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芯声 | 大规模家宽网络建设已完成 支撑5G发展
“今日芯声”是读芯术推出的一档简读栏目,汇聚每日国内外最新最热的AI应用资讯,敬请关注。
1、中国移动高军诗:大规模家宽网络建设已完成 支撑5G发展
4月16日消息(南山)在今日举办的FTTH亚太大会上,中国移动设计院有线所所长高军诗介绍,自2009年中国移动开展全业务运营来,中国移动的光缆网络承载需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单纯满足基站的接入,发展到满足全业务的光纤接入需求。
2009年之前,中国移动光缆网络承载任务为50万个2G基站,2009年开始建设全业务光缆网,包括综合接入基站、集团客户、家庭宽带、WLAN等各类业务。其中,集团客户专线业务接入节点数量由基站的十万级增加至千万级;家宽方面,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的家庭住宅总数量达5亿个,光缆网络的接入节点目标达到5亿多,是2009年接入节点数量的1000倍。而中国移动完成超过4亿家庭接入的光缆预覆盖,大规模家宽网络建设已完成。
高军诗表示,得益于全业务运营,中国移动光缆网络建设规模迅猛增长,总量超过1400万皮长公里,20009年以来,10年累计投资达千亿元。光纤使用量也从2009年的不足2千万芯公里,增长至2018年达到1.3亿芯公里,年复合增长率达30%。
随着5G时代来临,中国移动也将依托综合业接入光缆承载5G网络。高军诗介绍,中国移动光缆网分层架构主要分为四层:省际骨干传输层、省内骨干传输层、城域骨干传输层和综合业务接入层。其中,省际骨干传送层负责疏通跨省业务承载需求,光缆长度占比约1%;省内骨干传送层负责疏通跨地市的业务需求,光缆长度占比约2%;城域骨干传送层负责向下连接各个业务节点,向上汇聚各种业务,光缆长度占比约12%;综合业务接入层主要按照综合业务接入区接入各类业务;光缆长度占比约85%。
数量最多的接入光缆网,面向客户需求,以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综合业务接入区实现“最后一公里”网格化覆盖,以终为始,统筹规划,先框架、后充实,实现客户归属明确、业务接入有序。
高军诗强调,现有综合业接入光缆网,已覆盖大部分住宅用户,可用于5G建设。但中西部综合业接入光缆网还需要微网格化,剩余的未覆盖区域要完全覆盖。5G深度覆盖,则需要光缆网的优化,或者增加厚度。
2、未来几十年将实现脑机连接“思维网络”
研究人员表示,结合纳米技术、人工智能和其它更传统的计算技术,人类大脑能够无缝连接至计算机云端,实时地从互联网收集信息。
北京时间4月17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富有远见的科学家表示,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将直接影响人类大脑。
《神经科学前沿》杂志最新一篇论文指出,研究人员展开一项国际合作,预测未来几十年内“人脑/云接口”领域将出现突破性发展。研究人员表示,结合纳米技术、人工智能和其它更传统的计算技术,人类大脑能够无缝连接至计算机云端,实时地从互联网收集信息。
该项研究资深作者罗伯特·弗雷塔斯(Robert Freitas)说:“植入人类大脑的一批纳米机器人将作为人类大脑和超级计算机之间的‘联络人’,能够像科幻电影《黑客帝国》的方式下载信息。”
他解释称,这些纳米机器人可以在人体血管系统中导航,穿过血液-大脑屏障,并在它们之间或者脑细胞内部精确地自我定位。之后它们通过无线网络向基于云计算的超级计算机网络发送编码信息,用于实时监测大脑状态和数据提取。
研究人员表示,“人脑/云接口”不会仅局限于人类和计算机,该系统也将促使大脑网络形成,“全球超级大脑”具备集体思维能力。
在最近的实验中,研究人员现已证实在他们所谓的“大脑网络”中,具备将人类大脑联合起来执行集体任务的能力。
通过用脑电图记录测试者脑电信号,并将脑电信号反应转换成为LED灯闪烁,测试者参与了一个类似俄罗斯方块的益智游戏。这项实验是第二个脑机界面演示,第一个脑机界面演示是基于问题的文本游戏。
科学家表示,将人类大脑直接连接至计算机可能并不像你想象的那样遥远。图中是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最新研制的脑机接口设备。
“大脑网络”的思维功能仍处于初级阶段,但研究人员看好其未来发展前景。科学家表示,要想实现人脑功能结合计算机云端的先进技术,他们必须在技术和医学领域率先取得飞跃发展,其中重要的是能够实现信息无缝传输。
努诺·马丁斯(Nuno Martins)博士称,这一挑战不仅包括为全球数据传输寻找带宽,同时还通过植入大脑深处的微型设备,实现人脑神经元与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交换。
研究人员强调称,即使这项技术现已存在,但是将大量高科技纳米粒子安全植入大脑并非易事。我们需要对纳米粒子的生物分布和生物相容性进行详细分析,才能考虑将其应用于人类发展。
然而,随着这些具有发展前景的脑机接口技术越来越快地发展,“思维互联网”可能在世纪之交成为现实!
3、彩云天气联手“理想one”,打造新颖便捷的出行方式
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科技发展势头迅猛,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服务着人们的生活。同时,人工智能也正推动城市社会治理进入智慧发展的新时代,推动着应用行业的创新与变革,让人们可以享受科技生活所带来的更多便利,让“智能+应用”更好的服务于人们的生活。
最近,彩云天气API数据接入到“理想ONE”车型,就为人们出行提供了温暖便捷的服务,让人们拥有更好的出行体验,实现了“智能+应用”的完美落地。
“理想ONE”是一款豪华中大型增程式智能SUV电动车,NEDC综合续航里程超过800km,三种能源补给方式,实现新能源驱动“无里程”。“理想ONE”还拥有42项豪华舒适配置,宽敞的车内空间,智能语音交互系统,全方位的主被动安全保护。在此基础上,通过彩云天气独家提供的天气数据,更能体现车内智能交互功能,例如,当PM2.5数据过高时,系统会开启快速净化模式,时刻关心车内每个人的健康。
除此之外,彩云天气API技术还贴心地提供车外的天气情况,提供包括天气、温度、风向风速以及空气质量等多维度气象信息,高精度的天气预报服务,地理位置精确到一公里,时间分辨率精确到一分钟,为用户提供更智能的出行体验,打开车内显示屏,即可充分掌握天气预报信息,了解天气情况,更加方便安排行驶路线和出行计划。
彩云天气和“理想ONE”的合作,让智能化产品优化司机的驾驶体验,全方面地便利人们的出行和路上体验,创新而独特,打破出行与智能天气的闭环,推动领域发展,在“智能天气+交通出行”这一新环上合力走向共创、共进、共赢。
未来,彩云天气将继续在用户服务和本地生活体验上进行探索创新,扩大与各领域的合作,利用“智能+”这一热景,使智能天气与各领域有机结合,创造更多“智能+”的服务模式,通过分钟级气象预报,为用户提供贴心的智能天气服务。让广大用户可以掌握实时的天气情况,更好地规划路线安排出行。相信在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以及各领域的拉动下,能够加速智能天气跨领域更好的发展,助力人类生活更加美好!
彩云天气和车和家的这一合作,给人们带去了更加便捷的出行方式,同时彩云天气也期待与更多有天气预报需求的平台合作,为百姓的美好生活竭尽所能!
4、更快更便宜CRISPR技术:快速检测埃博拉 拉沙热 HPV
强大的基因编辑工具有望实现拉沙热等疾病的早期诊断,控制传染病蔓延。
尼日利亚爆发的拉沙热感染今年已造成69人死亡,或将成为史上有记录的最致命疫情。为了减少今后几年的拉沙热死亡人数,尼日利亚的研究人员正尝试开发一种基于基因编辑工具CRISPR的全新诊断性测试方法。
Fehintola Ajogbasile是尼日利亚非洲传染性疾病基因组卓越中心(the African Centre of Excellence for Genomics of Infectious Diseases)的一名研究生,她正在运用CRISPR诊断性测试方法寻找血液样本中的拉沙病毒。
新方法将依赖于CRISPR根据编程程序搜寻基因片段的能力——此处目标特指拉沙病毒的RNA。如果这个方法取得成功,就能在早期发现各种病毒感染的症状,让治疗方法更为高效,帮助医务人员控制传染病的蔓延。
洪都拉斯和美国加州的科学家正在测试将CRISPR诊断用于检测登革热病毒、寨卡病毒和人乳头瘤病毒(HPV)癌症相关毒株的效果。同时,刚果民主共和国正计划开展对埃博拉病毒进行CRISPR检测的研究。
尼日利亚救世主大学的分子生物学家Jessica Uwanibe正在开发一种拉沙热诊断方法,她认为强大简便的检测有助于降低拉沙热的死亡率——拉沙热的死亡率可高达60%。“我正在做的研究关乎无数人的生命。”
“试用”期
大部分传染病的诊断都要借助于专业知识、精密设备和充足电源,而这些资源在拉沙热爆发的地区都很紧张。CRISPR检测方法对传染病的诊断准确率与传统方式不相上下,又几乎和家庭验孕一样简单,是一种很有吸引力的做法。由于经过改造的CRISPR可以靶向特定基因序列,研究人员希望开发出一种基于CRISPR的工具,可以通过微调在一周内识别出正在传播的所有病毒毒株。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生物化学家Jennifer Doudna正在开发一些类似工具,她说:“这是CRISPR大有可为的一个方向。”
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博德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将CRISPR与Cas13蛋白联用,开发出一种CRISPR 诊断技术,而Uwanibe团队正在对这一技术进行测试。与最早用于CRISPR基因编辑的Cas9酶不同的是,Cas13能够根据要求切割靶基因序列,再对RNA进行任意切割。虽然这种行为在编辑基因时会出现问题,但对于诊断来说则是一大利器,因为所有切割都能作为信号。
2018年,博德研究所团队将最新修正的检测方法命名为SHERLOCK,并在其中增加了被Cas13切割后会释放信号的RNA分子。被切割的RNA会在纸带上形成深色带 ——效果类似于验孕测试的视觉提示,这些深色带的出现表示改造后的CRISPR所要寻找的目标基因序列是存在的。
目前,尼日利亚的团队正在测试这类诊断方法,观察其经过改造后在人体内寻找拉沙病毒的准确性——这些人群的拉沙病毒会先通过传统试验室方法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得到确认。
博德研究所的遗传学家Kayla Barnes 表示,SHERLOCK在尼日利亚的检测费用只有PCR的一半,约两小时就能出结果,而PCR需要四小时。两种检测手段都需要用电处理样本,但SHERLOCK对停电的敏感度不像PCR这么高,而停电现象在尼日利亚可谓见怪不怪。Barnes说:“我们希望实现只靠一个加热器就能带动整个汽车发电机。”
增兵添将
Doudna团队开发的其它CRISPR检测方法利用不同属性和专利的Cas蛋白靶向不同的疾病。他们会用Cas12a蛋白诊断HPV,而不是Cas13。Cas12a在锁定靶标后也能进行任意切割,但切割的是DNA而不是RNA。这种检测能够区分与宫颈癌或肛门癌有关的两类HPV。
Doudna希望这种检测方法能帮助非洲国家控制宫颈癌的死亡率——由于诊断过迟造成的治疗延误在这些国家很常见。去年,Doudna与他人在旧金山建立了初创公司Mammoth Biosciences,希望能进一步开发这种诊断方法。目前,该公司正利用来自加州的人员血液样本进行测试。
伯克利分校和Mammoth的研究人员希望借由新发现的Cas14和CasX蛋白,进一步壮大CRISPR工具箱,Cas14和CasX的体积较小,很适合被纳入诊断技术当中。
市场应用潜力
世界卫生组织的一名技术官员Dhamari Naidoo说:“这些创新非常振奋人心。”但她也表示,如果要让CRISPR检测惠及低收入国家,一如技术开发人员所希望的那样,研究人员就必须确保技术获得许可,具备制造条件且定价合理。
Naidoo认为研究人员对这一层面常欠缺考虑。比如,已经开发的埃博拉病毒诊断性测试约有十几种,但在刚果民主共和国最新爆发的埃博拉疫情中,只有两种能投入使用。其余检测方法皆因经济困难而被迫搁置,如市场规模过小,无法摊付制造商的生产和分销成本。
此外,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与博德研究所之间持续不断的专利纷争,让基于CRISPR的诊断方法从经济角度看来也是面临着重重困难。但Doudna与博德研究所SHERLOCK项目负责人Pardis Sabeti均表示,他们一定会许可自己的工具,让那些需要诊断的人用上这些技术。
对于Uwanibe来说,这一天早已等不及了。她说:“我希望我们的速度能再快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