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bernate性能优化

有很多人认为Hibernate天生效率比较低,确实,在普遍情况下,需要将执行转换为SQL语句的 Hibernate的效率低于直接JDBC存取,然而,在经过比较好的性能优化之后,Hibernate的性能还是让人相当满意的,特别是应用二级缓存之 后,甚至可以获得比较不使用缓存的JDBC更好的性能,下面介绍一些通常的Hibernate的优化策略:

1.抓取优化

抓取是指Hibernate如何在关联关系之间进行导航的时候,Hibernate如何获取关联对象的策略,其主要定义了两个方面:如何抓取和何时抓取

1)如何抓取。

Hibernate3主要有两种种抓取方式,分别应用于对象关联实例(many-to-one、one-to-one)和对象关联集合(set、map等),总共是四种变种

JOIN抓取:通过在SELECT语句中使用OUTERJOIN来获得对象的关联实例或者关联集合)

SELECT抓取:另外发送一条SELECT语句来抓取当前对象的关联实体和集合

在我的开发经历中,此处对性能的优化是比较有限的,并不值得过多关注

例:

A.应用于对象关联实例(默认是false)

<many-to-onename=".."outer-join="true/false/auto".../>

B.应用于对象关联集合(默认是auto)

<setname=".."fetch="join/select"...>

....

</set>

2)何时抓取

主要分为延迟加载和立即抓取,默认的情况下Hibernate3对对象关联实采用延迟加载,普通属性采用立即抓取,通过延迟加载和采用适当的抓取粒度,与不采用优化相比往往可以将性能提升数倍

立即抓取:当抓取宿主对象时,同时抓取其关联对象和关联集以及属性

延迟加载:当抓取宿主对象时,并不抓取其关联对象,而是当对其对象进行调用时才加载

例:

A.应用于对象关联实例(默认是延迟加载)

<many-to-onename=".."lazy="true/false".../>

B.应用于对象关联集合(默认是延迟加载)

<setname=".."lazy="true/false"...>

....

</set>

对于延迟加载,需要注意的时,对延迟对象的使用必须在Session关闭之前进行,Hibernate的LazyInitalizationException往往就是由于在Session的生命期外使用了延迟加载的对象。当我们进行Web开发时,可以使用OpenSessionInView模式,当请求开始时打开session,当请求响应结束时才关闭session,不过,在使用OpenSessionInView模式时,需要注意如果响应时间比较长(业务比较复杂或者客户端是低速网络),将Session资源(也就是数据库的连接)占用太久的话可以会导致资源耗尽

3)抓取粒度

抓取粒度指的是对象在关联关系之间被导航时一次预先加载的数量,Hibernate程序的性能比较差往往就在于没有对抓取粒度仔细考虑,当加载一个列表并在列表中的每个对象中对其关联进行导航时,往往导致N+1条SQL语句查询。

例:

A.应用于对象关联实例(默认为1),注意,对对象关联实例的设置是在被关联的对象之上的,譬如

classUser

{

Groupg;

}

那么抓取粒度应该在Group的配置文件之上,见下

<classname="Group"table="group"batch-size="..">

...

</class>

对该值并没有一个约定俗成的值,根据情况而定,如果被关联表数据比较少,则可以设置地小一些,3-20,如果比较大则可以设到30-50,注意的时候,并不是越多越好,当其值超过50之后,对性能并没有多大改善但却无谓地消耗内存

假设有如下例子:

List<User>users=query.list();

如果有20个User,并对这20个User及其Group进行遍历,如果不设置batch-size(即batch-size="1"),则在最糟糕的情况

下,需要1+20条SQL语句,如果设置batch-size="10",则最好的情况下只需要1+2条SQL语句

B.应用于对象关联集合(默认为1)

<setname=".."batch-size=""...>

....

</set>

2.二级缓存

Hibernate对数据的缓存包括两个级:一级缓存,在Session的级别上进行,主要是对象缓存,以其id为键保存对象,在Session的生命期间存在;二级缓存,在SessionFactory的级别上进行,有对象缓存和查询缓存,查询缓存以查询条件为键保存查询结果,在SessionFactory的生命期间存在。默认地,Hibernate只启用一级缓存,通过正确地使用二级缓存,往往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性能。

1)对象缓存:

当抓取一个对象之后,Hiberate将其以id为键缓存起来,当下次碰到抓取id相同的对象时,可以使用如下配置

方法1:在缓存对象上配置

<class...>

<cacheuseage="read-only/write/...."regions="group"/>

</class>

useage表示使用什么类型的缓存,譬如只读缓存、读写缓存等等(具体参见Hibernate参考指南),值得注意的时,有部分缓存在Hibernate的实现中不支持读写缓存,譬如JBossCache在Hibernate的实现中只是一种只读缓存,具体缓存实现对缓存类型的支持情况,可以参见org.hibernate.cache包

regions表示缓存分块,大部分的缓存实现往往对缓存进行分块,该部分是可选的,详细参见各缓存实现

方法2:在hibernate.cfg.xml中配置

<cacheclass=".."useage=".."regions=".."/>

我认为第二种更好,可以统一管理

2)查询缓存

查询时候将查询结果以查询条件为键保存起来,需要配置如下

A.在hibernate.cfg.xml中配置(启用查询缓存)

<propertyname="hibernate.cache.use_query_cache">true</property>(前面的属性名可参见常量

org.hibernate.cfg.Enviroment.USE_QUERY_CACHE)

B.程序

query.setCacheable(true);

query.setCacheRegions(...);

需要注意的是,查询缓存与对象缓存要结合更有效,因为查询缓存仅缓存查询结果列表的主键数据

一般情况下在开发中,对一些比较稳定而又被频繁引用的数据,譬如数据字典之类的,将其进行二级缓存,对一些查询条件和查询数据变化不频繁而又常常被使用的查询,将其进行二级缓存。由于二级缓存是放在内存中,而且Hibernate的缓存不是弱引用缓存(WeekReference),所以注意不要将大块的数据放入其中,否则可能会被内存造成比较大的压力。

3.批量数据操作

当进行大批量数据操作(几万甚至几十几百万)时,需要注意两点,一,批量提交,二,及时清除不需要的一级缓存数据

1)所谓的批量提交,就是不要频繁使用session的flush,每一次进行flush,Hibernate将PO数据于数据库进行同步,对于海量级数据操作来说是性能灾难(同时提交几千条数据和提交一条数据flush一次性能差别可能会是几十倍的差异)。一般将数据操作放在事务中,当事务提交时Hibernate自动帮你进行flush操作。

2)及时清除不需要的一级缓存数据:由于Hibernate默认采用一级缓存,而在session的生命期间,所有数据抓取之后会放入一级缓存中,而当数据规模比较庞大时,抓取到内存中的数据会让内存压力非常大,一般分批操作数据,被一次操作之后将一级缓存清除,譬如

session.clear(User.class)

4.杂项

dynamic-insert,dynamic-update,动态插入和动态更新,指的是让Hibernate插入数据时仅插入非空数据,当修改数据时只修改变化的数据,譬如对于

classUser

{

id

username

password

}

如果u.id=1,u.username="ayufox",u.password=null,那么如果不设置动态插入,则其sql语句是insertintousers(id,username,password)values(1,'ayufox','),如果设置则其sql语句是insertintousers(username)valeus('ayufox')

在如上的情况下,如果修改u.password='11',那么如果不设置动态更新,则sql语句为updateuserssetusername='ayufox',password='11'whereid=1,如果设置则为updateusersetpassword='11'whered=1

设置是在class的映射文件中,如下

<classname="User"table="users"dynamic-insert="true/false"dynamic-update="true/false"...>

</class>

  该设置对性能的提升比较有限

在处理大数据量时,会有大量的数据缓冲保存在 Session 的一级缓存中,这缓存大太时会严重显示性能,所以在使用 Hibernate 处理大数据量的,可以使用 session.clear() 或者 session. Evict(Object) 在处理过程中,清除全部的缓存或者清除某个对象。

2)对大数据量查询时,慎用list()或者iterator()返回查询结果,

1.使用List()返回结果时,Hibernate会所有查询结果初始化为持久化对象,结果集较大时,会占用很多的处理时间。

2.而使用iterator()返回结果时,在每次调用iterator.next()返回对象并使用对象时,Hibernate才调用查询将对应的对象初始化,对于大数据量时,每调用一次查询都会花费较多的时间。当结果集较大,但是含有较大量相同的数据,或者结果集不是全部都会使用时,使用iterator()才有优势。

3.对于大数据量,使用qry.scroll()可以得到较好的处理速度以及性能。而且直接对结果集向前向后滚动。

3)对于关联操作,Hibernate虽然可以表达复杂的数据关系,但请慎用,使数据关系较为简单时会得到较好的效率,特别是较深层次的关联时,性能会很差。

4)对含有关联的PO(持久化对象)时,若default-cascade="all"或者“save-update”,新增PO时,请注意对PO中的集合的赋值操作,因为有可能使得多执行一次update操作。

5)在一对多、多对一的关系中,使用延迟加载机制,会使不少的对象在使用时才会初始化,这样可使得节省内存空间以及减少数据库的负荷,而且若PO中的集合没有被使用时,就可减少互数据库的交互从而减少处理时间。

6)对于大数据量新增、修改、删除操作或者是对大数据量的查询,与数据库的交互次数是决定处理时间的最重要因素,减少交互的次数是提升效率的最好途径,所以在开发过程中,请将show_sql设置为true,深入了解Hibernate的处理过程,尝试不同的方式,可以使得效率提升。

7)Hibernate是以JDBC为基础,但是Hibernate是对JDBC的优化,其中使用Hibernate的缓冲机制会使性能提升,如使用二级缓存以及查询缓存,若命中率较高明,性能会是到大幅提升。

8)Hibernate可以通过设置hibernate.jdbc.fetch_size,hibernate.jdbc.batch_size等属性,对Hibernate进行优化。

9)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数据库提供的主键生成机制在效率上未必最佳,大量并发insert数据时可能会引起表之间的互锁。数据库提供的主键生成机制,往往是通过在一个内部表中保存当前主键状态(如对于自增型主键而言,此内部表中就维护着当前的最大值和递增量),之后每次插入数据会读取这个最大值,然后加上递增量作为新记录的主键,之后再把这个新的最大值更新回内部表中,这样,一次Insert操作可能导致数据库内部多次表读写操作,同时伴随的还有数据的加锁解锁操作,这对性能产生了较大影响。

因此,对于并发Insert要求较高的系统,推荐采用uuid.hex作为主键生成机制。

10)DynamicUpdate如果选定,则生成UpdateSQL时不包含未发生变动的字段属性,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SQL执行效能.DynamicInsert如果选定,则生成InsertSQL时不包含未发生变动的字段属性,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SQL执行效能

11)在编写代码的时候请,对将POJO的getter/setter方法设定为public,如果设定为private,Hibernate将无法对属性的存取进行优化,只能转而采用传统的反射机制进行操作,这将导致大量的性能开销(特别是在1.4之前的SunJDK版本以及IBMJDK中,反射所带来的系统开销相当可观)。

12)在one-to-many关系中,将many一方设为主动方(inverse=false)将有助性能的改善

13)由于多对多关联的性能不佳(由于引入了中间表,一次读取操作需要反复数次查询),因此在设计中应该避免大量使用.

14)Hibernate支持两种锁机制:即通常所说的“悲观锁(PessimisticLocking)”和“乐观锁(OptimisticLocking)”。悲观锁带来数据库性能的大量开销,特别是对长事务而言,这样的开销往往无法承受。乐观锁机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乐观锁机制避免了长事务中的数据库加锁开销,大大提升了大并发量下的系统整体性能表现。

------------------------------------

一。inverse=?

inverse=false(default)

用于单向one-to-many关联

parent.getChildren().add(child)//insertchild

parent.getChildren().delete(child)//deletechild

inverse=true

用于双向one-to-many关联

child.setParent(parent);session.save(child)//insertchild

session.delete(child)

在分层结构的体系中

parentDao,childDao对于CRUD的封装导致往往直接通过session接口持久化对象,而很少通过关联对象可达性

二。one-to-many关系

单向关系还是双向关系?

parent.getChildren().add(child)对集合的触及操作会导致lazy的集合初始化,在没有对集合配置二级缓存的情况下,应避免此类操作

select*fromchildwhereparent_id=xxx;

性能口诀:

1.一般情况下避免使用单向关联,尽量使用双向关联

2.使用双向关联,inverse=“true”

3.在分层结构中通过DAO接口用session直接持久化对象,避免通过关联关系进行可达性持久化

三。many-to-one关系

单向many-to-one表达了外键存储方

灵活运用many-to-one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性能问题

many-to-one表达的含义是:0..n:1,many可以是0,可以是1,也可以是n,也就是说many-to-one可以表达一对多,一对一,多对一关系

因此可以配置双向many-to-one关系,例如:

1.一桌四人打麻将,麻将席位和打麻将的人是什么关系?是双向many-to-one的关系

四。one-to-one

通过主键进行关联

相当于把大表拆分为多个小表

例如把大字段单独拆分出来,以提高数据库操作的性能

Hibernate的one-to-one似乎无法lazy,必须通过bytecodeenhancement

五。集合List/Bag/Set

one-to-many

1.List需要维护indexcolumn,不能被用于双向关联,必须inverse=“false”,被谨慎的使用在某些稀有的场合

2.Bag/Set语义上没有区别

3.我个人比较喜欢使用Bag

many-to-many

1.Bag和Set语义有区别

2。建议使用Set

六。集合的过滤

1.children=session.createFilter(parent.getChildren(),“wherethis.age>5andthis.age<10”).list()

针对一对多关联当中的集合元素非常庞大的情况,特别适合于庞大集合的分页:

session.createFilter(parent.getChildren(),“”).setFirstResult(0).setMaxResults(10).list();

在hibernate中用super.getSession().createFilter(,)

七。继承关系当中的隐式多态

HQL:fromObject

1.把所有数据库表全部查询出来

2.polymorphism=“implicit”(default)将当前对象,和对象所有继承子类全部一次性取出

3.polymorphism=“explicit”,只取出当前查询对象

八。Hibernate二级缓存

著名的n+1问题:fromChild,然后在页面上面显示每个子类的父类信息,就会导致n条对parent表的查询:

select*fromparentwhereid=?

.......................

select*fromparentwhereid=?

解决方案

1.eagerfetch

2.二级缓存

九。inverse和二级缓存的关系

当使用集合缓存的情况下:

1.inverse=“false”,通过parent.getChildren()来操作,Hibernate维护集合缓存

2.inverse=“true”,直接对child进行操作,未能维护集合缓存!导致缓存脏数据

3.双向关联,inverse=“true”的情况下应避免使用集合缓存

十。Hibernate二级缓存是提升web应用性能的法宝

OLTP类型的web应用,由于应用服务器端可以进行群集水平扩展,最终的系统瓶颈总是逃不开数据库访问;

哪个框架能够最大限度减少数据库访问,降低数据库访问压力,哪个框架提供的性能就更高;针对数据库的缓存策略:

1.对象缓存:细颗粒度,针对表的记录级别,透明化访问,在不改变程序代码的情况下可以极大提升web应用的性能。对象缓存是ORM的制胜法宝。

2.对象缓存的优劣取决于框架实现的水平,Hibernate是目前已知对象缓存最强大的开源ORM

3.查询缓存:粗颗粒度,针对查询结果集,应用于数据实时化要求不高的场合

十一。应用场合决定了系统架构

一、是否需要ORM

HibernateoriBATIS?

二、采用ORM决定了数据库设计

Hibernate:

倾向于细颗粒度的设计,面向对象,将大表拆分为多个关联关系的小表,消除冗余column,通过二级缓存提升性能(DBA比较忌讳关联关系的出现,但是ORM的缓存将突破关联关系的性能瓶颈);Hibernate的性能瓶颈不在于关联关系,而在于大表的操作

iBATIS:

倾向于粗颗粒度设计,面向关系,尽量把表合并,通过表column冗余,消除关联关系。无有效缓存手段。iBATIS的性能瓶颈不在于大表操作,而在于关联关系。

总结:

性能口诀

1、使用双向一对多关联,不使用单向一对多

2、灵活使用单向多对一关联

3、不用一对一,用多对一取代

4、配置对象缓存,不使用集合缓存

5、一对多集合使用Bag,多对多集合使用Set

6、继承类使用显式多态

7、表字段要少,表关联不要怕多,有二级缓存撑腰

最近开始留意项目中的Hibernate的性能问题,希望可以抽出时间学习一下hiberante的性能优化。主要是对数据库连接池技术、hibernate二级缓存、hibernate的配置优化等问题进行学习!

1.关联关系:

普通的关联关系:是不包括一个连接表,也就是中间表如:

createtablePerson(personIdbigintnotnullprimarykey,addressIdbigintnotnull)

createtableAddress(addressIdbigintnotnullprimarykey)

也就是不会还有一个关系表如:

createtablePerson(personIdbigintnotnullprimarykey)

createtableAddress(addressIdbigintnotnullprimarykey)

createtablePersonAddress(personIdbigintnotnull,ddressIdbigintnotnullprimarykey)

单向many-to-one关联是最常见的,而单向one-to-many是不常见的

2.innerjoin(内连接)

left(outer)join(左外连接)

right(outer)join(右外连接)

fulljoin(全连接,并不常用)

3.小技巧:

统计结果数目:

(Integer)session.iterator("selectcount(*)from..").next()).intValue();

根据一个集合大小来排序:

selectuser.id,user.name

fromUserasuser.name

leftjoinuser.messagesmsg

groupbyuser.id,user.name

havingcount(msg)>=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