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5G信号出没如午夜幽灵,背后原因竟然是……
近段时间刷夜码论文发现,卧室里的移动5G信号有点迷,迷得像个幽灵,晚上11点左右开始出现,早上7点左右又没了。
我猜测,可能是因为5G基站耗电量大增,而北京市实行峰谷电价,白天电费是夜间的好几倍,而目前5G用户还不多,没有足够的用户量来支撑5G基站的电费开销,所以北京移动选择晚上打开5G基站,白天又关掉,节省电费成本。
后来我打10086投诉,这几天终于老实一点了,白天也有5G信号。
目前业界公认,在使用比较饱和的情况下,5G基站单位数据传输量的耗电远小于4G基站(具体数值对比,各家口径不一,其中一份报告指出,5G基站每消耗一度电可支持5000GB数据传输,4G基站每消耗一度电可支持290GB数据传输,供参考)。
在电费开销成为5G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因素的情况下,要想让5G真正落地实现大规模发展和良性循环,就要尽可能地让5G基站吃饱,让尽可能多的应用在5G网络上跑,例如:(1)运营商共建共享5G网络,目前联通和电信已经合建了,移动可能认为自己庞大的用户群体能将5G基站吃饱和,还没参与,但是考虑到不同地区人口密度差异很大,在一些人口密度比较低的地方,移动一家的用户密度也不一定够大,适当地共享部分基站摊薄成本,也许是个不错的选择;(2)推动5G终端产业链成熟,让更多用户迁移到5G网络上来,这样在喂饱5G基站的同时,可以缓解4G网络压力,扭转4G网络不断拥堵、逐渐变慢的大趋势。目前的重点是流量消费比较多的用户,这些用户往往经济实力更强,对手机价格和性价比的敏感度比较低,对手机因添加5G功能而增加的成本,接受度会比较高。(3)尽快推动5G独立组网(SA)的产业链成熟和建网普及,目前5G非独立组网(NSA),基站是5G基站,但是用户的数据通过5G基站后,最终跟4G用户通过4G基站传输的数据一起,汇入4G核心网,对于缓解目前4G网络拥堵的作用有限,而且NSA不具备低延时、大连接的特性,服务的用户群体跟4G区别不大。只有SA才满足万物互联的条件,让大量付费能力更强的政企客户,尤其是自动化大工业客户,加入到5G网络的使用中,摊薄5G运营成本,让5G基站尽可能饱和使用。
目前大部分5G基站还是NSA,没法将有物联网需求的政企客户加入进来,基本上只能服务于个人用户,而个人用户已经换上5G手机的只占一小部分。
所以,5G离实现良性循环发展还差得很远。但是未来万物互联将创造极大的价值,又决定了5G SA是一条必走的路,别无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