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厅的价格秘密,为什么你总爱点大杯?
上星期经过福田中心区的时候,路过某咖啡厅。拿起一本书,点了一杯芒果汁。点单的时候,服务员问:先生,要办一张会员卡吗?
当然,这个时候,我一般都是拒绝的。因为不能你叫我办,我就办呀,那我岂不是很没面子。
但从Marketing的角度考虑,我还是想看一下这家咖啡厅有什么套路,我准备问:“那办会员卡有什么优惠吗?”
然而我这句话还没说出口,服务员就已经接着上一句话往下说了:“办了我们的会员卡,你点的这杯芒果汁可以免费哦,而且我们还会送 3 张买一送一的礼券,生日的时候,来我们店我们还能送你一块蛋糕。我们在深圳有十多家分店呢……办理会员卡 98 块。”
我心里想:“这里的饮品均价都上30,会员卡一张 98 元,这杯芒果汁免费,而且以后还享受 3 次买一送一,送的饮品加起来价值差不多就是 98 元。正好我快过生日了,马上就可以领一块蛋糕,会员可以积分兑换东西,这家店我以后可能还会来几次,等于是我办会员卡还赚了一杯芒果汁的钱呢~”
反正总结起来就是,这波不亏。
“好的,我办一张吧。”不假思索刷刷刷的,办了一张会员卡。
拿着这杯“免费的”芒果汁,赶紧归位。
哈哈,赚了一杯芒果汁。
以上分析全错。
我本来是来点一杯芒果汁的,花 33 块钱,结果办一张会员卡花了 98 块钱。你跟我说以后还送 3 杯饮品,拜托, 3 杯饮品不是白送的,前提是你得先买一杯。
假设一杯饮品的成本是 4 块钱,卖 33 块。现在买一送一,成本 8 块,卖 33 块。你只要继续买,它就继续赚。
赚 29 块和赚 25 块,有很大区别吗?
所以这张会员卡的作用是:原本赚你33-4= 29 块,现在赚你98-4= 94 块。再说一遍,这张会员卡的作用是:多赚你 65 块。
关键是:我多掏 65 块钱那一瞬间,心里还有一种这波不亏的快感。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越想越亏。
没事,我只是想点一杯东西喝,心思在其他事情上,不想这么多。
但关于这样的套路,我举两个例子。
例一
在全球做咖啡馆做得最好的好像有两家:一家是COSTA,另一家则是大家更为熟悉的星巴克。
它们的关系,有点像麦当劳和肯德基。在一些大型商场里面,一般不是开在对面,就是开在不远处。
在星巴克里面,你会发现:不管他们的什么产品,中杯、大杯、特大杯之间的价格都是只差 3 元。
没错,只差 3 元。
中杯27,大杯30,特大杯33。
但我们看到这样的价格牌时候,我们的心里开始对比了:在容量上,特大杯比大杯多三分之一,大杯比中杯多三分之一。然而多三分之一,才多 3 块钱。
如果你本来选择的是中杯,你大概率会犹豫:多 3 块钱,就可以要大杯了,对于一杯 30 块钱的咖啡来说, 3 块钱不算什么呀。
据星巴克的数据显示:选择大杯的客户高达90%。
然而事情完了吗?当你选择大杯,又会发现,超大杯只要33。纠结症犯了吗?
你本来要一杯中杯就够喝了,但你最后对服务员说:“我要大杯!”
经济学里,假设人都是理性的,但很多环境下,人难以做到理性。于是诞生了行为经济学,旨在把心理学和经济学巧妙融合在一起。
当我们选择大杯的时候,很多人似乎忘记了自己能否喝下这么多,而是盲目地考虑那个更加划算,多 3 块钱可以多这么多,似乎选择大杯更划算,不然自己就亏了。
所以,这里的中杯其实是用来当炮灰的,很少客户会真的点中杯。中杯只充当对照物作用,衬托出大杯是有多么多么的实惠。
例二
是麻省理工做的一个实验,被很多Marketing书籍当做案例。
来自于《经济学人》杂志上的一则订阅广告:电子版,每年 59 美元;印刷版,每年 125 美元;电子版加印刷版套餐,每年 125 美元。
第一种订阅选择 59 美元,好像不算贵;第二种选择 125 美元,突然觉得有点高;第三种选择,印刷版加电子版套餐同样是 125 美元,立马觉得,好实惠!!
这就是《经济学人》杂志伦敦总部那些头脑聪明的人,实际上在操纵我们。
那么这样做是让我们之间越过电子版的选择,直接跳到价格更高的选择——电子版加印刷版。
来吧,买这个最贵的,因为最实惠啊!不信你看!买其他?你是不是傻!
很多人买东西喜欢货比三家,然后选择最实惠,性价比最高的一个。
在对比的环境下,我们内心更关注的不是物品本身的价值,而是在其他参照物的对比下,物品的相对优劣,并估算其价值。
在上述例子中,电子版 59 美元和印刷版 125 美元,都是用来当炮灰的,目的是:引出更实惠的 125 美元的电子版加印刷版套餐。
结论
当你给一个产品定价时,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消费者并不知道这个价格到底是贵了还是便宜了,因此无法马上做出选择判断;消费者会习惯性地考虑,然后货比三家,最后比着比着就把你忘了。
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多设置几个“炮灰”价格,作为参照物,目的是:引导用户购买你预先设置好的价格。
在参照物的对比下,你的定价会显得特别实惠,还会让人产生马上购买的冲动,不然Ta就觉得吃亏了。
对,这就是人性。
作者:劲风, 以运营角度看世界。微信公众号:风言疯语
原文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3c0ec4a72ed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