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的这8个生理现象, 家长要注意, 处理不当会留下终身隐患
寻觅反射:新生儿面颊部触及母亲乳房时头即转向乳房,找乳头;用手指或其他物体触之,亦有类似反应。其意义同吸吮反射。
吸吮反射:当新生儿口唇触及乳头时,便张口出现口唇、舌的吸吮动作。该反射1岁后消失。若新生儿期吸吮发射消失或明显减弱,提示脑内病变;若亢进则为饥饿表现。1岁后仍存在提示大脑皮层功能障碍。
拥抱反射:(惊跳反射):当用手托住小二颈肩部,使其呈半坐位,然后突然体位改变,迅速使小儿向后倾下10——15度角;或者小儿听到声音,如声响、开门声、脚步声等;或受到强光、疼痛、突然的摇晃;这种现象很像是受惊了一样,其实是对外界刺激的一种大的或“巨大的”应答反应,是动物的一种自我保护,用来应对或防御外界的侵害。这种反应都叫做拥抱反射或惊跳(惊吓)反射。拥抱反射3-4个月消失,出生后暂时消失提示大脑损伤;若一侧缺如考虑为臂丛神经或锁骨、肱骨骨折;若长期存在则为大脑疾患。
握持反射:用手指或小木棍触小儿侧手掌、足底或指趾屈曲活动。例如用手指触摸新生儿手心,或用小木棍碰小手掌时,新生儿会紧紧抓住碰她的东西,且抓得很近,甚至于可以把他的身体吊起来。抓握反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屈肌强有力的活动。手的握持反射4-6月逐渐消失,为随意动作取代。新生儿期该反射缺失或两侧不对称均为病态,6个月后仍存在也提示大脑疾病。足底握持反射6——12月消失,提前消失多为脊髓发育不良。
踏步反射:检查者两手置于小儿腋下,托住新生儿使之站立,足底接触床面,胸部前倾,此时新生儿可以做自发的踏步运动。踏步发射3个月消失。生后即无该反射为双侧摊,持久性不对称为神经损伤,长期存在大脑疾病。
强直性颈反射:新生儿仰卧,检查者将其头向一侧旋转,该侧上下肢伸展,对侧上下肢屈曲。该反射3-4个月消失,6个月仍存在大脑疾患,一侧缺如或两侧不对称多为神经损伤。
视觉—颈部反射:在眼前闪过亮光时,新生儿会扭转颈部,尽力避开亮光
把宾斯基反射(巴氏反射):碰新生儿的脚心,脚趾就张开成扇形,脚会朝里弯曲。6个月以后便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