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文件系统网络共享
简介
NFS(Network File System)即网络文件系统,是FreeBSD支持的文件系统中的一种,它允许网络中的计算机之间通过TCP/IP网络共享资源。
在NFS的应用中,本地NFS的客户端应用可以透明地读写位于远端NFS服务器上的文件,就像访问本地文件一样。
优点
以下是NFS最显而易见的好处:
节省本地存储空间,将常用的数据存放在一台NFS服务器上且可以通过网络访问,那么本地终端将可以减少自身存储空间的使用。
用户不需要在网络中的每个机器上都建有Home目录,Home目录可以放在NFS服务器上且可以在网络上被访问使用。
一些存储设备如软驱、CDROM和Zip(一种高储存密度的磁盘驱动器与磁盘)等都可以在网络上被别的机器使用。这可以减少整个网络上可移动介质设备的数量。
组成
NFS体系至少有两个主要部分: 一台NFS服务器和若干台客户机。
客户机通过TCP/IP网络远程访问存放在NFS服务器上的数据。 在NFS服务器正式启用前,需要根据实际环境和需求,配置一些NFS参数。
服务原理图
NFS系统守护进程
- nfsd:它是基本的NFS守护进程,主要功能是管理客户端是否能够登录服务器;
- rpc.mountd:它是RPC安装守护进程,主要功能是管理NFS的文件系统。当客户端顺利通过nfsd登录NFS服务器后,在使用NFS服务所提供的文件前,还必须通过文件使用权限的验证。它会读取NFS的配置文件/etc/exports来对比客户端权限。
- rpc.idmapd:主要功能是进行端口映射工作。当客户端尝试连接并使用RPC服务器提供的服务(如NFS服务)时,rpc.idmapd会将所管理的与服务对应的端口提供给客户端,从而使客户可以通过该端口向服务器请求服务。
安装与服务相关
centos6 内核默认就支持nfs,只需要安装一下nfs工具集就可以
yum -y install nfs-utils
通过查看依赖可以看到rpcbind也会被安装,在centos5之前的版本叫portmap.
启动服务,要先启动rpcbind服务,不然完成不了端口映射,会导致服务失败
service rpcbind restart
service nfs restart
查看服务状态:
service rpcbind status
service nfs status
停止服务:
service nfs stop
service rpcbind stop
NFS服务器的配置
NFS服务器的配置相对比较简单,只需要在相应的配置文件中进行设置,然后启动NFS服务器即可。
NFS的常用目录
- /etc/exports NFS服务的主要配置文件
- /usr/sbin/exportfs NFS服务的管理命令
- /usr/sbin/showmount 客户端的查看命令
- /var/lib/nfs/etab 记录NFS分享出来的目录的完整权限设定值
- /var/lib/nfs/xtab 记录曾经登录过的客户端信息
NFS服务的配置文件为 /etc/exports,这个文件是NFS的主要配置文件,不过系统并没有默认值,所以这个文件不一定会存在,可能要使用vim手动建立,然后在文件里面写入配置内容。
/etc/exports文件内容格式:
<输出目录> [客户端1 选项(访问权限,用户映射,其他)] [客户端2 选项(访问权限,用户映射,其他)]
- 输出目录: 输出目录是指NFS系统中需要共享给客户机使用的目录;
- 客户端: 客户端是指网络中可以访问这个NFS输出目录的计算机
- 客户端常用的指定方式 指定ip地址的主机:192.168.0.200
- 指定子网中的所有主机:192.168.0.0/24 192.168.0.0/255.255.255.0
- 指定域名的主机:david.bsmart.cn 指定域中的所有主机:*.bsmart.cn 所有主机:
- 选项:
- 选项用来设置输出目录的访问权限、用户映射等。
- NFS主要有3类选项:访问权限选项 ?设置输出目录只读:ro ?设置输出目录读写:rw
- 用户映射选项
- all_squash:将远程访问的所有普通用户及所属组都映射为匿名用户或用户组(nfsnobody);
- no_all_squash:与all_squash取反(默认设置);
- root_squash:将root用户及所属组都映射为匿名用户或用户组(默认设置);
- no_root_squash:与rootsquash取反;
- anonuid=xxx:将远程访问的所有用户都映射为匿名用户,并指定该用户为本地用户(UID=xxx);
- anongid=xxx:将远程访问的所有用户组都映射为匿名用户组账户,并指定该匿名用户组账户为本地用户组账户(GID=xxx);
- 其它选项
- secure:限制客户端只能从小于1024的tcp/ip端口连接nfs服务器(默认设置);
- insecure:允许客户端从大于1024的tcp/ip端口连接服务器;
- sync:将数据同步写入内存缓冲区与磁盘中,效率低,但可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 async:将数据先保存在内存缓冲区中,必要时才写入磁盘;
- wdelay:检查是否有相关的写操作,如果有则将这些写操作一起执行,这样可以提高效率(默认设置);
- no_wdelay:若有写操作则立即执行,应与sync配合使用;
- subtree:若输出目录是一个子目录,则nfs服务器将检查其父目录的权限(默认设置);
- no_subtree:即使输出目录是一个子目录,nfs服务器也不检查其父目录的权限,这样可以提高效率;
配置实例
服务端配置:
yum -y install nfs-utils
设置共享目录:
vim /etc/export
/data/nfsdata 192.168.122.0/24(rw,no_root_squash)
重启服务:
service rpcbind restart
service nfs restart
showmount -e 127.0.0.1
服务器端使用showmount命令查询NFS的共享状态
showmount -e #默认查看自己共享的服务,前提是要DNS能解析自己,不然容易报错
showmount -a #显示已经与客户端连接上的目录信息
客户端使用showmount命令查询NFS的共享状态
showmount -e [NFS服务器IP]
客户端挂载
mount -t nfs -o rw 192.168.122.10:/data/nfsdata /mnt
开机挂载
vim /etc/fstab
添加下面的内容:
192.168.122.10:/data/nfsdata /mnt nfs rw 0 0
相关命令
exportfs
如果我们在启动了NFS之后又修改了/etc/exports,是不是还要重新启动nfs呢?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用exportfs 命令来使改动立刻生效,该命令格式如下:
exportfs [-aruv]
- -a 全部挂载或卸载 /etc/exports中的内容
- -r 重新读取/etc/exports 中的信息 ,并同步更新/etc/exports、/var/lib/nfs/xtab
- -u 卸载单一目录(和-a一起使用为卸载所有/etc/exports文件中的目录)
- -v 在export的时候,将详细的信息输出到屏幕上。
具体例子:
exportfs -au #卸载所有共享目录
exportfs -rv #重新共享所有目录并输出详细信息
nfsstat
查看NFS的运行状态,对于调整NFS的运行有很大帮助。
rpcinfo
查看rpc执行信息,可以用于检测rpc运行情况的工具,利用
rpcinfo -p
可以查看出RPC开启的端口所提供的程序有哪些
showmount
- -a 显示已经于客户端连接上的目录信息
- -e IP或者hostname 显示此IP地址分享出来的目录
netstat
可以查看出nfs服务开启的端口,其中nfs 开启的是2049,portmap 开启的是111,其余则是rpc开启的。
最后注意两点,虽然通过权限设置可以让普通用户访问,但是挂载的时候默认情况下只有root可以去挂载,普通用户可以执行sudo。
注意
NFS server 关机的时候一点要确保NFS服务关闭,没有客户端处于连接状态!通过showmount -a 可以查看,如果有的话用kill killall pkill 来结束,(-9 强制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