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修复——Bugly让热修复变得如此简单

一、简述

在上一篇《热修复——Tinker的集成与使用》中,根据Tinker官方Wiki集成了Tinker,但那仅仅只是本地集成,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没有解决,那就是补丁从服务器下发到用户手机上,如果你团队中的后台开发人员实力够强,那么完全可以自己做一个补丁管理系统,但我想应该没多少人愿意花精力在这个后台管理系统的开发上面吧,且开发有时候就是在造bug,鬼知道会挖出一个多大的坑呢?对于这样的一个问题,据我所知,市面上有3种Tinker的补丁管理系统,如下:

  • Bugly:热修复
  • GitHub:tinker-manager
  • tinkerpatch(Android 热更新服务平台)

「Bugly」和「tinker-manager」是免费的,「tinkerpatch」是收费的,因为「tinkerpatch」收费,所以暂时不做考虑。Bugly由腾讯团队开发并维护,稳定性肯定没得说,而「tinker-manager」是GitHub上个人开发者开发维护的,稳定性没法保证(我没有贬低开发者的意思,毕竟势单力薄,人多力量大嘛),故本人觉得,Bugly是目前最优的Tinker热修复解决方案。在开始进入Bugly集成之前,你可以先点击下载Demo试试看看。

二、获取App ID

要使用Bugly的热修复功能,首先得注册并登录Bugly,然后点击进入「Bugly产品页面」,或点击“我的产品 ”。

热修复——Bugly让热修复变得如此简单

我这个账号之前是没有创建过产品,所以这里什么也没有,接着点击“新建产品”。

热修复——Bugly让热修复变得如此简单

填写必要的信息后,点击“保存”。

热修复——Bugly让热修复变得如此简单

通过“产品设置”,选择刚刚创建的产品(图中第3步),可以查看到产品对应的App ID。

热修复——Bugly让热修复变得如此简单

这个App ID很重要,先记录好,后续会用到。

Demo的App ID为: 3062edb401。不要用我的,对你来说一点用处都没有,请使用你自己产品的App ID。

二、添加插件依赖

项目的build.gradle:

dependencies {
    classpath 'com.android.tools.build:gradle:3.0.0'
    // tinkersupport插件(1.0.3以上无须再配置tinker插件)
    classpath "com.tencent.bugly:tinker-support:1.1.1"
}

三、集成SDK

app的build.gradle:

apply from: 'tinker-support.gradle'
android {
    defaultConfig {
		...
        // 开启multidex
        multiDexEnabled true
	}
    // recommend
    dexOptions {
        jumboMode = true
    }
    // 签名配置
    signingConfigs {
        release {
            try {
                storeFile file("./keystore/release.keystore")
                storePassword "testres"
                keyAlias "testres"
                keyPassword "testres"
            } catch (ex) {
                throw new InvalidUserDataException(ex.toString())
            }
        }

        debug {
            storeFile file("./keystore/debug.keystore")
        }
    }

    // 构建类型
    buildTypes {
        release {
            minifyEnabled true
            signingConfig signingConfigs.release
            proguardFiles getDefaultProguardFile('proguard-android.txt'), 'proguard-rules.pro'
        }
        debug {
            debuggable true
            minifyEnabled false
            signingConfig signingConfigs.debug
        }
    }

    sourceSets {
        main {
            jniLibs.srcDirs = ['libs']
        }
    }
}

dependencies {
	...
    implementation "com.android.support:multidex:1.0.1" // 多dex配置
    implementation 'com.tencent.bugly:crashreport_upgrade:1.3.4'// 远程仓库集成方式(推荐)
}

签名配置部分请根据你项目的实际情况修改,如:

热修复——Bugly让热修复变得如此简单

四、配置Tinker

在app的build.gradle文件同级目录下创建一个tinker-support.gradle文件,内容如下:

apply plugin: 'com.tencent.bugly.tinker-support'

def bakPath = file("${buildDir}/bakApk/")

/**
 * 此处填写每次构建生成的基准包目录
 */
def baseApkDir = "tinker-bugly-1211-16-01-34"
def myTinkerId = "base-" + rootProject.ext.android.versionName // 用于生成基准包(不用修改)
//def myTinkerId = "patch-" + rootProject.ext.android.versionName + ".0.0" // 用于生成补丁包(每次生成补丁包都要修改一次,最好是 patch-${versionName}.x.x)

/**
 * 对于插件各参数的详细解析请参考
 */
tinkerSupport {

    // 开启tinker-support插件,默认值true
    enable = true

    // 是否启用加固模式,默认为false.(tinker-spport 1.0.7起支持)
    // isProtectedApp = true

    // 是否开启反射Application模式
    enableProxyApplication = true

    // 是否支持新增非export的Activity(注意:设置为true才能修改AndroidManifest文件)
    supportHotplugComponent = true

    // 指定归档目录,默认值当前module的子目录tinker
    autoBackupApkDir = "${bakPath}"

    // 是否启用覆盖tinkerPatch配置功能,默认值false
    // 开启后tinkerPatch配置不生效,即无需添加tinkerPatch
    overrideTinkerPatchConfiguration = true

    // 编译补丁包时,必需指定基线版本的apk,默认值为空
    // 如果为空,则表示不是进行补丁包的编译
    // @{link tinkerPatch.oldApk }
    baseApk = "${bakPath}/${baseApkDir}/app-release.apk"

    // 对应tinker插件applyMapping
    baseApkProguardMapping = "${bakPath}/${baseApkDir}/app-release-mapping.txt"

    // 对应tinker插件applyResourceMapping
    baseApkResourceMapping = "${bakPath}/${baseApkDir}/app-release-R.txt"

    // 构建基准包和补丁包都要指定不同的tinkerId,并且必须保证唯一性
    tinkerId = "${myTinkerId}"

    // 构建多渠道补丁时使用
    // buildAllFlavorsDir = "${bakPath}/${baseApkDir}"

}

/**
 * 一般来说,我们无需对下面的参数做任何的修改
 * 对于各参数的详细介绍请参考:
 * https://github.com/Tencent/tinker/wiki/Tinker-%E6%8E%A5%E5%85%A5%E6%8C%87%E5%8D%97
 */
tinkerPatch {
    ...
}

1、overrideTinkerPatchConfiguration

当overrideTinkerPatchConfiguration = true时,tinkerPatch可以省略不写,Bugly会加载默认的Tinker配置。但请注意,如果你的so文件不是存放在libs目录下(与src目录同级),又或者资源文件的存放在你自定义的目录中,那么这时你要小心了,这些文件在制作补丁包时不会被检测,也就是说这些so文件和资源文件将不会被热修复,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将overrideTinkerPatchConfiguration = false,并设置tinkerPatch的lib和res属性。

热修复——Bugly让热修复变得如此简单

其它具体的配置与说明可以查看「Tinker-接入指南」。

2、baseApkDir

baseApkDir是基准包(也称基线包)的目录,在生产补丁时需要根据基准包在bakApk下具体文件夹名字修改,如:bakApk/xxxx,到时生成补丁包时要将baseApkDir的值改为xxxx。(xxxx是Tinker自动生成的,根据时间戳来命名)。

热修复——Bugly让热修复变得如此简单

3、tinkerId

tinkerId是Bugly热修复方案最最重要的一个因素,一般取值为git版本号、versionName等等(我习惯用versionName),它会将补丁包与基准包产生对应关系,假设基准包的tinkerId为 base-1.0,则生成的补丁包中的YAPATCH.MF文件关系如下:

热修复——Bugly让热修复变得如此简单

Bugly要求baseApk(基准包)的tinkerId与补丁包的tinkerId要不一样。所以,在生成基准包时,请用如下tinkerId:

def myTinkerId = "base-" + rootProject.ext.android.versionName // 用于生成基准包(不用修改)

当生成补丁包时,请使用如下tinkerId:

def myTinkerId = "patch-" + rootProject.ext.android.versionName + ".0.0" // 用于生成补丁包(每次生成补丁包都要修改一次,最好是 patch-${versionName}.x.x)

对于同一个基准包,我们可能会多次生成补丁包上传到Bugly的热修复管理后台,这时,这些补丁包的tinkerId也要不一样,不然的话,当客户手机上的App在获取补丁时,会错乱(亲测,当同个基准包的补丁包的tinkerId一样时,App每次重启都会获取不同的补丁包,导致tinkerId相同的补丁包轮流下发)。所以,"patch-" + rootProject.ext.android.versionName + ".0.0"中的".0.0"(称为计数)就是为了区分每次生成的补丁包,如.0.1,.0.2等等,建议versionName更新时计数重置。

因为Tinker的配置放在了tinker-support.gradle文件中,与app的build.gradle不在同一个文件中,所以没办法通过android.defaultConfig.versionName直接获取App的versionName,这里我使用了config.gradle来提取共同的属性,rootProject.ext.android.versionName获取的是config.gradle中的versionName属性,详情请百度。

4、补丁新旧判定

def myTinkerId = "patch-" + rootProject.ext.android.versionName + ".0.0" // 用于生成补丁包(每次生成补丁包都要修改一次,最好是 patch-${versionName}.x.x)

对于一个基准包,可以在Bugly上发布多个补丁包(切记tinkerid不同),这里或许会让你误以为计数越大,表明补丁越新,这是错误的,这个计数仅仅只是区分不同的补丁包而已,它没有标记补丁新旧的作用,补丁新旧由Bugly来判定,最后上传的补丁便是最新的补丁,举个例子,我在昨天上传了tinkerid为"patch-1.0.0.9"的补丁1,在今天上传了tinkerid为"patch-1.0.0.1"的补丁2,虽然补丁2的计数比补丁1小,但补丁2比补丁1晚上传,所以补丁2是最新的补丁,即补丁新旧与计数无关。Bugly会下发并应用最新的补丁(即补丁2),但还是建议计数从小到大计算,这里仅仅只是说明Bugly如何判定补丁新旧罢了。

五、初始化SDK

Bugly的初始化工作需要在Application中完成,但对原生Tinker来说,默认的Application是无法实现热修复的。看过Tinker官方Wiki的人应该知道,Tinker针对Application无法热修复的问题,给予开发者两个选择,分别是:

  • 使用「继承TinkerApplication + DefaultApplicationLike」。
  • 使用「DefaultLifeCycle注解 + DefaultApplicationLike」。

这2种选择都需要对自定义的Application进行改造,对于自定义Application代码不多的情况来说还可以接受,但有些情况还是比较"讨厌"这2种选择的,对此,Bugly给出了它的2种解决方法,分别如下:

  • 使用原来的自定义Application,Bugly通过反射为App动态生成新的Application。
  • 使用「继承TinkerApplication + DefaultApplicationLike」。

DefaultLifeCycle注解在Bugly中被阉割了。

分别对应tinker-support.gradle文件中enableProxyApplication的值:true或false。

1、enableProxyApplication = true

Bugly将通过反射的方式针对项目中自定义的Application动态生成新的Application,下图是源码中的AndroidManifest.xml和编译好的apk中的AndroidManifest.xml:

热修复——Bugly让热修复变得如此简单

既然将enableProxyApplication的值设置为true,那接下来的重点就是完成Bugly的初始化工作了。需要在自定义的Application的onCreate()中进行Bugly的配置,在attachBaseContext()中进行Bugly的安装:

public class MyApplication extends Application {

    private Context mContext;

    @Override
    public void onCreate() {
        super.onCreate();
        mContext = getApplicationContext();
        // 这里实现SDK初始化,appId替换成你的在Bugly平台申请的appId
        // 调试时,将第三个参数改为true
        configTinker();
    }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attachBaseContext(Context base) {
        super.attachBaseContext(base);
        // you must install multiDex whatever tinker is installed!
        MultiDex.install(mContext);
        // 安装tinker
        // 此接口仅用于反射Application方式接入。
        Beta.installTinker();
    }

}

注意:

  1. Bugly的安装必须在attachBaseContext()方法中,否则将无法从Bugly服务器获取最新补丁。
  2. tinker需要你开启MultiDex,你需要在dependencies中进行配置compile "com.android.support:multidex:1.0.1"才可以使用MultiDex.install方法。

最后在清单文件中,声明使用我们自定义的Application即可:

<application
    android:name="com.lqr.MyApplication"
    ...>

2、enableProxyApplication = false

这是Bugly推荐的方式,稳定性有保障(因为第1种方式使用的是反射,可能会存在不稳定的因素),它需要对Application进行改造,首先就是继承TinkerApplication,然后在默认的构造函数中,将第2个参数修改为你项目中的ApplicationLike继承类的全限定名称:

public class SampleApplication extends TinkerApplication {
    public SampleApplication() {
        super(ShareConstants.TINKER_ENABLE_ALL, "com.lqr.SampleApplicationLike",
                "com.tencent.tinker.loader.TinkerLoader", false);
    }
}

注意:这个类集成TinkerApplication类,这里面不做任何操作,所有Application的代码都会放到ApplicationLike继承类当中
参数解析
参数1:tinkerFlags 表示Tinker支持的类型 dex only、library only or all suuport,default: TINKER_ENABLE_ALL
参数2:delegateClassName Application代理类 这里填写你自定义的ApplicationLike
参数3:loaderClassName Tinker的加载器,使用默认即可
参数4:tinkerLoadVerifyFlag 加载dex或者lib是否验证md5,默认为false

接着就是创建ApplicationLike继承类:

public class SampleApplicationLike extends DefaultApplicationLike {

    public static final String TAG = "Tinker.SampleApplicationLike";
    private Application mContext;

    public SampleApplicationLike(Application application, int tinkerFlags,
                                 boolean tinkerLoadVerifyFlag, long applicationStartElapsedTime,
                                 long applicationStartMillisTime, Intent tinkerResultIntent) {
        super(application, tinkerFlags, tinkerLoadVerifyFlag, applicationStartElapsedTime, applicationStartMillisTime, tinkerResultIntent);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Create() {
        super.onCreate();
        mContext = getApplication();
        configTinker();
    }

    @TargetApi(Build.VERSION_CODES.ICE_CREAM_SANDWICH)
    @Override
    public void onBaseContextAttached(Context base) {
        super.onBaseContextAttached(base);
        // you must install multiDex whatever tinker is installed!
        MultiDex.install(base);
        // 安装tinker
        Beta.installTinker(this);
    }

    @TargetApi(Build.VERSION_CODES.ICE_CREAM_SANDWICH)
    public void registerActivityLifecycleCallback(Application.ActivityLifecycleCallbacks callbacks) {
        getApplication().registerActivityLifecycleCallbacks(callbacks);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Terminate() {
        super.onTerminate();
        Beta.unInit();
    }
}

注意:
SampleApplicationLike这个类是Application的代理类,以前所有在Application的实现必须要全部拷贝到这里,在onCreate方法调用SDK的初始化方法,在onBaseContextAttached中调用Beta.installTinker(this)。

最后在清单文件中,声明改造好的Application(注意不是ApplicationLike):

<application
    android:name="com.lqr.SampleApplication"
    ...>

3、配置Bugly

这是Bugly官方给出的配置,应有尽有,注释也很nice,请仔细看看,对项目的功能拓展与用户体验有帮助:

private void configTinker() {
    // 设置是否开启热更新能力,默认为true
    Beta.enableHotfix = true;
    // 设置是否自动下载补丁,默认为true
    Beta.canAutoDownloadPatch = true;
    // 设置是否自动合成补丁,默认为true
    Beta.canAutoPatch = true;
    // 设置是否提示用户重启,默认为false
    Beta.canNotifyUserRestart = true;
    // 补丁回调接口
    Beta.betaPatchListener = new BetaPatchListen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PatchReceived(String patchFile) {
            Toast.makeText(mContext, "补丁下载地址" + patchFile, Toast.LENGTH_SHORT).show();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DownloadReceived(long savedLength, long totalLength) {
            Toast.makeText(mContext,
                    String.format(Locale.getDefault(), "%s %d%%",
                            Beta.strNotificationDownloading,
                            (int) (totalLength == 0 ? 0 : savedLength * 100 / totalLength)),
                    Toast.LENGTH_SHORT).show();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DownloadSuccess(String msg) {
            Toast.makeText(mContext, "补丁下载成功", Toast.LENGTH_SHORT).show();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DownloadFailure(String msg) {
            Toast.makeText(mContext, "补丁下载失败", Toast.LENGTH_SHORT).show();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ApplySuccess(String msg) {
            Toast.makeText(mContext, "补丁应用成功", Toast.LENGTH_SHORT).show();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ApplyFailure(String msg) {
            Toast.makeText(mContext, "补丁应用失败", Toast.LENGTH_SHORT).show();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PatchRollback() {

        }
    };

    // 设置开发设备,默认为false,上传补丁如果下发范围指定为“开发设备”,需要调用此接口来标识开发设备
    Bugly.setIsDevelopmentDevice(mContext, false);
    // 多渠道需求塞入
    // String channel = WalleChannelReader.getChannel(getApplication());
    // Bugly.setAppChannel(getApplication(), channel);
    // 这里实现SDK初始化,appId替换成你的在Bugly平台申请的appId
    Bugly.init(mContext, "e9d0b7f57f", true);
}

这里就用到了一开始获取到的App ID了,将其传入Bugly.init()方法的第二个参数,切记,用你自己的App ID。

其中如下两个方法很重要:

  • Bugly.setIsDevelopmentDevice()

设置当前设备是不是开发设备,这跟Bugly上传补丁包时所选的"下发范围"有关。

热修复——Bugly让热修复变得如此简单
  • Bugly.init(context, appid, isDebug)

这个方法除了设置App ID外,还可以设置是否输出Log,可以观察到Bugly在App启动时做了哪些联网操作。

热修复——Bugly让热修复变得如此简单

六、AndroidManifest.xml

1、 权限配置

<uses-permission android:name="android.permission.READ_PHONE_STATE"/>
<uses-permission android:name="android.permission.INTERNET"/>
<uses-permission android:name="android.permission.ACCESS_NETWORK_STATE"/>
<uses-permission android:name="android.permission.ACCESS_WIFI_STATE"/>
<uses-permission android:name="android.permission.READ_LOGS"/>
<uses-permission android:name="android.permission.WRITE_EXTERNAL_STORAGE"/>
<uses-permission android:name="android.permission.READ_EXTERNAL_STORAGE"/>

2、Activity配置

<activity
    android:name="com.tencent.bugly.beta.ui.BetaActivity"
    android:configChanges="keyboardHidden|orientation|screenSize|locale"
    android:theme="@android:style/Theme.Translucent"/>

3、FileProvider配置

<provider
    android:name="android.support.v4.content.FileProvider"
    android:authorities="${applicationId}.fileProvider"
    android:exported="false"
    android:grantUriPermissions="true">
    <meta-data
        android:name="android.support.FILE_PROVIDER_PATHS"
        android:resource="@xml/provider_paths"/>
</provider>

如果你使用的第三方库也配置了同样的FileProvider, 可以通过继承FileProvider类来解决合并冲突的问题,示例如下:

<provider
    android:name=".utils.BuglyFileProvider"
    android:authorities="${applicationId}.fileProvider"
    android:exported="false"
    android:grantUriPermissions="true"
    tools:replace="name,authorities,exported,grantUriPermissions">
    <meta-data
        android:name="android.support.FILE_PROVIDER_PATHS"
        android:resource="@xml/provider_paths"
        tools:replace="name,resource"/>
</provider>

4、升级SDK下载路径配置

在res目录新建xml文件夹,创建provider_paths.xml文件如下: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paths xmlns:android="http://schemas.android.com/apk/res/android">
    <!-- /storage/emulated/0/Download/${applicationId}/.beta/apk-->
    <external-path name="beta_external_path" path="Download/"/>
    <!--/storage/emulated/0/Android/data/${applicationId}/files/apk/-->
    <external-path name="beta_external_files_path" path="Android/data/"/>
</paths>

注:1.3.1及以上版本,可以不用进行以上配置,aar已经在AndroidManifest配置了,并且包含了对应的资源文件。

七、混淆

# Bugly混淆规则
-dontwarn com.tencent.bugly.**
-keep public class com.tencent.bugly.**{*;}

# 避免影响升级功能,需要keep住support包的类
-keep class android.support.**{*;}

好了,集成完毕,接下来就是制作基准包、补丁包和上传补丁包了。

八、制作基准包

在app编码完成并测试完成后,就是打包上线了,上线前打的包就是基准包啦,下面我们就来制作基准包,分3步:

  1. 打开app下的tinker-support.gradle文件。
  2. 将带"base"的tinkerId注释解开,并注释掉带"patch"的tinkerId。
  3. 双击运行build下的assembleRelease。
热修复——Bugly让热修复变得如此简单

通常主Module的名字是"app",但我这个Demo是"tinker-bugly",所以你执行第3步时,要根据具体项目找到要制作基准包的主Module。

AS在执行assembleRelease指令时,就是在编译基准包了,当编译完成时,app的build目录下会自动生成基准包文件夹,以时间戳来命名的(也就是说,每次执行assembleRelease指令都会在build目录创建不同的基准包文件夹)。

热修复——Bugly让热修复变得如此简单

这3个文件对之后制作补丁包来说是相当重要的,你需要做的就是将这3个文件保存好,可以保存到云盘、Git服务器上等等,但就不要让它就这么放着,因为在你执行clean Project时,app的build目录会被删除,这样基准包及mapping与R文件都会丢失。

到这里,你就可以把它(基准包:tinker-bugly-release.apk)上架到应用市场了。试下Demo:

热修复——Bugly让热修复变得如此简单

tip:加固与多渠道打包

本篇不涉及具体的加固与多渠道打包。

1、加固

如果你的app需要加固,那就需要在制作基准包之前,将tinker-support.gradle文件的isProtectedApp = true的注释去掉,然后加固,重新签名,最后上架,它对加固平台也有一定的要求。

详情见「Bugly热更新使用范例文档最后:加固打包」部分。

2、多渠道打包

分「gradle配置productFlavors方式」与「多渠道打包工具打多渠道包方式(推荐)」。

详情见「Bugly热更新使用范例文档:多渠道打包」部分。

九、补丁包

现在要动态修复App了,对于代码修复、so库修复、资源文件修复,分别对应Demo中的"say something"、"get string from .so"、"我的头像",修复过程无非是改代码,替换so文件,替换资源文件,这里就不演示了,直接开始制作补丁包,先将tinker-support.gradle文件打开。

1、基准包命名

确保基准包及相关文件的命名与配置文件中的一致:

热修复——Bugly让热修复变得如此简单

2、修改baseApkDir与tinkerId

  1. 修改baseApkDir的值为基准包所有文件夹的名字。
  2. 注释掉带"base"的tinkerId,取消带"patch"的tinkerId的注释(多次生成补丁时,记得修改"计数",区分不同的补丁)。
热修复——Bugly让热修复变得如此简单

3、执行编译,生成补丁

打开侧边的Gradle标签,找到项目的主Module,双击tinker-support下的buildTinkerPatchRelease指令,生成补丁包。

热修复——Bugly让热修复变得如此简单

当编译完成后,在app的build/outputs/patch目录下会在"patch_singed_7zip.apk"文件,它就是补丁包,双击打开它,可以看到其中有一个YAPATCH.MF,里面记录了基准包与补丁包的tinkerId(两者是肯定不同,如果一样则说明配置有问题了)。

热修复——Bugly让热修复变得如此简单

十、上传补丁包

1、流程图解

首先,点击进入「Bugly产品页面」,或点击“我的产品 ”查看我的产品。

热修复——Bugly让热修复变得如此简单

点击你要管理的产品后,依次点击"应用升级"、"热更新",可以查看到该产品的补丁下发情况(这个产品我还没上传过补丁,故一片空白)。

热修复——Bugly让热修复变得如此简单

按下图顺序操作即可上传补丁包:

热修复——Bugly让热修复变得如此简单

2、上传失败分析

有可能你在上传完补丁包时,页面会提示"未匹配到可应用补丁包的App版本,请确认补丁包的基线版本是否已经发布"。

热修复——Bugly让热修复变得如此简单

遇到这种情况请先冷静,首先来说明一件事:Bugly怎么知道基线版本是否已经发布?

通常按我们理解的,基准包发布就是上架到应用市场,但应用市场又不会通知Bugly某某产品已经上架了,对吧。其实,Bugly的上架通知是这样的:当基准包在手机上启动时,Bugly框架就会让App联网通知Bugly的服务器,同时上传当前App的版本号、tinkerId等信息,它这么做的目的有如下两个:

  • 标记某个tinkerId的基准包已经被安装到手机上使用了(即发布)。
  • 获取该tinkerId的基准包最新的补丁信息。

所以,当出现了"未匹配到可应用补丁包的App版本,请确认补丁包的基线版本是否已经发布"这样的提示时,可以确定,这个基准包的tinkerId等信息没有被上传到Bugly服务器,对此,鄙人将踩过的坑总结起来,摸索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法,分如下几步:

  • 检查App是否能够联网。
  • 检查App ID是否正确。
  • 结合enableProxyApplication的取值,检查AndroidManifest.xml中声明的Application是否写对。
  • 检查Bugly的安装是不是在attachBaseContext()或onBaseContextAttached()方法中完成。

像我就犯过这样的错,明明在tinker-support.gradle文件中设置了enableProxyApplication = true,结果在AndroidManifest.xml中却声明了TinkerApplication的继承类。

热修复——Bugly让热修复变得如此简单

所以这里只需要将AndroidManifest.xml中声明我们自定义的Application即可(MyApplication)。

除了联网问题以外,其他的几种情况都需要重新生成基准包。这里再分享一个可以快速确定App是否有上传过版本信息的方法:

热修复——Bugly让热修复变得如此简单

3、上传成功

先验证下上面的方法,当我把问题解决掉之后,把重新生成的基准包安装到手机上打开(此时Bugly框架会上传App的版本号、tinkerId到服务器),再查看"版本管理",出现了,版本号为"1.0"(其实就是App的versionName)。

热修复——Bugly让热修复变得如此简单

再回头来看看上传补丁,这次又会有什么不同呢?

热修复——Bugly让热修复变得如此简单

耶,成功。点击"立即下发",可以看到现在补丁处于"下发中"状态:

热修复——Bugly让热修复变得如此简单

随便来看看用户手中的App是什么反应吧(真正将补丁下发到用户手机上的这段时间可能会有点久,不是立即下发的):

热修复——Bugly让热修复变得如此简单

再回头看看Bugly服务器上的补丁下发情况:

热修复——Bugly让热修复变得如此简单

十一、其他

1、补丁管理

Bugly服务器除了可以上传下发补丁外,还可以对补丁进行管理:

热修复——Bugly让热修复变得如此简单
  1. 停止下发:不再把该补丁下发到客户手机上(停止后可重新开启)。
  2. 撤回:将Bugly服务器上的某个补丁删掉,这个操作是不可逆的(不知道用户手机上被成功打上的补丁是否也会被卸载)。
  3. 编辑:可以修改"下发范围"(开发设备、全量设备、备注等等)。
  4. 历史:查看修改记录。

2、强调一下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1. 一个基准包可以有多个补丁包,Bugly会将最新的补丁进行下发(旧补丁默认会变成"停止下发状态"),客户手机上的App的旧补丁会被新补丁覆盖。
  2. 制作基础包时,请使用带"base"的tinkerId,执行的是assembleRelease指令。
  3. 制作基础包后,一定要将baseApk、mapping.txt、R.txt保存好,不能弄丢了。
  4. 制作补丁包时,先将baseApkDir的值修改为基准包所有文件夹的名字,然后启用带"patch"的tinkerId,同时修改"计数",执行的是buildTinkerPatchRelease指令。
  5. 制作补丁包后,最后打开它检查YAPATCH.MF文件中的from和to信息,检查该补丁包对应的基准包的tinkerId是否正确。
  6. 建议上线的基准包将Bugly的Log输出关闭:Bugly.init(mContext, AppID, false);
  7. 如果是测试补丁包是否用效果,建议设置为开发设备:Bugly.setIsDevelopmentDevice(mContext, true);
  8. so文件需要手动先调用一下 TinkerLoadLibrary.installNavitveLibraryABI(this, CPU_ABI) 方法才能生效。

3、Bugly官方文档

  • Bugly Android热更新使用指南
  • Bugly Android热更新详解
  • Bugly Android 热更新常见问题
  • 热更新API接口
  • Bugly多渠道热更新解决方案

4、本系列文章链接

  • 热修复——深入浅出原理与实现
  • 热修复——Tinker的集成与使用
  • 热修复——Bugly让热修复变得如此简单

最后贴下Demo链接

github.com/GitLqr/HotF…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