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用微信、QQ 把微视送上了 App Store 第一|畅言

腾讯用微信、QQ 把微视送上了 App Store 第一|畅言

腾讯用微信、QQ 把微视送上了 App Store 第一|畅言

最近几天,很多人在发朋友圈的时候,都能看到一个“用微视拍摄”的推广。与此同时,腾讯微视也开始大面积地,在腾讯视频独家播出的综艺节目中大量曝光。

如此大力度的推广,让微视飞快地冲上了苹果 App Store 免费榜 TOP 1。

腾讯用微信、QQ 把微视送上了 App Store 第一|畅言

发朋友圈时的“用微视拍摄”推广

腾讯用微信、QQ 把微视送上了 App Store 第一|畅言

腾讯微视对综艺节目的赞助

腾讯用微信、QQ 把微视送上了 App Store 第一|畅言

微视冲上了苹果App Store免费榜TOP1

作为最早的一批短视频应用,腾讯微视当年确实算是短视频领域一霸。可惜的是,由于生不逢时,微视最终被关闭。

西瓜视频、抖音、快手的兴起,让微视这个腾讯的“亲儿子”拥有了复活的机会。2018年以来,大更新后的微视不仅是在功能方面做出大改动,还因其高达30亿的补贴引起整个行业的轰动。

腾讯用微信、QQ 把微视送上了 App Store 第一|畅言

一时间,不管是专业MCN还是普通的短视频达人、自媒体作者,纷纷涌入微视。不过,大家似乎更感兴趣的还是微视给予的补贴,当补贴效果低于腾讯预期后,2018年6月份,随着微视欠薪消息的爆出,微视这一波补贴以失败告终,复活后的微视又一次处在了一个尴尬的局面。

腾讯用微信、QQ 把微视送上了 App Store 第一|畅言

到底还是“亲儿子”

不过,到底还是“亲儿子”。近日,或许是眼看游戏业务因政策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在信息流、短视频领域砸钱巨大均已失败告终的腾讯,这一次竟然将其在短视频少数的王牌都给了微视。

目前,最新版的微信朋友圈在拍摄菜单中,已经出现“用微视拍摄”的限时推广入口,用户在分享朋友圈的过程中一旦点击“用微视拍摄”的按钮,均会自动下载微视APP。同时,手机QQ顶端的超级入口也给予了微视巨大的流量支持。

在腾讯微信和QQ的双重扶持之下,腾讯微视大有一种卷土重来之势。这一次,腾讯给予了微视巨大的流量支持,后续相信势必还会保持微视的补贴计划,在这样的大力支持下,微视还有机会突围成功吗?这或许并不是一件容易事。

腾讯用微信、QQ 把微视送上了 App Store 第一|畅言

多次错过短视频的风口,

时机对腾讯和微视来说很痛苦

抖音、快手,这或许是新一代短视频产品真正火爆全网的案例,也正是抖音快手的发展,让短视频成为各大互联网巨头的标配产品。

根据艾瑞的预测,2020年短视频市场规模将超300亿,腾讯自营业务在短视频市场的投入可以说是收益甚微。从2013年推出微视,到2017年关闭微视,腾讯错过了秒拍、美拍、小咖秀那一波短视频机会、错过了西瓜视频、火山视频那波机会、错过了快手抖音的机会,腾讯和微视对短视频不甘心是很容易理解的。

在复盘微视失败的原因中,产品定位不清晰以及功能不够完善是一个原因。但在我看来,在腾讯和众多明星的支持下,微视曾一度也是主流短视频应用,其失败最大的原因还是在于没有在一个最合适的时机里推出来,尤其是在用户裂变和商业变现方面都不够满意的情况下。

目前,根据最新的艾瑞数据显示,抖音的MAU为2.63亿、快手MAU则为2.59亿、西瓜视频MAU为1.48亿、火山小视频MAU为1.44亿。当越来越多月活用户规模达到亿级规模的时候,这个市场其实某种意义上也逐渐成熟,新产品获取用户的难度也越来越大。

微视此前错过了短视频的发展红利,如今在短视频接近成熟的时候又再次放大招,这或许都不是在一个最恰当的时候。如果说微信后续还会对其给腾讯嫡系产品的流量进行投入产出比的核算,那很可能微视达不到微信的标准。可以说,不管微信和QQ给予微视多大的支持,没有选择一个合适的时机,都是微视发展一个巨大的阻碍,这是腾讯强大的流量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的难题。

腾讯用微信、QQ 把微视送上了 App Store 第一|畅言

重金补贴还没达预期,

这其实就注定了微视的重新崛起不容易

虽然时机错过,但在阿里和百度也纷纷跟进,同时快手抖音增速异常竟然的情况下,微视还是复活了。

一方面,为了给人们带来焕然一新的产品,微视跟上了当下短视频平台潮流,推出了视频跟拍、歌词字幕、一键美颜等诸多新功能。另外一方面,在打车补贴、共享单车补贴盛行其道的情况下,微视开始用补贴战术,就是希望可以砸出一个未来。

只可惜的是,虽然大额补贴短时间带来了全行业的火热,但迎来的或许大多数都是一些“撸羊毛”的内容创作机构和个人,真正带来的用户虽然也曾带来过很多,但却没多少真正留住了。

根据艾瑞最新的数据显示,微视目前只有789万的MAU,这个数据距离那些主流的短视频APP可谓是天壤之别。在最近几年,补贴可以说是互联网企业快速崛起最有效的方式了,但微视用补贴的方式竟然还没有砸出一个美好的未来,这其实就已经说明了很多用户已经形成了他们的短视频交流氛围,微视要重新崛起其实并不容易。

作者注:常规补贴的方式,显然微视也已经是无力改变情况。目前微视可以去走趣头条的路线,但这种同时也是一个很冒险的想法,同时还会对腾讯口碑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这或许不会被采用。

腾讯用微信、QQ 把微视送上了 App Store 第一|畅言

微信、QQ双重助力下,

卷土重来的微视一雪前耻的几率不大

尽管时机坑和补贴坑都踩过,并且也成为其未来发展阻碍,但腾讯对微视对短视频或许有个别样的情怀。

9月初,手机QQ发布了新版本,提示更新的主题则是【好友微视,全新上线】,这一更新的直观改变就是手机QQ的顶端多了一排微视短视频的入口。除了推荐好友微视短视频之外,还有一个“发现”的功能,可观看随机展示的微视短视频。

不约而同的是,近日很多人在发布朋友圈时,发现选择拍摄功能时,除了原本的拍摄、从手机相册选择、取消之外,多了一个用微视拍摄的推广功能。这一时间引发了舆论的热议,而业界也一致认为这是微视绝地反击的关键一战。

想象一下,一个是超过10亿用户量的微信,另一个则是月活跃用户7.83亿的QQ,两大超级社交产品同时助力微视,确实可以在数据方面给微视带来巨大的突破。

但我认为,尽管有微信和手机QQ的大力支持,但微视要真正的起死回生并不容易。除却时机和补贴不奏效以外,还有两大原因是微视巨大的阻碍。

(1)短视频市场格局渐定,跟风主流APP功能难打破格局

从产品来说,微视与主流短视频APP在功能上并无太多区别,市场上本身缺少纯靠复制可以后来者居上的例子。

事实上,目前短视频的行业格局已经初步稳定,巨头效应开始显现。以抖音、快手、西瓜短视频等为首的短视频平台已经占据行业大部分市场,想要撼动现有格局可谓是难于登天。

根据艾瑞数据显示:当前中国短视频行业市场集中度呈“三角形”态势,头部平台逐渐凸显但尚不稳定,占用户规模市场份额的60%以上,腰部平台或积极追赶头部平台,占到用户规模市场份额30%,长尾平台不断涌现新进玩家,整个市场规模占有率不到10%。

对于腾讯和微视来说,虽然腾讯可以通过限制外部的短视频播放的方式,给予微视更多的流量支持,但如果功能方面与主流产品区别不大,那真正要留住用户其实并不容易,这种跟风主流APP而没有自己核心创新特色的功能,要去挑战一个成熟的短视频产品,在用户习惯方面充满了挑战。

(2)补贴大战后口碑受损,优质原创内容生态建设起来不容易

同时,短视频行业早已经过了流量为王的时代。在政策的监管日趋严格的情况之下,短视频行业已经迈向内容为王的时代,能否在内容方面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对于短视频平台来说非常重要。

腾讯微视自重启以来,一直难逃抖音的阴影,内容过度倾向抖音,从而丧失了自己平台的内容独特性。尤其是在此前微视被爆出欠薪的事情之后,虽然后续也还是解决了,但这无疑也会影响到一些MCN和网红公司的积极性。

现在这年头,要在互联网掘金的难度越来越大,大量MCN和网红公司在行情好的时候确实可以赚得盆满钵满,但一旦平台欠薪,他们所面临的风险就非常之大。

这样一来,如果无法再度吸引大批机构创造者和联盟型的内容创造者回归,这对微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当然,如果微视会采用先给钱或者其他的方式给予机构巨大的利益,吸引一部分的内容也还是有可能的。

但整体来说,内容与抖音太过于同质化、重新呼吁内容创造者给予微视内容甚至独家内容的难度大,这会严重阻碍微视构建自己的原创内容生态。

因此,在错过最佳时机、补贴方式收效甚微、产品功能创新难、特色内容生态难形成的多重因素下,腾讯微视纵然拥有微信和QQ的支持,其所面临的挑战依然不小。当下的短视频行业,连百度、美图等都在想方设法寻求差异化之路,深耕垂直细分领域。

腾讯微视能否彻底的去抖音化,或许才是其能否崛起的关键。微信和QQ的流量是微视的助推剂,但真正决定微视的未来,或许还得是微视自己本身的内功了吧。

腾讯用微信、QQ 把微视送上了 App Store 第一|畅言

声明:本文为 CSDN 「畅言」栏目投稿文章。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CSDN 立场。

「畅言」是 CSDN 公众号专门开设的评论类栏目,针对当前业界发生的大事以及行业痛点,面向所有互联网从业人士,专注于「百家争鸣,各抒己见」。我们相信观点愈辩愈明,摆此擂台,等你来战!只要你的逻辑表达清楚、专业,数据引用准确、可靠,角度独特、话题前沿深入,欢迎投稿,一起畅所欲言!

征稿啦

CSDN 公众号秉持着「与千万技术人共成长」理念,不仅以「极客头条」、「畅言」栏目在第一时间以技术人的独特视角描述技术人关心的行业焦点事件,更有「技术头条」专栏,深度解读行业内的热门技术与场景应用,让所有的开发者紧跟技术潮流,保持警醒的技术嗅觉,对行业趋势、技术有更为全面的认知。

如果你有优质的文章,或是行业热点事件、技术趋势的真知灼见,或是深度的应用实践、场景方案等的新见解,欢迎联系 CSDN 投稿,联系方式:微信(guorui_1118,请备注投稿+姓名+公司职位),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