取得了台儿庄大捷。但这次胜利只是一场局部的胜利,并没有改变中国军队被南北夹击的不利局面。日军南北两军的合围态势正在逐渐形成,蒋介石为了避免中国最后的家底全军覆没,只得命令全军进行战略撤退。华东地区的中国军队开始向西转移,进攻一系列的努力,60万军队中的50余万成功突围。这些中国军队开始沿着长江向武汉方向撤退,由于中国军队的行军速度迟缓,日军计划着利用这个时间差,迅速拿下中国的指挥中心武汉。

战略上的胜利, 1938年, 中国的60万大军如何化险为夷?

三、日军开始南北夹击武汉,中国方面以水代兵

在徐州会战以后,日军又计划着一个新的计划。利用徐州地区突围的中国军队尚未抵达武汉之际,一鼓作气拿下武汉。这样既可以重创中国的指挥系统,还可以围歼那些中国军队。日本还是原来的老套路,准备着南北夹击。北方的日军进入河南,然后沿着铁路进攻武汉。南部的日军沿着长江逆流而上,进攻武汉,两军计划在武汉外围会师。南部的日军比较好对付,一路上地形复杂,中国军队可以层层阻击。但北部的日军比较麻烦,中原之地一马平川,再加上铁路运输的便利。中国军队想在河南境内挡住日军困难很大,在迫于无奈的情况下,蒋介石命令军队炸开黄河以水代兵。滚滚黄河水淹没了三省44个县,共1080万人受灾。当然,这一行动暂缓了日军的进军计划,为武汉保卫战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