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球鞋品牌和国际大牌的差距究竟在哪?
“国产品牌篮球鞋”,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词汇。
近年来我们一路看着国产品牌在篮球鞋上的发力,但总觉得缺了些什么……所以,我们做了一波理性分析,看看中国品牌和外国品牌的差距究竟在哪。
安踏——科技硬伤
被誉为“铁踏”的安踏,最大的劣势在于……科技配置。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安踏KT1用的是全掌的材料缓震,而且……很硬。到了KT2,虽然采用了所谓的“芯”科技(说到底不就是缓震片嘛),但前掌还是……有点硬……
终于到了KT3,还是……前后掌缓震片,而且为了不让大家觉得“我们还在用2代的科技”,这次连个名字也没给……
纵观现在所有的安踏科技,除了A-Shock还在成熟过程中,其他的球鞋缓震都已经“轻微过时”。不论是Nike专利到期时抢注的气垫(……我能说啥,理由超正当的),前后掌缓震片(T-Mac几代就开始用了来着?)还是所谓的“果冻胶”(基本上因为容易磨损+无法受热基本上已经很少有见到了……)都已经让安踏的“缓震科技家族”略显苍白和老气。
不求你鞋面多么多么炫酷,既然有了汤神做头牌还有了Robbie Fulle担当设计,只要再来点好的缓震科技,保证下球鞋稳定性,我觉得安踏基本上就可以超过李宁成为国内运动品牌篮球鞋类的头牌了。
李宁——“向Nike看齐”所需要之伤痛
虽然笔者本人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李宁黑”,但是李宁的的确确已经在篮球鞋这块走在了本文的另外两个品牌之前。优秀的设计团队(还是全华班,WOW),成熟的科技体系(云的更新和弓,B+C的运用以及在韦德6上使用的前掌Drive Foam都已经十分成熟),签约球星的独到眼光以及成功的团队运作都让人觉得欣喜。而李宁也定将在五年内与阿迪耐克并肩成为篮球实战领域的又一大牌。
现在需要的是什么呢?时间,但问题就在于,李宁并不想等。
先不说韦德之道的定价问题(说实话多少人愿意去买只能花原价1299才能买到的韦德之道6?),李宁的实战鞋款一直保持在“不断创新款,套用旧设计”的阶段(白溯用的魅影中大底设计,无常用了音速2设计)。与此同时,“堆砌无用配置”(驭帅11毫无用处的飞织鞋领)和“较为初级的质量监控”(我们依旧能在一些实战鞋上看到开胶和线头)都让我们有时会觉得自己花的钱似乎有些不值。
这个模式是不是和Nike有点像?
学习Nike的产品模式,将“创意”与“运营”放在首位,的确能带来很多“快钱”。但正是因为李宁还未站稳脚跟,所以一些没有很大投入的产品监测和监控问题反而成为了它学习Nike带来的“软肋”。虽然这的确是“成长所需之痛”,但我们依旧看好李宁,毕竟李宁和许多大牌的差距,现在只剩下时间。
匹克——一个好的代言人?还是好的营销团队?
匹克和另外两个品牌的差距……有点多,但是不得不说,匹克在球鞋的设计和科技配置上应该是三个品牌中最好的。无论是获过奖的TP9系列,意图重新带回“内线王朝”,用料扎实的霍华德系列,刚出现的主打“低价外场”的一体织实战鞋,还是老一代的巴蒂尔系列等等,无一不是以“扎实”、“稳重”和并不差的外观设计一直受到一些关注者的好评。同时,无论是经典的“三级缓震”、“梯度加速科技”,还是真正充当缓震大头的硅胶鞋垫(真的是缓震黑科技)以及现在刚上线的P-Motive、P-Boom等,都在一步步见证匹克的“进化”。
那匹克的缺陷呢?首先是品牌代言人问题。最早的“匹克之队”基本都是火箭的老一代“姚明的朋友们”(当然还有些其他二三线球员),这批人除了巴蒂尔还算给匹克争了口气其他基本都使得合同“无疾而终”。而现在,虽然霍华德、帕克、陆威等人风头正盛(别说,的确都打得还不错),但依旧感觉匹克缺少一个绝对的“代言核心”(说罢开始查阅还有什么顶级明星可以签约)。
其次就是宣传力度。最简单的例子就是今年的霍华德中国行,我们几乎看到霍华德的中国行之旅都去了一些二三线城市的“不知名店铺”,但是却没有带来很好的品牌及鞋款宣传效果。明明和汤神一样拥有着比较好的国内粉丝数量(好吧现在是差了点)和同样开朗的性格,却因为去的城市、店铺名气不够大以及宣传力度的缺失而让整个夏天只剩下我们对韦德和汤普森“要疯”的记忆(这里给安踏加个鸡腿,谢谢)。更别说陆威的中国行了,感觉就像是开了个“全国篮球赛季篮球教学巡演”,一点“中国行”的感觉都没有。
球鞋实力已经优秀,营销团队尚需努力。如果能签一个全明星级(比如……西蒙斯或者恩比德这种级别的?)的代言球星,那自然是再好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