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又被黑 这次连外媒都看不过去了

南极可能是地球上最寒冷、生存条件最恶劣的地方之一,但很多美丽的生命却可以自由自在地在这片极致“仙境”生活,基本不受人类干扰,以至于任何可能破坏该地区生态平衡的行为都为地球人所不容。

不过每隔一段时间,外媒总会出现一些言论,将过度捕捞南极磷虾的“锅”甩到中国身上,比如“中国在南极的捕捞计划引起科学家担忧”、“中国在南极磷虾捕捞领域‘分一杯羹’有多么危险”……

如此甩锅,另外一些外媒看不下去了,并主动发声为中国“正名”。

南极磷虾是南极洲生态系统的重要物种,是鲸鱼、企鹅及一些鸟类的重要食物来源之一。

为规范管理南极海域渔业,确保南极生态系统完整性,1982年南极洲海洋生物资源保护委员会(CCAMLR)成立了。目前磷虾的捕捞限额是由该保护委员会设定的。

据澳大利亚《解读者》杂志近日报道,在南极洲水域中,南极磷虾的总量大约为3.79亿吨。而2016年,CCAMLR设定的捕捞限额为370.5万吨,约为南极磷虾总量的1%。

中国又被黑 这次连外媒都看不过去了

根据CCAMLR官网的公开数据,中国在2014年的磷虾捕捞量约为5.4万吨,而捕捞量超过中国的国家还有“老牌”捕鱼大户挪威(16.5万吨)和韩国(5.5万吨)。报道称,中国的捕捞量仅仅相当于捕捞限额的1.4%,这种捕捞规模本不会吸引大家注意。换言之,如果这种规模的捕捞量也算过度捕捞的话恐怕实在有点说不过去。

2012年美国和新西兰在CCAMLR会议上率先提出建立罗斯海地区海洋保护区,在此保护区内72%的区域为“禁渔区”,以限制磷虾捕捞。这个“占地”155万平方公里的保护区在2017年12月已正式成立。

中国又被黑 这次连外媒都看不过去了

西方媒体一直鼓吹罗斯海地区海洋保护区的设立,是针对中国磷虾捕捞的一场环保胜利。其实,中国在2015年的CCAMLR会议上是给保护区投了赞成票,这才让建立保护区顺利提上日程。

有些媒体指出,这个海洋保护区对南冰洋磷虾捕捞业的未来意义不大。《解读者》报道称,这个保护区看似是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司法手段,实际上同CCAMLR发挥的作用差不多。在该保护区设立之前,自1999年以来,罗斯海地区本就没有多少磷虾捕捞活动。

对一些媒体不惜“自己加戏”也要发表的威胁论,美国《赫芬顿邮报》曾刊文称,通过支持建立罗斯海地区海洋保护区和合理捕捞南极磷虾,中国将在世界舞台上展示在环境保护方面的领导力。

然而,不合理的担忧依然存在。《解读者》报道称,有些媒体指责中国计划将南极磷虾捕捞增加到每季200万吨根本是无稽之谈。2017年5月22日,中国国家海洋局副局长林山青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从2009年中国开展南极磷虾捕捞作业以来,截至2016年11月底,中国年均磷虾产量约为3万吨。

林山青回答记者提问时说,“从管理层面上说,南极磷虾的可捕捞量在560万吨左右,而实际可捕捞量的上限约为60万吨(即一旦捕捞达到60万吨的“触发水平”,就立即停止捕捞活动,直至生物量通过再次估计判定依然健康才可以重开捕捞)。据了解,目前全球南极磷虾捕捞量最大的国家年捕捞量约为14万吨,全球每年南极磷虾捕捞量为25万吨左右。”。

他还补充,中国严格根据CCAMLR制定的养护措施,参与磷虾资源和生态系统的科研评估。《解读者》报道称,2009年,一张CCAMLR签发的“通行令”,为中国开启了“地球上最后一个蛋白库”的大门。在磷虾问题上,中国正在按照规则行事。

在开发海洋资源和捕捞海洋生物的问题上,有些国家确实有点“玻璃心”。前不久,日本全国秋刀鱼舷提网渔业协同组合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国内秋刀鱼渔获量出现自1969年以来的最低值。日本媒体报道称,秋刀鱼渔获量有的年份曾超过30万吨,但自2015年起持续“鱼荒”。

没想到,日本“鱼荒”的锅竟然也被“甩”到中国头上,说是因为中国捕鱼量太大。

日本为了成功“甩锅”,还曾把秋刀鱼送上国际“谈判桌”。目前,在北太平洋从事秋刀鱼生产的还有日本、韩国、俄罗斯等数百艘渔船,产量在30万吨左右。

2017年7月,日本政府以“秋刀鱼资源管理”的名义给各成员方提出捕捞配额的提案。提案里日本的配额为24.2万吨,而中国大陆只有4.7万吨。

这种“无理要求”当然遭到强烈反对。而很多日本学者表示,日本近几年遭遇的“鱼荒”的真正原因与洋流和海水温度变化有关。有日本网友还“自黑”一波说,日本因滥捕金枪鱼在国际社会备受批判,如今转过头来指责中国捕鱼量大,十分不妥。

最后还要补充一句,《解读者》在文章中还这样强调,中国完全有权获得全球共有的蛋白质、营养食品和遗传资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