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9.5万元车牌”释放出的信号
12月25日,2017年第12期深圳市小汽车增量调控竞价结束,个人车牌最低成交价为82500元,平均成交价为95103元;单位车牌最低成交价为67000元,平均成交价为71070元。
与上个月相比,深圳个人车牌成交价飙涨1.3万元。个人车牌95103元的平均成交价,从经验来看,深圳个人车牌最高成交价或已经突破10万元。9.5万元的平均成交价,也让深圳车牌成为“中国最贵铁皮”。
均价9.5万元一个的汽车车牌,引发了许多网友的吐槽。有网友用面积来计算,这两块铁皮超过了70万每平米;有网友用重量来算,仅有车牌而不将牌托和螺丝算在内,每块仅有100克的车牌价格已经超越了黄金价格。
对于深圳的“史上最贵车牌”,网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质疑。比如,竞拍的钱是不是都能确保流向公共财政,之后,这部分钱是不是能够确保阳光使用,是不是能专款专用到用于城市交通设施、公共交通的建设呢?
再比如,还有网友质疑,政府完全可以不发牌照,也可以只针对新能源汽车发牌照,但竞拍出如此之高的价格,难免会有依靠权力换取资源并赚钱之嫌疑。生产一辆紧凑型合资车不过10万元,买一点铁皮也达到10万元就让人不可理解。
更比如,该用车的还是要用车,无论是家庭还是单位,许多用车都是刚需,竞拍出如此高的价格恐怕只能抬高用车的成本,而并不会对治堵有多少帮助,不然,深圳为什么还一下子放出10万个车牌名额?
其实,以上质疑都有合理成分。但是,公众更应该要看到的是,限制汽车上路,已经成为了大城市治理的大势所趋。并且,这个趋势是不可逆的,或许政策有设计不合理之处,但汽车的使用成本会越来越高。
目前来看,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等城市都限制了发牌数量,有的用摇号,有的用竞拍,有的两者结合。同时,还可以想象的是,未来某一天,汽车的税费也会越来越高,甚至会征收尾气排放和拥堵的税费。
深圳的“最贵中国铁皮”放在全世界范围来看,也是小巫见大巫。在新加坡,为了控制车量、限制拥堵以及保持环境,新加坡几乎设置了一整套用以提高用车成本的制度体系。
在新加坡,2016年的1.6排量的私家车车牌价格已经达到4.6万新元,折合人民币23万左右,而有效期只有10年。对比之下,深圳的车牌价格连人家的一半还不到。
汽车社会里,在道路资源、停车资源极为有限的前提下,政府权力限制公民的汽车使用权利是一种必然,否则汽车就会成为灾难。
面对用车政策越来越严的趋势,公众必须做出权衡,是要坚持用高成本买一辆车,还是坚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这也给所有的地方政府提出了另外一个大难题——限制汽车上牌或限号出行的政策都没有什么问题,可前提必须要问,一个城市的路网规划是不是足够合理、公共交通是不是足够发达、绿色出行的成本是不是足够低、所谓的“慢生活社区”与“15分钟生活圈”是不是已经打造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