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员跳槽的底层逻辑与误区
上周,在后台接到一条信息。
一个入行3年的程序员,想跳槽,征求我的意见。
原话是这么说的:老师,我觉得,现在这份工作,对我来说已经没意义了;
我打算跳槽,但是无从下手,麻烦您给指点一下。
说到跳槽,是事业发展中绕不开的话题;
可是很多程序员,谈到跳槽的时候,一只脚已经踩到了坑;
毕竟,坑太多了,这条路上的人,又那么挤……
误区一:单纯地为了钱,随心而跳
之前跟几个猎头聊天,说到IT行业里挖人;
他们都说,现如今,并不好挖。
但我的学生里,真的有一些。
为了15%的薪资涨幅,从一家公司换到另一家。
按照一般互联网公司的惯例,每年不算年终奖的话,也会有至少10%的上调。
10%和15%,只有5%的差距。
哪怕一个月拿30K,5%,又有多少呢?
为了这两三千块钱,要放弃的东西太多了;
隔行如隔山,公司之间也一样,基础业务、底层逻辑多少有区别。
之前有个学生,刚开始在一家新闻类公司;
做了一年半之后,换了一家音乐类的;
三年之后,又因为3K的涨幅,跳到了一家外包。
单纯地因为钱而换赛道,成本太高。
不是说事业的发展,就要撇开面包谈理想;
而是只盯着这一个维度,太容易被牵着鼻子走了。
误区二:不顾忌时间成本
想跳槽的人,肯定不是刚出校门。
但凡选择,就有成本。
况且辞职找工作,损失的不仅仅是账面上的钱。
更重要的,是发展的时间。
很多来咨询的同学,并不是找不到工作。
而是当下的收入和工作年限明显不成比例。
之前见到过工作3年,还只拿8K的;
更夸张的是,工作小10年,只拿12K。
出现了这种问题,一般来讲,是把该用在积累技术实力的时间。
花到了工作的寻找和切换中。
属于程序员积累技术的时间,就那么一段;
走了,也就再也回不来了。
误区三:认为信息很透明
如果现在我问:大家找工作的话,都去哪儿呢?
很多同学会说,这还用想么,网络这么发达,求职网站又这么多。
在没有互联网的时候,我们很难把几家公司放在一起比较。
折腾过几家之后,就屈服了;
有了互联网之后,某种程度上缓解了这种现象;
但实际情况是:真实有效的信息,依然不透明。
之前有个学员,毕业之后就一直在一家公司工作。
薪资8K,对于一个刚毕业的职场新人,这个数,能接受。
问题是,毕业五年了,月薪还是8K。
换了别人,早该跳了,找到我们的时候,我问她:
“为什么不换家公司呢?”
她说,我觉得自己技术上可能还没有准备好。
我接着问:就没有上网看过其他公司的待遇吗?
她说,感觉自己还需要沉淀,也就没上网看;
我纳闷儿:就没有之前的同事朋友,给你介绍工作吗?
在北京认识的人不多,也没有介绍我到别家的同事……
客观地说,即便在北京有1000家公司在招前端,你只知道3家。
那这个时候剩下的997家,对你而言没有任何意义。
如果很不幸的是,你仅知道这3家,薪资水平低于行业平均;
你也就只能屈服了……
并且大家要注意的是,各种中介网站,底层的盈利模式。
他们是靠付费打广告的公司,来实现营收;
这也就意味着,绝大部分中介网站,利用信息不对称,向求职者优先展示的公司;
一定是付费的,但未必最好;
毕竟,作为个人,我们又没有给网站直接贡献过利润。
误区四:以逃避痛苦为动力,而不是追求快乐
人的动力,有很多,总的来说,分两类:
追求快乐or逃避痛苦。
而且乍一看,没什么区别:
逃避了痛苦,自然就快乐了。
之前有位同学来咨询的时候,说:
“老师,我就是看不惯我们的CTO……”
问题就在于,市场上,几乎没有一家公司;
会按照我们的个人喜好,量身定制。
就像打游戏,打到一关,过不去的时候;
应该想想,怎么做,才能过去。
或者去哪儿找点儿攻略,跟高手请教。
而不是退下来,换个游戏。
水平就是手残党,非要通过不停地换游戏,来成为大神。
这不是难为游戏开发商么?
我把这句话贴上了微博,有一千多人点赞。
有的同学说,老师,难道就没有公司的问题么?
还有的同学说,老师,我身边的一个大牛,换了个平台,就走上人生巅峰了。
注意,我说的,问题出在个人身上,是统计概率。
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薪资福利这些,肯定是要考虑的,但是心情也要顾及。
我们每天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时间花在工作上,有的同学甚至996;
假如我们在跳槽的时候,为了薪资上一点点差距,让自己在未来三五年的一大块时间,都在压抑中度过,其实很不划算。